(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玛琳·杜马斯的模糊性绘画语言研究
谭薇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古今中外带有“模糊性”的绘画是绘画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其中艺术大师们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中模糊性绘画语言无所不在,并且更具表现力,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画面中。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绘画中的模糊性既表现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形式上,又表现在画家创作的过程中,这些“模糊性”使绘画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形象。
水彩;杜马斯;模糊性;绘画意义
一、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有着模糊化、边缘化的特性
水与色的撞染保留了非主观性的水色浸润效果甚至有许多画面效果是在有意或无意间保留的未完成的。杜马斯运用水彩画语言的这一特性,用粗重的形体轮廓创造性的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社会现象进行加工、筛选、提炼,省略了大部分细枝末节的人物形象及场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使观者体会到与之前认为绘画所表现的轮廓清晰、细节深入的传统水彩画形成鲜明对比更好的发挥了水彩画水性材料的作用。这种水彩画表现手法的“模糊性"并不是画家主观意识的含糊不清,而是指表现对象的思想情感更具丰富性、含蓄性和深刻性。杜马斯的创作从整体意义上把人物形态进行了主观抽象是作品在改变了原貌的同时有保留了人物的原貌。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是观者感到了阴晦、玄妙、不可思议,借助水彩画自身语言的模糊化效果呈现给人们这种模糊性中带有着的特有的模糊美。从杜马斯的水彩作品中我们读到了水彩画语言的模糊化效果:粗重的形体轮廓线,水色浸染形成的水润的朦胧效果,有意无意间保留着的未完成的画面以及省略了大部分细节的面孔和头像,这些画面效果在在传统水彩画角度来看来是属于技法不到位或构思不完善之列。而现在,因为它与色彩逼真,细节刻画生动完美的传统水彩画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它独特的价值。二、画面生成意义的含糊化或歧义化状态
意蕴的模糊性绘画在创作过程中,不论画家怎样焚心积虑、主观创作意识多麽的强烈、对创作题材主题认识多麽的明确,都没有办法使作品含义达到想象中的抽象概念的确定性;从艺术接受的角度看,作品意义生成具有动态性、多意性和不确定性,是艺术家与作品以及观者进行交流对话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一幅作品能让所有欣赏者感受到相同的内容,更何况绘画艺术的目的是以自己的专有方式把握世界,并不是在于对概念的图解。因而说,作品意蕴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优秀画家不是回避而是着意于利用这种‘模糊性’满足我们不同的审美要求。”对于一幅绘画作品,不仅可以认为是装饰品或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同时也代表这某种精神意味的象征;不仅可以看作是蒙德里安作品中抽象的点线面组合,也可以当作是具有逼真幻觉可居可游的空间。这种从多种角度、多种思维方式的解读无疑给作品进一步增强了更多的感染力,正是作品中所品读出的多重意蕴使作品的模糊性更加深奥。作为艺术家更多的是着意于利用这种特点为艺术形象赋予多种解读的可能,而不是用概念化的理论思想把作品变为图解或说教。艺术家在创作时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异常丰富,在自身情感的模糊中表现出作品的生命力和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杜马斯作品永远有一种内在的模糊性,她只是将问题提出来,由观者探寻自己的解答方式,使观赏作品的整个过程变得充满意趣和启示,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杜马斯自己曾说过:“这就是使我心醉神迷的东西——制作某种我永远也无法肯定,而且别人也无法肯定的东西。我永远不会明白,别人也永远不会理解”。她的绘画过程是凭借模糊形象的抽象色域来触发灵感,把物象的外部表面和边界线处理得非常模糊,同一笔触同时把空间、感情和空气的描绘融合在一体,在高度简化中把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模糊艺术依赖于画家的模糊情感,情感的表达也需要一种“模糊”的语言去表现,有的时候画得逼真,反而却限定了人们的思维和幻想。或许水彩语言更好的诠释了画家内心感受。情感本身就是模糊的,它不能用一种绝对清晰的语言来表达。马琳·杜玛斯用模糊和对比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不平衡,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和心理定式提出了质疑,挑战普遍性的价值体系。如果说是情感的模糊性造成艺术创作中主题的不确定性,那么艺术创作遵循情感的逻辑,使“模糊”的艺术创作更贴近人们的心灵,使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探寻生活地本质,用模糊的情感、画面来表达情理中真实的内心。另一方面,“真相的还原首先是对现实极大程度上的模糊和混淆,表现出了对普遍性的价值体系的质疑。只有对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产生怀疑后真相才有浮现的可能,真相的获得并不是由艺术家给定的”。模糊性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无目的性、无思想性、儿童涂鸦式的表达,而是贯串在具有一定休养高度、一定艺术见解在绘画构思、表现和欣赏的创作整体全过程之中。
绎课题院美术教育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袁编号院2012ZY080遥
[1]Cynthia Freeland.Marlene Dumas[M].Oxford Univ Pr,2010.
[2]王明居.模糊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3]王明居.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美学—模糊美学研究[J].学术界,2000 (04).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J205
A
1005-5312(2015)17-0075-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