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041000)
一、“体制人”的内涵
原文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中Red这样评价自己:“I don’t think I could make it on the outside.I have been in here most of my life.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Just like Brooks was.”所以,“体制人”的英语译为就是“institutional man”,而其中的“institutional”是一个形容词,在牛津词典中意思有“of,in,or like an institution or institutions”、“unappealing or unimaginative”、“expressed or organized in the form of institutions”、“(of advertising)intended to create prestige rather than immediate sales”。阅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原文得知,“institutional man”更加倾向于牛津词典前三种解释,有着较强的负面含义,即是指固定的监狱制度,体制化也就是将人禁锢在制度所规划的范围内不断同化的过程。人在固化的环境中生存久了之后,就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就是体制化的结果。当突然跳出原有的圈子后,人们本能的反应是想回到旧的中去,这也就意味着人失去了他的自由、思想,成为了被体制掌控的僵尸。中文版书籍的《肖申克的救赎》中提到“体制人”这个概念,分别是在文本的54页“我已经变成所谓的体制人”和68页中“我想安迪也在努力克服这种体制化症候群”。其次,文中用一个动物,偶然飞到肖申克监狱的鸽子“杰克”以及原来肖申克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作为例子。总共提到四次,两个实例和两个术语。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哲学思想在详细阐释“劳动”的时候,表明劳动发生变化,人随之变化。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加以歪曲后纳入其“爱欲论”中来,认为劳动为大规模地发泄爱欲提供了机会,但现代的工业社会的高度自动化、高科技水平和精细分工,使人的劳动越来越单调、单一、机械,人日益沦为工具的某个部分,这样的劳动把人的存在分裂成片面的机能,这样,劳动从作为人的爱欲本质地实现,蜕变为对爱欲地压抑,劳动的这种“非爱欲化”即非人化,是对人的本质的摧残。
肖申克监狱里面的劳动呈现“体制化”的特性。肖申克的监狱,情况复杂,各种暴力事件倾轧,所以这样背景下的劳动压抑人的正常“爱欲”,摧残人的本质。当雷德作为陈述者谈到哈力时,涉及对自身劳动的内容,“对哈力而言,没什么好比较的。他可以在五月温暖的阳光下悠闲地坐在那儿,慨叹自己的好运,而无视于不到十英尺外,一些人正在挥汗工作,一桶桶的沥青几乎灼伤他们的双手,但是对于平日需要辛苦工作的人而言,这份工作已经等于在休息了。”①这样高强度的劳动,很明显会压抑人的正常“爱欲”,并且在狭窄的肖申克监狱,他们的生活是被规定的。生活时间除了睡觉,被安排的生活,他们的劳动生活无疑是单调、单一、机械,甚至可以不动脑的生活,因为肖申克的监狱有一套的生活规则,夜以继日重复着。狱中的人劳动生活早就被限定好了。肖申克的劳动生活是呈现出马尔库塞所说的劳动把人存在分裂成片面的机能的格局,这里的劳动也是带有“非爱欲化”,也就是非人化。安迪在提议为哈力办理馈赠手续,提了喝啤酒的要求,只是因为“我认为当一个人在春光明媚的户外工作了一阵子时,如果有罐啤酒喝喝,他会觉得更像一个人。”②这里的劳动对人的本质是摧残的,让其不像一个人,正常的“爱欲”被压抑在底层,生活被规定,这样的人无时无刻都在被“体制”的魔鬼诱惑。
另外,这里的语言也是被压抑的,被规定,遵循着“体制化”的要求。当安迪主动插入哈力等狱警谈话时,雷迪的心声告诉我们这里语言是特定的,一定要符合肖申克监狱的要求,否则就会得到惩罚。“我真想上去告诉他识时务点,给他上一门速成课,告诉他,你绝不能让警卫知道你在偷听他们的谈话,更不能插嘴,除非他们问你(即使他们问你,也只能有问必答,然后立刻闭嘴)。”③这里完全不存在言论自由的空间,因为这里的体制不允许,也不存在。最后,语言被克制的结果,就产生了“体制化”。
当劳动与语言都成体制化的时候,人的身体等各项机能都遵循“体制化的要求,就连最基本的正常欲望都被机械了。当雷迪出狱后,“上厕所是另一件我不能适应的事,当我想上厕所的时候(而且我每次都是在整点过后二十五分想上厕所),我老是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起请求上司准我上厕所,我每次都忍得很辛苦才没有这么做,心里晓得在这个光明的外面世界里,想上厕所的话,随时都可以去。”④看起来令人滑稽,也不得不深思“体制化”下的人本性的损伤。
二、“体制人”现象剖析
“体制人”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体制化的现象”,这里主要是文本的“体制化”和现实生活中的“体制化”。文中的“体制化”现象,是以肖申克监狱的鸽子“杰克”以及原来肖申克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作为代表。首先,这只鸽子是波顿在监狱养的鸽子,而这只鸽子和波顿一直呆在这个监狱,波顿离开肖申克的时候,他也放了“杰克”,结局呢?“但是在波顿离开我们这个快乐小家庭一个星期之后……有只小鸟像一堆床单般软趴趴的瘫在那里,看起来饿坏了”⑤就像雷德所言,这里的“体制化”虽没有剥夺肉体的生命,却夺走了人生命中的所有重要的东西——理性、自由,让人依赖于它,终结于它。
布鲁克是其中的“人”异化的代表。沦为“体制人”,让其脱离原有的制度和圈子,他是不愿,他宁愿呆在原有的地方,“当面临新的世界,有着太多与“体制”不相适应的东西,“体制人”是害怕的、恐惧的。在肖申克的监狱里,很多时候都在消磨人的“爱欲”。
如果当人不服这样的“体制化”的生活会怎么样呢?马尔库塞在阐释美学理论时,提到人生来就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这是人类生活中本能的、感性的快乐原则;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为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作出种种限制与让步,快乐原则受到现实原则的压抑,感性本能受到理性功能的压抑。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压抑性理性统治”应当废除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可见,人本能有追求欲望的本能,肯定会有反抗“体制化”的现象。但这时候一旦反抗,“体制化”的卫道者就会来维持这样的秩序。安迪是未沦为“体制下”的“异化”变种。在雷德的记忆中,安迪总是冷静、客观的表现。“体制人”是人“异化”结果,它的卫道者是最不喜看到这样的,所以就会打压安迪这样的人。
当代也出现了“体制化”现象。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来自体制方面的压力和束缚,比如像某些校强制要求学生上自习,这种体制不仅会摧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再比如一些公司的加班制度,虽然加班是能加快工作进度,但是个人的身体健康就不重要了吗?习惯加班的人,饮食极其不规律,更别提睡眠质量了,这些都是它负面的影响。
当今人们的生活的正常的欲望、目的被压抑和打乱,生活被数据的设备牵引着注意力。同样的“抖音”、“快手”等APP,同等年段的人刷着同样的视频,大数据在每个人群准备着同样的内容,人的生活被趋于相同,接受的东西趋于一样。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在日复一日帮你培养的爱好,这样的人一味接受,不思考,很容易走向是“体制化”,所有爱好、兴趣被披上“虚假”的外衣,一种“以为”的心理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常说最难的就是“认识你自己”,希腊德尔菲的太阳神庙,上面镌刻着三条箴言。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条:γνθι σεαυτν,即认识你自己。人的前半生的课题,却被数据处理、整理,形成,一味的去接受,这样的“认识”是自己的“认识”吗?
三、反“体制人”的途径
“体制人”无论时文本中的,还是现实社会表现的,都是社会的产物,都是社会“异化”人的结果。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人的本质”思想,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⑥所以,人打通与社会的联系,是“体制人”的归属的途径之一,也就是丽塔.海丽丝后面的反抗之路。马尔库塞在论及新感性文论时,提到需要改变人们旧的感受世界的方式,造就具有“新感性”的社会主体。这种新感性就是能“超越抑制性理性的界限(和力量),形成和谐的感性和理性的新关系”的感性,它体现了“否定整个旧制度”、“肯定建立一个新社会的要求”。安迪的出逃,也是对整个“体制化”旧的制度的否定,去寻找人与社会的新的途径。
另一条途径就是文中提到的在漫漫征途中寻找心灵的世外桃源。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告诉雷德,他要去齐华坦尼荷,“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要到那儿去度我的余生。雷德,在一个没有记忆、温暖的地方。”⑦这个地方在《肖申克的救赎》是具体的地点,但是也代表人心灵的世外桃源。这里也符合人“母体”特性。这里不是指逃避,而是寻找美好的东西,寻找一个感性和理性平衡的地方,这里契合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的理想国,在那里,审美事物与现实事物的疏离状态将告终,事物和美、剥削与娱乐的商业性亦将告终”,社会的异化将被彻底扬弃。可见,安迪寻找就是这样的理想状态,也是对抗“体制人”的途径。
无论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还是在当今社会,人都会面临着“体制人”异化可能性,人作为“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容易受到“体制化”的诱惑,异化为“体制人”。但是人又是理性的动物,只要寻找到对抗“体制人”的方式和方法,无疑是可以抵抗到自我的心灵的世外桃源,做一个活生生的人。
注释:
①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4.
②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7.
③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5.
④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3.
⑤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1.
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05).
⑦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