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广东 汕头 515021)
漫谈城市台的电视文艺节目
温洁燕
(汕头市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广东 汕头 515021)
频道多元化和节目源的极大丰富、文艺娱乐性节目的市场化制作运作,不可避免地把城市台文艺节目推向更大的竞争平台,城市电视台以普通人的荧屏形象接受普通观众的关注,也不失为扬长避短、剑走偏锋的招数。
城市台电视文艺节目;地缘化优势发挥;传播地域传统;特色文化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一个城市电视台文艺节目的制作状况,往往从一定层面上显现着该台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坐标。
电视文艺节目,尤其是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复杂性、繁琐性、对电视运用技术、设备、设施(包括演播剧场、转播设备、直播技术)的高标格要求、团队中分工与协作的统筹运营,是对城市电视台软硬件系统的综合检验。或与这有类似“消耗”的新闻直播报道,是对城市电视台同期间几无尝试,城市电视台部分相关联的高投入设备设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制文艺节目的推动。城市电视台文艺节目的经常性设置和发展,似乎也成为城市台初具完整性规模轮廓中难以忽视的一环。
实际上,初创时期的城市台电视文艺节目,在当地观众中的反响多数是热烈而且极受瞩目的,它的节目内容也包括其中的节目主持人,甚至于一度成为观众印象中评价该台节目优劣及人员素质高低的单一杠杆。让业内人士有意无意回避而观众津津乐道的比如主持人的衣着、长相、气质风度、言谈举止等等,也蕴含着她(他)与观众的另类贴近,这种贴近哪怕是近乎市井的品头论足、添油加醋,也呈现出非官方的民间色调。
频道多元化和节目源的极大丰富、文艺娱乐性节目的市场化制作运作,不可避免地把城市台文艺节目推向更大的竞争平台,而城市台主客观赏人员的创意匮乏、资金的捉襟见肘、制作的相对简单粗糙,其鸡肋式,作坊般的产品同样不可避免地告别了在文娱资讯,节目效应上领一方风骚的别样年华。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文娱资讯的二、三手摆弄;在明星效应,人气指数充斥的荧屏,对二,三线歌手的“无奈”寄望;在创意无限的时代,对顿成明日黄花般节目样式和内容的师从和模仿,考验着观众对新鲜感的忍耐度。
即便是如此,城市台文艺节目也未必到了“人缘尽失”的境地。相反,在许多地方,她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观众也许在节目中难见喜爱的明星们的才艺挥洒,少见为之捧腹、为之嗟叹的场面,然而她大有可能在节目中看到相知相熟相识的家人,有人甚至自己本人在其中展示文娱才情,观众会为此因错过节目首播时段而遗憾,或在历次重播时仔细重温,更或录下画面时常回味,在这一层面上,观众对自己,对相识的人的关注或许超越了那些似乎熟悉、实无关联的明星们。因此,发挥地缘优势,开通渠道,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收视群体参与参加到节目中,是地方台文艺节目保持生命力所要坚持的着陆点。
在有着众多渠道了解观众心中文艺明星前提下,城市电视台以普通人的荧屏形象接受普通观众的关注,也不失为扬长避短、剑走偏锋的招数。而在一个长年生活着的城市,你认识的和认识你的,与你相关联的人对此的关注,毋论是因其兴趣、惊喜、好奇,还是嫉妒或者等着你出丑,单从信息接受角度上看,未必就在所谓的明星之下。正如对个人而言,重大信息并不一定是重要信息,遥远国度的政变或许比不上你居住城市的天气变化值得你留意。共同生活在这一方水土的人,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与你一样为生活奔波,为工作操劳普普通通的人,他们的言语举止在荧屏上的显现,呈放出难言的亲近感和贴近性。
电视节目的贴近性在新闻类、社教类节目中得到了较为直接的实践,荧屏不再只是领导、先进人物、明星们的专属地,电视镜头越来越多地朝向普通民众的生存、生活空间。毋庸置疑,电视荧屏较之存留中的印象,已显得不再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普通观众在公众场合平静接受“民调式”的采访现象比比皆是,不像早些年一样呼朋唤友,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寻觅着荧屏中可能出现的自己的影像、“奔走相告”、自得好些个日子。此情此景在当今电视文艺节目中或许还能找到一脉传承的心路痕迹,对普通观众来说,“多才多艺”始终是令人神往而值得尊崇尊尚的,上舞台表演实际上证明个人的才艺应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电视文艺节目,特别是一些综艺晚会型节目,本质上就是一个表演舞台,再加上城市电视台制作力量不足,电视化手段的运用能力有限,许多类似的节目其实就是舞台表演的实录播放,她更有着与舞台相似或相同的演出氛围,如化浓妆,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服装,注意台步和造型等等,与登台表演是那么地相像。在观众心目中,参加电视文艺节目就是登上“荧屏舞台”,对荧屏和舞台的天然崇往,造就了观众对其双重结合的更具魅力感的衡定和认可。作为普通人,在荧屏舞台展示才艺,让自己、让周围的人不由得认定自己的才艺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准,荧屏舞台的魅力和权威甚至于超越了一般性舞台,上电视表演节目(节目被电视录制,晚会导演挑中自己的节目等),实际上很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荣誉,比节目参加区域合作汇演获个奖项什么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艺术梦,还是明星梦,荧屏舞台这时是肯定的舞台,圆梦的舞台。一次在荧屏舞台的“露脸”,牵挂出包括亲朋好友,认识你的人在内的收视群体,在随后一段时间内的茶余饭后,这必然成为周围的人议论交流的谈资。反馈是直接和迅捷的,因“露脸”造就的众人关注焦点所引发的成就感让人自得,也或会因在荧屏舞台的“露怯”而懊恼好一阵子。
自然,参与覆盖面更广、收视群体更大的上级台等的节目更难得,但正因为难得,偏居一偶的城市台优势有了挥泼的空间:这里有更大的概率见到你熟知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让你参与到节目中,也更有可能把地方荧屏舞台当作观众身边的舞台。这就不难理解历年来城市台举办的电视文艺竞赛(诸如歌手赛,才艺赛,舞蹈赛等等)仍旧在当地能够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反响度。这个时候,艺术成份,制作水准并不是衡量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看电视或礼品之类的文艺节目(收费频道,电视节目付费的观念及看电视得大奖以经济吸引观众的节目样式的推广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传媒市场化的追求),其少得“可怜”的实惠(与大台相比)仍不乏有人追捧。因此,将地缘化优势发挥极至,在节目设置,节目中观众参与比重的倾斜上、节目类型的调整上、节目互动的多样化上、城市台“抓小放大”,“以偏抗全”,守得“一亩三分地”,虽多少表现出无奈的成分,更多的则是强化城市台的地缘特色,保证稳定收视群体所作出的抗争和努力。
因而,从现实出发,城市台文艺节目往往立足于:
1.即使了解和追随国内外电视文艺(或说娱乐性节目)的流行形态,这些形态要在实践运作运营中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或正在证明,可预示成功的愿景。特别要关注正处于上升期的节目形态,及时把握恰当的时机加以借鉴,以弥补创意上的匮乏,顺风搭车,免拾人牙慧。
2.在节目形态的参与和借鉴上要注意本土化,从实际条件出发,进行演绎、演变、演化,在内容的设置上尽可能融合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特征、个性。
3.避免环节设置过于复杂的节目形态,突出重点,“小,快,灵”,单一而不单调,不断创新。
4.避免面面俱到和赋予文艺娱乐性节目太多的功能,科学分析那种以惯性思维无论如何都要它承载一些空洞无物、大而教化般的概念和功能(实际上,多数实践中制作者在所谓“寓教于乐”中采取的手法往往是粗暴,生硬,教条的,根本无心也无力使它有机地结合。)
5.给人快乐,给人美感始终是文艺娱乐性节目的第一要素,关注和汲取现代人现代生活的愉悦生态?避免沉浸于嘲人嘲己,插科打诨之类的“几板斧”,通俗未必庸俗,大俗亦为大雅。
资源的劣势仍旧随时有将城市台文艺节目推向危险边缘的可能。因而,与它台的合作、协作,在资源,制作上的互补呼应,对城市台文艺节目走出狭小空间、开拓思维、提升运作运营方法、提高制作能力和水准是不无益处的,尤其在城市台所承付的弘扬、记录、传播地域传统、特色文化方面,与他台的合作或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一种感受是:地域文化常常因为朝夕相伴而显得习以为常,见奇不奇,见怪不怪,最多也只是肌肤相触的激动,或许某一刻在遥远的他方重逢故土文化,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一点闻乡音的动容”,是侵入骨髓的震颤,“距离产生美”也好,“墙里开花墙外香也好”,离家之后更想家,地域文化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异域(异域人或身处异域的故乡人)才更显出它独特的美感和亲近感。
熟悉和惊奇的结合、双眼和第三只眼的合作,将使这类文艺节目的制作可能达到颇具新颖的视角、更深层次的诠释,以这提升节目质量、传播范围、对地方传统文化宣传的拓展,城市台文艺节目制作水准的肯定应能获益良多。
城市台电视文艺节目始终离不开她所处地域的生存空间,适度而绝不能放弃地跟随、同行、共舞,参与到地方文化的现时探讨、塑造、建设、弘扬中,是文艺节目赢得时效性、鲜活性、时代感、认同感的一项保障,是它时变时新、风俗而不离时尚、风雅而不失通俗、风趣而不弃思索。
G222
A
1005-5312(2015)11-0127-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