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翻译观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820
毕燕燕

  摘 要: 文化翻译观为文化是翻译教学的重心这一观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以本科翻译教学为范畴,提出了文化这一要素的概念和内容;探讨了为什么在传统及当前的翻译教学中,学生在文化方面认识上和能力上存在不足,并分析了文化因素与翻译结果的关系;最后作者指出文化翻译观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修订相应教材、重新设置课程、改进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师水平,加大翻译教学的力度,以达到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 翻译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

  一、引言

  翻译理论界对文化翻译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文化因素如自然环境、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对翻译过程、译文和译语文化的影响在理论和个案层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从所有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文化是影响翻译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中笔者认为文化翻译观研究同时也为翻译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作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文化翻译观研究把文化作为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引进到翻译理论中,它对翻译教学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启示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重在讲授翻译技巧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翻译教学中我们有时发现学生翻译能力低下并非因为他们英语语言水平本身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纯语言形式的外语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翻译教学要想取得大的进展必须要把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

  二、文化翻译观与翻译教学

  文化,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之间关系密切,紧密相连。王克非指出,“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性,因此不同文化需要沟通。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

  翻译教学的普及推动了翻译研究,同时也带来了翻译教学思想的更新与发展。从翻译教育的思想来看,在 50 年代以前,翻译基本上被看成是一种技能,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从50年代早期到整个60年代,翻译被认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翻译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待译文本中语言要素的意义,然后在目标文本中寻求最恰当的对等语言单位。到了 70 年代,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来,翻译研究从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中吸取了更多的营养”,如心理学、交际理论、文学理论、人类学、哲学、文化研究等等,功能主义的翻译教学方法因此逐渐兴起。人们认为,译文应该为“行为框架”中“特定语境下特定的接受者服务”。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单位的转换,而且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译文必须在目标文化中产生预期的作用,发挥相应的文化功能。

  三、当前翻译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欠缺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在翻译课的课程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根据穆雷的调查,“基本上所有的外语院系都把翻译当作本科生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以英语为例,课型主要有汉译英和英译汉……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分开上的学校多一些,但也有一些学校把英汉互译作为一门课来设置。”在授课方法上,大多数高校还是传统地把翻译教学看做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翻译课上一般是教师给出要翻译的原文,学生进行翻译,在做出译文之后,教师根据参考译文对学生的译文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评价。其主要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然而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集中于进行语言训练,而欠缺培养学生在文化信息的提取、选择、判断等方面的翻译能力的训练。在授课效果方面,传统方式的翻译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翻译课变为学生学习汉英双语的从属课程,而非提高整体翻译能力的专业课程。由于翻译这个行业对实践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所有尖端的翻译人才基本都经历了广泛而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然而这些人才却很少有从事翻译教学的,目前从事翻译教学的大都是各大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却相对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因而在授课时一般是依靠参考译文,局限于分析评价学生在语言转换上的得失,使翻译课无意识之中变为学生深化语言学习的辅助工具。

  第二,即使教师在理论基础之上也具备足够的翻译实践能力,这种重在改正学生错误的授课方式占去了有限课时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学生难以有充分的翻译练习实践机会,同时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的翻译教学颇为零散,缺乏严密的体系和系统性,满足不了复杂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翻译学科自身发展不够完善,翻译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欠缺独立性。二是因为翻译活动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社会文化环境、译者、翻译目的等因素对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目的性,致使翻译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简单化、机械化的教学方法。

  因此,笔者以为若把培养文化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重心,则能改进翻译教学的授课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兼顾翻译活动的方方面面,全面训练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四、翻译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重新设置翻译课程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当今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的设置方式基本是一致的:一、二年级不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独立的翻译课一般安排开设在本科段的三、四年级,每周两节课。在第一、二学年中学生只有在精读课中才有机会接触少量的翻译练习,教师在讲解这些翻译练习时,也仅是将其作为精读教学的从属部分进行简单的讲解,很少顾及文化方面的因素。此外,最后一学年学生由于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等活动的冲击,上课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也就是说翻译课最多不超过五十课时。可想而知,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了解必要的翻译理论,又要讲授并使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翻译技巧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将翻译能力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了。因此,笔者认为重新设置翻译课程是极有必要的。当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增加课时,可以将现有的每周两个学时增加到三至四个课时,或是将现有的英译汉或和汉译英课程重新设置为翻译语言对比课与翻译文化对比课,将语言的对比研究逐渐过渡到文化的对比研究,从而整体掌握翻译这门学科。

  (二)重新编写翻译教材

  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一本合适的教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翻译课程的教材很难令人满意。当前的翻译教材要么拥有较新的译论和体系,运用当代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基本问题,然而却无一以文化交流为指导思想;要么把翻译看成是跨文化交际行为,考察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然而基本上未涉及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仅仅列举大量具有文化因素的英汉互译译例,这虽然能从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却很难帮助他们掌握翻译技巧和提高翻译水平。因此,笔者强烈呼吁加紧编写新的、合理的翻译教材,它应该既要兼顾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又要注重文化传播,以文化双向交流为主导,完成整个翻译教材的编写。

  (三)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规定,翻译课既要讲授翻译理论,总结常用的双语翻译技巧,又要有大量翻译实践;既要研究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又要进行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首先,笔者认为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词法和句法的层面,而应该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并用大量的翻译练习加以实践。其次,在整个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不但要注意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授,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要时时牢记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调动并提高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

  (四)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虽然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一个主导者的角色。但是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翻译教师缺乏足够的职业背景,在授课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参考译文,限于评析语言转换的得失,这对于学生整体翻译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笔者最后强调在课堂上传播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翻译课堂,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努力提升自己在这双层面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学生方方面面的需求。

  五、结语

  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翻译并不只是“系统地研究双语转换规律”,也不只是研究以一种语言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技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具有最直接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意识到翻译的本质应该是把源语文化的内涵用适应于译入语文化和环境的语言完善地表现出来。文化因素应该是我们衡量作品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翻译批评研究中文化因素应该成为翻译价值观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中,文化理念应作为学生翻译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培养和强化。

  参考书目:

  [1]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3]张柏然、姜秋霞.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中国翻译.1997(2).

  [4]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刘彤、陈学斌.外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初探.科教文汇.2006(12).

  [6]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