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以苏州桃花坞年画为例深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21840
屠 也

  (太仓市文化馆,江苏 太仓215400)

一、前言

年画作为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艺术,始于“门神画”,作为绘画体裁属于中国三大国粹之中国画中的重要分支,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古艺之花”,中国著名的五大年画分别是指苏州桃花坞与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江南地区木板年画桃花坞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起初的白描人物秀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为民族民间艺术流派。内容强调吉祥喜庆、驱邪禳灾,代表作是《百子全图》、《一团和气》等,苏州桃花坞年画传说最早是桃花庵主唐寅所作的《风流绝畅图》,从这点可见桃花坞年画含有“文人”的书卷气,苏州自古文人雅士辈出,如吴门四家,同时也吸引各地的文人墨客相聚于此,相比其他民族民间艺术,苏州桃花坞年画诞生于城市,并且有文人骚客的参与,这使得桃花坞年画透露出淡雅、恬静、唯美、天真浪漫的书卷气息。如今的桃花坞年画和其他民族民间艺术面临的困境一样,其中一点就是受众市场萎缩,缺少良好的市场经济做后盾。

二、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保护

桃花坞年画的保护工作需要收集桃花坞年画的相关文字资料,比如作者信息以及画面内容、时代背景,从广泛意义来说桃花坞年画保护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收集工作,量的积累是前提和必要保障。

(一)收集工作从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

前期收集积累工作不单需要政府财政上的扶持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协力合作实现共创共赢的局面。

  首先,收集桃花坞年画原作成本高,随着数字时代新科技的到来,3D打印、胶板印刷等应用新材料的复制技术,国内具有这方面技术的企业不在少数,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其中企业协商合作,既能完成收集工作任务,也可以拉动企业的效益,为后期收集成果展示、后续衍生商品的开发做铺垫。传统苏州桃花坞年画属于木刻版画,是以纸本材质的平面表现的艺术形式。然而明清时期的粉彩瓷器上的装饰图案与桃花坞年画的表现手法较相似,例如《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粉彩人物纹盘口琵琶尊》等粉彩瓷器。瓷器作为立体三维空间的艺术品,与年画二维平面表现形式相比较,会发现前者的浅浮雕工艺明显带有年画特色。关于粉彩类瓷器相关图像资料也应当包含在收集范围之内。如果说对桃花坞年画量的原始积累是横向收集,那么从瓷器以及其他材质媒介着手无疑属于纵向有深度的收集。

(二)收集相当于记录工作要注重全面性、完整性以及时代性

收集主旨是全面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各个时期那些非名家的作品,史书上记录的关于桃花坞年画名家名作,无疑是弥足珍贵的艺术品,深受当代人推崇和重视,然而世人对艺术品的鉴赏审美能力会有滞后性以及认知的局限性。美术史上宋四家之一的李唐可以通过他写的“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看出他的作品在当时不被看好。用历史眼光审视当下,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对近现代的桃花坞年画要有足够的重视,让收集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时代性都可以深化。

(三)当地文化馆、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对桃花坞年画的保护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苏州桃花坞年画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文化馆和博物馆都有相关的非遗部门,并且文化馆与博物馆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能接触到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调研,侧重记录和收集非遗传承人的特有这门手艺展示的全过程。同时利用好馆里自身的条件优势,开展桃花坞年画的培训课堂,逐渐摸索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培训项目,让桃花坞年画再次融入大众生活。

(四)收集过程要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具体收集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着重百姓日常居住生活中发现可以收集的资料,目的是记录桃花坞年画存在于当代人生活中的剪影,让桃花坞年画的收集资料里添加人文情怀元素,引起共鸣。实施路线由点集成线再到面的收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展开,比如保存较好古镇,有文化底蕴的老屋子、老街道、老的居民区等地方。相关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文化站文化干部同力协助,可以通过社区、文化站联手主办征集相关苏州桃花坞年画资料活动,在征集的同时做到宣传的效果,民族民间的艺术本就该从民间入手,调动当代群众的民族意识,增加人文情怀,利于更加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尤其是当代年轻一代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网络游戏,很多热门网络游戏是日韩开发的,然而很多网络游戏的人物角色是中国名人的名字,很多学生玩家沉迷游戏,也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这些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导致他们不知道这些名人其实是中国人。当今我国也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宣传,比如介绍食文化的《舌尖上中国》,古典诗词类的《中国诗词大会》引起国人讨论的热潮。

三、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传承

桃花坞年画传承关键问题是走出后继无人的困境,苏州市的美术院校专业化的教学桃花坞年画的传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以上传承举措缺少经济效益,受众局限性明显,所以桃花坞年画的传承应考虑实效性。另一方面桃花坞年画传承的未来要走发展的道路,综合性、创意性、商业化等方向去寻求新发展、新突破。

(一)传承桃花坞年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好对传统桃花坞年画原作的传承

由于现存的传统桃花坞年画年代久远,原作破损需要修复,修复原件的工作对苏州桃花坞年画传承是前提和保证。苏州博物馆有文物修复科室,但现实中情况是,需要修复的艺术品众多,然而从事专门修复的工作者数量有限,并且院校的文物修复专业往往为理科门类,注重材质、科学仪器的使用规范,往往缺少相关文艺鉴赏能力和相关的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桃花坞年画修复工作不只是停留在材料上匹配即可,还要懂得色彩搭配,造型协调,构图饱满等,解决途径之一是通过培训提高从事修复工作的人员的鉴赏和专业知识,做好桃花坞年画的修复工作。

(二)传承苏州桃花坞年画走进高等院校

苏州科技大学美术学专业开设苏州新桃花坞年画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和修复不同,传承新桃花坞年画是从创作展开,引导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一边分析一边探讨,学校开展了写生采风课程,写生课程是学习借鉴西方绘画教学课程,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一直是“心记”“默画”,所以写生课的意义不容小觑,写生成果与主题创作有效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创作思维传承苏州桃花坞年画。

(三)传承桃花坞年画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传承目的是为了使其更好的发展、壮大,那么了解桃花坞年画相关的美术门类之后延伸发展该绘画门类也许会带来更多发展的空间。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当今从事中国画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基数庞大,可以通过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中国画专业人员多多关注年画领域的创作。其实传统苏州桃花坞年画年画的装饰性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较为接近,以笔者个人的创作实践举例,笔者大学是中国人物画专业,桃花坞年画的艺术语言和中国画的工笔重彩既有共通性也有互补性,2019年笔者首次尝试用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来创作了年画《围城霓裳》,并通过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年画类初评(江苏省仅一件),虽然最终止步于终评,但是这对笔者今后的国画创作都是丰富的创作经验。

四、结语

传统桃花坞年画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市场,除了常规文创模式,即桃花坞年画的图案应用到办公、日常生活用品上作为装饰存在。还要积极寻找与影视多媒体这类大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合作,通过小屏幕、大屏幕等渠道向国内外展示传统和当代的桃花坞年画的美,如2018年播出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就把刺绣、缂丝、绒花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剧情里,可谓收视和口碑双赢。苏州这片土地有深深的“文人”气息,随着新中式家居、公共设施的蓬勃发展,这些室内室外装修、环境设计都越来越注重地方特色元素,桃花坞年年画浓郁的装饰性与以上环境空间的实用性相融合会产生更多可能,对保护和传承苏州桃花坞年画会是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苏州桃花坞年画能与就业、文化旅游、线上线下文创销售精密结合形成一套发展链条,利用好苏州当地经济的优势和本民族当地文化良好的群众基础,那么保护好、传承好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多就业门类,做到专业细化提高社会文明发展进度。

  目前,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为协助苏州桃花坞年画生产、销售、传承的单位或机构,逐步由传统型的家庭作坊分化为高校和企业型单位合作、政府和运营机构、个体经营店铺合作,并形成各自的特色的模式。

  随着从事保护与传承桃花坞年画的工作者年轻化,以及新生代年画艺人的崛起,与桃花坞年画相关的从业人员年龄整体呈年轻化,其保护与传承模式也会出现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趋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