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职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中合唱基础训练的必要性及训练体系构建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22602
韩 婵

  (湛江艺术学校,广东 湛江524000)

一、前言

合唱基础训练,包括表现力训练、发声训练、节奏训练等多种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其合唱水平、审美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中,融入合唱基础训练,能够增进学生对于歌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帮助其形成立体化歌唱思维,提升其音乐综合素养。本文将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中合唱基础训练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合唱基础训练体系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中合唱基础训练教学提供参考。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的现状

结合调查实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学生声音能力培养方面水准较高等。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教学能力有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等,导致学生在声乐集体课学习中,音乐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声乐基础比较薄弱,音乐节奏感不强,歌曲情绪情感表达存在缺陷等,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本文中提出了将合唱基础训练融入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集体课的建议,希望通过合唱基础训练与声乐集体课的有机结合,提升声乐集体课的趣味性、活跃度,并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声乐素养。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中融入合唱基础训练的必要性

(一)满足声乐教学对于音准、节奏的要求

合唱基础训练中,音准、节奏是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系统、科学的合唱基础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准水平,提高滑音准确度,提升整体合唱效果。在声乐作品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不正确的演唱习惯,在演唱五度以上的滑音时加入多余的滑音,并影响前后旋律音准,进而影响整体合唱效果[1]。因此在合唱基础训练中,要重视滑音训练,以此提升整体合唱水平。将合唱基础训练内容融入到声乐集体课教学中,还要重视旋律延长与其他声部的融合,提高其准确性,避免拖节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音准的问题,通过对每位学生的音准进行调整,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确保集体音准保持一致,进而提升声乐集体课教学效果。

(二)满足声乐教学对于听觉能力的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得知,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歌唱者只有具备较强的高音分辨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音准水平。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融入合唱基础训练,不仅要通过引导,不断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展现丰富的情感,同时要通过系统化的合唱训练,不断强化歌唱者的听觉能力,促使其在歌唱过程中更准确地表达各种音乐元素[2]。此外,通过合唱基础训练中的视唱练耳训练,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觉灵敏度、准确度,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声乐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声乐知识、提高其歌唱水平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中合唱基础训练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课堂教学体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中,教师在积极融入合唱基础训练内容的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为合唱基础训练融入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提供支持,确保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整体构架完善。此外,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打造生动、轻松的课堂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发声气息训练、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边进行发声训练,一边进行节奏训练,要求其在做到字清、声美、气畅的同时,跟着发声节奏作出拍手、跺脚等动作[3]。如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差错,跟不上集体训练步伐,可以通过眼神示意、动作暗示等,指导其改正。例如,在训练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气息不畅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做出用手从腹部向胸部抬起的动作,指导学生调整胸腹配合呼吸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合唱基础训练的掌控力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声乐集体课教学效果。此外,在合唱基础训练中,教师还要重视训练方式的创新,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一面向学生展示优秀歌唱者的演唱视频,一面分析其发音方法、动作节奏。或者将学生的演唱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发音问题、节奏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如果对于指定的训练内容,学生认为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达成教学目标。

(二)分组教学体系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构建分组教学体系,为每位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接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前,已经接受过声乐训练、学习过乐器,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在参加声乐集体课时,学习能力较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接受过声乐训练,也为学习过任何一种乐器,学习基础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这两种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构建成学习小组,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促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提升,进而推动声乐集体课的顺利开展,促进合唱基础训练与声乐集体课的融合发展[4]。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歌词诵读发声训练,对比不同小组的发声水平,促使各小组认识到自身在发声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有效改进发声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每个小组进行预习式诵读,观察每个小组的发声训练情况,要求同组成员互相指导发声,并给予每个小组发声示范指导,如部分学生“云、银”发音混淆,或者声母“j、q”发声时存在齿音等,都需要予以通过正确示范,予以纠正。然后,组织小组开展发声比赛,其目的是让学生打开口腔,从高位置诵读歌词,更全面地发现学生的发声问题,并给予指导。如在诵读《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时,部分学生会把其中的“的(di)”读成“de”,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放慢速度,从高位置进行诵读,以此纠正其发音问题,提高其发声的饱满度。

(三)节奏训练体系

在合唱基础训练的节奏训练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节奏在合唱、声乐、律动等方面的价值。并通过创新理论讲解形式,如“四分音符”等,让学生充分吸收、内化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节奏训练效果。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可以将节奏分为四个层次,并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进拍,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变化。四个层次完成后,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继续要求每个小组在不同时间段进拍,进一步感受节奏变化。这样的训练方式新颖、有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协调配合能力、应变能力。

(四)音准训练体系

合唱基础训练音准训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一个音、二声部练声、卡农曲训练,并基于这三方面训练,构建音准训练体系。一个音训练,指的是在节奏训练的基础上,从一个音出发,配合左右手脚律动,唱出标准音6,在四个八拍后,再用钢琴弹出标准音6,确保音准。二声部练声训练,指的是以二声部练声曲为基础进行音准练习,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在实际的训练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时唱do,且第二组在教师给出手势后改唱mi,保持循环呼吸,将音高唱准,并在充分感受另一个高音的同时,以半音为标准升音,根据钢琴弹奏,确定高音,调整发声状态。随后,唱名改为U,两个声部都要清晰地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单音音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四两个声部。练好单音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二声部旋律练习,强化学生对于声部融合的理解,及对旋律的认识。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将腔体打开,协调运用声音、气息,并运用高位音色,练习合唱发声,提高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进而提高训练效果。在卡农曲训练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卡农的乐句情绪变化,在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旋律,实现不同的合唱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色质量。卡农形式的儿歌、民间小调,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色,提升其合唱水平。

五、结语

总的来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中融入合唱基础训练,不仅能够营造生动、轻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随机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音准水平,提升其合唱能力和音乐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音乐认知水平,对合唱基础训练内容进行创新性应用,通过其与声乐集体课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健全的声乐集体课合唱基础训练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合唱基础,发展其声乐能力,并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整体学生的声乐水平,同时要侧重加强节奏、音准训练,并将训练内容具体化,以此促进合唱基础训练与声乐集体课的融合发展,达到提升声乐集体课教学成效的目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