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成都摩诃池变迁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818
刘蔼萍

  摘要:古代成都园林众多,摩诃池是一绮丽的风景,本文粗略地梳理了她在历史长河中的盛衰荣辱。

  关键词:摩诃池 古代 盛衰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唐宋时期,成都池苑园林众多,园林内楼阁台榭与奇花异卉争丽竞辉,充分体现了自然天成、情景交融的环境氛围。在众多园池中,摩诃池极负盛名。

  隋文帝结束南北朝纷争战局,统一全国后,封其第四子杨秀为蜀王,驻守成都。杨秀见旧城广不过七里,规模窄小,便加以扩建,史称“扩广子城”,重点是扩建西、南两面,使之广达十里。因而唐代整个成都新城区,皆称为子城。而建子城时取土之坑,改造为摩诃池。

  而“摩诃”的由来,唐?卢求《成都记》中有明确记载:“池在张仪子城内。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

  唐代,摩诃池已成为文人雅客泛舟游赏之胜地,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诞生于此地:武元衡的《摩诃池宴》“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爱花日日来。秾李雪开歌扇掩,绿杨风动舞腰回。芜台事往空留恨,金谷时危悟惜才。昼短欲将清夜继,西园自有月裴回。” 杜甫《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诗》有“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高骈在《残春遣兴》中也写道:“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等等。

  另外,有一首署名孟昶的《玉楼春》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戸启无声,时见疎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写的是在摩诃池避暑的情况。但后人对这首词的真伪多有疑问,原因是它和苏轼的《洞仙歌》词完全一样。苏轼自注云:“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很明显,苏轼说他只记得老尼所传孟词首二句,怎会全部相同呢?清?沈雄《古今词话》认为这首词是“东京人士櫽括东坡《洞仙歌》为《玉楼春》以记摩诃池上之事。”看来孟词可能另是一首,未传下来。常崇宜先生在《陆游诗文中的南宋成都初探》中亦明确提出署名为孟昶的《玉楼春》“肯定是伪造的。”

  到了五代前蜀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王衍即位后,“以龙跃池为宣华池;即摩诃池也。” 当时绕宫城为御河,会于摩诃池,通于锦江,皆可行舟。又大兴土木,环池兴建宫殿亭阁,修成为宣华苑,所谓“土木之功,穷极奢巧。”“辉辉赫赫浮玉云,宣华池上月华春。”摩诃池水面广阔,又有岛屿亭台和花草树木相互掩映,加上宫墙堤岸曲折点染,成为泛舟游览的胜处。

  早春时节,摩诃池畔,春风送暖,杨柳吐绿。画船竹篙划破一池春水,银色丝绦绣出满园生机。花蕊夫人写道:“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缘堤一面高。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盛春二月,海棠花开,灿若红霞,摩诃池畔,海棠稠密,盛开如锦。“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暮春三月,摩诃池畔,姹紫嫣红,群花争艳。“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春去夏临,摩诃池景象一新,池中荷花盛开,阵阵清香扑鼻。“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隈。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

  摩诃池的水,四季常绿。春水,碧蓝胜于天:“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秋水,澄澈如镜:“高烧红烛点银灯,秋晚花池景色澄。”摩诃池的花,四季常新,群芳斗艳。“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摩诃池还是鱼的宫殿,这里不仅有鲜鱼供人食用,而且有红鱼任人观赏,还提供了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傍池居住有渔家,收晚摇船到浅沙。预进活鱼供日料,满筐跳跃白银花。”摩诃池又是鸟的天堂,沙鸥在两岸腾空,飞鹤在云天盘旋,鸳鸯在浅滩漫步,蜻蜓在池中点水,黄莺在枝头高歌,夏蝉在林间低鸣。“内人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树头木刻双飞鹤,荡起晴空映水门。”

  至北宋时,水面已大为缩小。陆游《摩诃池》诗称“摩诃古池苑,一过一消魂”,又注明:“蜀宫中,旧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今前后门虽已为平陆,然犹号水门。”还谈到:“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可见南宋时池已缩小不能行舟到院花溪了,不过仍有一定的规模。《老学庵笔记》曾说:“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夕……成都摩诃池……之类,差不足道”。摩诃池与三百里镜湖相比当然“差不足道”,但有可比性,说明也还不是极小。陆游还有一首《夜宴即席作》,也与摩诃池有关:“宣华辇路牧牛羊,摩诃龙池草茫茫。……宫殿犁尽余缭墙。……”这是南宋时所见到的孟蜀宣华苑景象。

  宋末元初,宋元之间在四川盆地的争战连绵50年,蒙古军三次攻入成都,对城市水利设施造成极大破坏,摩诃池也难逃厄运;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1665年),于蜀王府废墟上兴建贡院,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民国3年(1914年)才全部填平作为演武场。至此,历时1300余年,令唐代诗人武元衡,“爱水看花日日来”,令南宋诗人陆游“一过一销魂”的“摩诃大池苑”消失殆尽,无迹可寻,为后人留下无尽惋惜和绵绵思恋。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2](清)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