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雕塑艺术在景观中的应用
——以南昌赣江市民公园园林雕塑为例
彭海侠 穆瑾 杨端端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雕塑与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景观内容,还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脉、民俗特点,体现地域特征。南昌赣江市民公园主要以秋水广场和赣文化长廊为主,位于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利用荒滩兴建,既防洪又观景。赣文化长廊是一条以雕塑、园林小品与建筑物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营造出的滨水景观带。文章以廊中雕塑作品为例,对园林雕塑类型、价值、存在意义和在景观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阐述,以此来剖析雕塑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现状。
雕塑;景观;赣江市民公园;历史文化
罗斯在《园林中的自由》一书中曾这样将园林定位:“实际上他(园林设计)是室外雕塑,不仅被看做一件物体,并且被设计成一种令人愉快的空间关系环绕在我们周围”。随着生活的提高,现代雕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罗曼·罗兰也曾经说过:“经常有一种艺术在向另一艺术开放门户,各种艺术都会延展,在别的艺术中得到绝佳的造诣”。所以现代雕塑家们不再局限于室内创作,而是走向室外、走向大自然,去融合自然环境创作雕塑作品,这样的作品与环境真正达到了和谐统一,不可分割。
优秀的城市园林雕塑作品往往包含着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赣江市民公园沿江西的母亲河赣江西岸而建,呈带状分布,长达8公里。赣文化长廊段共分:先哲崇光、傩广场、书院文化、道教文化、往事钩沉等十个景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充分展示了江西千百年来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底蕴。目前国内有关园林雕塑在景观中的应用已有相关研究,但雕塑作品在赣江市民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还未见报导,本文试图从赣文化长廊一带园林雕塑的类型、价值和存在意义以及它对景观园林的实际影响的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阐述。
一、园林雕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无山,但不可以无石,石头便是最早的园林雕塑的代表,如太湖石、黄石、灵璧石等,它们都是以抽象的形式点缀园林,从石峰的凹与凸、透与实、皱与平、高与低来表达园林意境,石头艺术构成了中国风景园林的独特景观,沿用至今。而在西方,园林雕塑的出现则是经历了先具象后抽象的过程。在西方古代传统园林中,雕塑的作用是趋向于装饰性的,如古希腊雅典卫城以人物全身造型的雕塑作建筑物的圆柱,将雕塑与建筑结合到一起;帕特农神庙的饰带浮雕,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势和宗教礼制。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雕塑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度发展,景观中的雕塑逐渐多元和华丽起来。经历17世纪法国的造园者严格的遵守均衡对称法则,认为自然的都是有缺陷的这种当时被认为绝对权威的准则后,直到马蒂斯、毕加索从东方艺术中发现自然意境之美,西方园林才日趋多样化,雕塑在园林中的影响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甚至出现了以雕塑为主题的公园,如奥林匹克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
二、赣江市民公园中园林雕塑的类型
黑格尔把雕塑艺术分为两大类:“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服务的”,这里面的后者即指园林雕塑。园林雕塑艺术类型繁多,表现手法各异,按其社会功能,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和陈列性雕塑五大类。纵观赣江市民公园中的雕塑作品,类型上涉及了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功能性雕塑,表现手法上运用圆雕、浮雕、线雕、影雕、透雕、篆刻等,材质上主要以石塑、玻璃钢浇铸、青铜为主,配以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营造出一幅完整和谐自然的景观带状图。(一)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或以其它传说中的人或事为主题而制作的雕塑艺术作品[9]。赣文化长廊中《往事沉钩》这一景点属于纪念性雕塑群,它通过对历史往事的记录,可以看到文革时期人们生活的缩影。表现手法为写实性圆雕,材质为玻璃钢浇铸,仿青铜表面。艺术家运用严格的透视、解剖等科学原理,用物质材料模仿或再现物象的具体形态,如人物的比例、结构、肌肉、运动变化等,力求还原一个时代的真实生活景象。通过对人和物的精确细致和几近等比例的刻画,获得具体真实而又生动的雕塑艺术效果。往事沉钩分为四个主题,有展现以往时代特有生活方式的,如打酒、鸡毛换糖、爆米花和文革时期具有很深时代烙印而独特的婚礼;也有展现传统儿童玩乐方式的,如;滚铁环、踢毽子、打陀螺;还有民间传统手艺工匠,如箍桶匠、磨剪刀和剃头档;更再现了江南和谐自然的劳动场景和农村生活的历史画面,如送粮、椿米、车水。无论是那里的一口枯井、一顶草帽,一辆手推车,还是一把剃头刀,都记录了一代朴实无华的历史,再现了昔日艰苦条件下依旧心怀美好、努力生活的劳动人民,生动记录并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这些逼真的场景,会让年轻人倍感新鲜,激发他们追本溯源的欲望,更会勾起从那个年代一路走来的人的思绪,使人心生温暖,心怀感恩。这些雕塑群,矗立在赣江边,与粼粼赣江遥遥相对,不为怀旧,只为记录,时刻提醒日渐忙绿的现代人们,不忘初心,珍惜现在,开拓美好未来,如图1所示。
往事沉钩雕塑群的落成,增加了赣江市民公园的公众参与性与公共交流功能。三维立体空间的圆雕塑造,强化了艺术观赏效果;逼真传神的写实手法,使静态的冰冷的石头充满了感情,让没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充满了亲和力。青灰色石墙和地砖的使用,为雕塑群营造出历史感的氛围,墙头上茂盛的常绿藤状灌木云南黄素馨(Jasminummesny)的配置,使这一景点不论是在开满黄花的春季还是在萧瑟寒冷的冬季,都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也代表人类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
江西书院文化景点同样是赣江市民公园中纪念性园林雕塑的实例。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兴于唐,盛于宋,终结于清末。江西书院鼎盛时期有1000多所,在中国古代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领冠中华,其中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豫章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是中国心学和理学的诞生、发展、相互交锋之地。曾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全国或区域的教育与学术研究中心,促进文化繁荣,培育了大批人才。
该景点人物和动物运用圆雕或浮雕,材质为石块的艺术表现手法,配以仿古朴石墙屏风的建筑小品,背景墙壁饰以线刻文字和书画,既避免了墙壁的空洞,又以艺术手法向世人诉说了江西书院的前世今生,生动再现江西丰厚的书院文化历史发展脉络。点、线、面的融合使用,使此景点在空间上达到了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屏风墙后植上郁郁葱葱的琴丝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增添人文气息,也呼应了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提到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气节,如图2所示。
图2 书院文化局部景观
(二)主题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是指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雕塑艺术的核心内容。赣文化长廊中的傩广场便是主题性雕塑的具体表现,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巫傩文化在赣鄱大地可上溯到殷商,经三千年的沿袭和发展,江西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江西傩事活动分布广泛,傩文化广场以崇仁傩、萍乡傩、南丰傩、广昌傩、上栗傩、乐安傩、万载傩、安源傩八种类别对江西的傩文化进行简介,并以傩面具形式设计了全国最高的傩柱。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夸张变形的三维雕刻手法,材质上选用硬质花岗岩,两列八根傩面柱,气势非凡,每个傩面具拥有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装饰物,体现傩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而八根傩柱围成的开阔空间场地也是市民们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看到这些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傩面具,依然可以感受到江西傩文化的神韵,如图3所示。
图3 傩广场局部
青铜广场景点的商代晚期出土文物伏鸟双尾虎,乳丁纹虎耳青铜方鼎,同为主题性雕塑。它们是江南考古重大发现的新进大洋洲古物群的代表,具有典型的江南文化特征,该文物群的发现改写了长江以南青铜文化的历史,如图4、图5所示。
图4 伏鸟双尾虎
图5 青铜方鼎
(三)装饰性雕塑
一个放在环境中的雕塑,因为有了环境因素的参与,才成为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品。强调环境的作用并不妨碍雕塑的艺术表现力,而正因为有了环境,雕塑才有了公共价值。装饰性雕塑的主要特点是作品无论从造型、姿态还是构图上都具有美感,既有独立美,又能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形成和谐画面,给人以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赣文化长廊里,以八大山人景观最具特色,它既有景观装饰效果,又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该景点主要以传统造园手法进行打造,再现了小桥流水,水随山转,曲径通幽的意境,其中立于水中的景观山石模仿了八大山人的署名字迹。该景点意蕴正如其画,给人明朗古雅,流连忘返之感,如图6所示,此外,在赣江市民公园中装饰性雕塑随处可见,如用不规则石块摆出的雕塑石阵,一块块石块就像打开散落的纸张,上面镌刻着江西的文明艺术起源和名人艺术家们辉煌生平,又承载着他们是江西历史文化的奠基石的寓意。这些看似随机摆放却又条理清晰的石块大大的装饰了赣江市民公园的景观,富有强烈的现代感,如图7所示。
图6 八大山人局部景观图
(四)功能性雕塑
功能性雕塑又称实用性雕塑,此类雕塑艺术既具备使用价值同时又兼具艺术性,设计上通常与具有使用功能的器具相结合,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垃圾箱和有装饰功能的座椅,儿童游乐器具等。功能性雕塑的使用在整个赣江市民公园中较集中分布于空间开阔的秋水广场一带,而在赣文化长廊中则鲜少使用。
三、雕塑在赣江市民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存在价值
景观是通过城市设计、建筑、交通、绿化、生态、文脉的理性组织加上艺术的感性处理营造出的一种带有艺术形式的环境;景观雕塑则是具有公共交流功能、公共参与功能、公共使用功能的一个空间,具有开放性、参与性、交流性、艺术性和公众性。它既能作为普通的雕塑艺术品来传达其承载的人文内涵,又能与园林中景观相融合相呼应,增强造园意境,深化园林主题。(一)实用价值
雕塑艺术存在于景观设计中的实用价值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雕塑艺术起到孕育园林主题,表达造园思想的作用。如赣文化长廊中的《往事沉钩》雕塑群,作品本身即是一处重要的节点景观,又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生动、直观的将往昔的历史生活灵活的呈现在世人眼前,巧妙的表达出园林主题,如图8所示,另一方面园林雕塑又起到充实园林景观,装饰园林环境的作用。如邻近秋水广场附近的膜结构景观,造型奇特美观的白色张网膜和特色弧形坐凳的设计,为置身在空旷的秋水广场中的游人提供了完美的避暑休憩场所。这些景观雕塑作为独特的三维空间艺术,供人们全方位观赏的同时有使游人不由自主的参与其中,大大的增加了景观的公共性和群众的参与性,如图9所示。
图8 往事沉钩雕塑局部
图9 膜结构景观局部
(二)艺术价值
雕塑空间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它所占有的空间(自身实体),二是依靠它的空间(空洞和空隙),三是散射的空间(形成氛围),所以可以说雕塑既是实体的,也是虚空的。这三个层次使雕塑作品同时具备了物质美、形式美、空间美。现代园林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环境,它是融汇诸种艺术于一体的空间艺术体,雕塑则是这个空间艺术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园林景观的最大魅力不在于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景象,而是追求它所表现的“形外之意,景外之情”。赣文化长廊中的雕塑作品不仅充实了赣江市民公园的景观,同时还与景观起到相互生辉、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了园林意境,又能与游人产生亲切互动。它传递了社会文化意义,营造出赣江市民公园浓厚的文化精神氛围,弘扬了中国的历史文脉,彰显赣鄱大地的艺术意蕴,引人入胜,与公众产生共鸣。这使静态的雕塑艺术、动态的游人、动静结合的景观园林三者之间融会贯通,形成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意境。同时雕塑作品又能激发出四周环境的气息与活力,产生一种潜在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如图10所示。
图10 景观雕塑局部
四、雕塑在赣江市民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存在意义
为大众营造一个尺度宜人的优美空间环境是作为景观最基本的要求,在此设计基础之上,吸收多元艺术形式,如在景观设计中巧妙采用雕塑艺术,这将更加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提升景观艺术性,进一步强化景观的人文内涵和主题特征。赣文化长廊中的雕塑作品本身具有质感、肌理感,空间感、体积感、节奏感、扩张感等特质,运用到的雕塑手法主要有雕、凿、刻、塑,雕塑作品种类有抽象雕塑、写实雕塑、趣味性雕塑、象征性雕塑、标识性雕塑等。将雕塑艺术融入到赣江市民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使雕塑与景观两种不同艺术形态和语言之间相互交融,这给公园的景观设计带来新鲜的血液。所以,在赣江市民公园的景观园林中设计雕塑作品,吸收两种艺术的精髓,合理安排,巧妙布景,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从中找寻灵感,来表达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思想,有利于营造出充满艺术性、普适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景观环境。五、结语
雕塑被誉为“凝固的社会意识之人文”。而园林雕塑如同大自然的使者,无声的融化于自然天地之间,向世人娓娓诉说他的前世今生……赣江市民公园的园林雕塑,既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岁月,又表现了江西南昌红色革命地的人民意气风发,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赣文化长廊一带景观雕塑,不仅宣扬了江西璀璨悠远的文化艺术,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其通过园林雕塑这种公共艺术的展示,再现了江西南昌人杰地灵、天人合一的历史现状,弘扬了南昌多元化的文化精神和时代气息。园林是环境空间的综合性艺术,雕塑能否踞一席之地,必须始于规划,精于剖作,融于环境,成于共识。当人们真正感受到园林雕塑的艺术魅力时,雕塑也就实现了其空间地位和价值。
指导老师:杨柏云教授
[1]郭巍,魏春海.美国现代园林设计大师——詹姆士·罗斯[J].中国园林,2004(07).
[2]王朝闻.雕塑美学[M].北京:三联书店,2012.
[3]袁华祥,袁勇.雕塑语言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2010 (07).
[4]顾明,常斌,于蕾.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19).
[5]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6]何征.雕塑艺术在园林中的体现[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02).
[7]张丹,曹磊.雕塑与景观[J].雕塑,2004(01).
[8]郑觐,李学峰.世界雕塑全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9]张顺.环境雕塑艺术的美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1]张延明.谈园林雕塑与载体的互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
[12]王华青,马良,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05).
[13]吴雪梅.基于景观空间内涵表达的雕塑艺术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14]朱志发,张保平.园林雕塑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驻马店市“重阳文化园”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08).
J305
A
1005-5312(2015)11-0016-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