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伴奏通常包含两大部分,分别是正谱伴奏、即兴伴奏两大类。所谓的配器则是整个作曲技术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进行乐队协作时的一种学问。在整个钢琴的伴奏体系中包含了多个声部的内容,将配器意识融入其中,可以提高整个伴奏艺术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就对钢琴伴奏教学中的“配器意识”训练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钢琴伴奏;“配器意识”;织体结构布局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21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46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始注重促进学生文化水平以及内在品质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其中钢琴伴奏教学是一项艺术内容的代表,在该教学中融入配器意识有利于多声化处理旋律,设计和声的音型,提升低音的功能,展示织体中的结构等。由此可见,加强对钢琴伴奏教学中的“配器意识”训练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配器意识”在“多声化”织体结构布局中的思考
分析舒伯特的摇篮曲以及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可以发现,内部的旋律层部分都是演唱者完成对声部的演唱。而和声层部分属于音乐中的中声部,这部分用右手演奏,而低音层属于整个音乐组织中的低声部分,用左手进行弹奏。三者和谐相交,最终形成了一副多声部优美的音乐效果。由此可见在整个钢琴音乐即兴伴奏的设计中应关注“多声化”的设计和辅助效果。对配器的布局以及手法合理的搭配,在《配器》这本书中也明确阐述了该点内容,并附带相应的案例。在配器意识方面的创作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应用是一致的[1]。
二、“配器意识”在伴奏音乐力度中的思考
伴奏中的音乐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想要改变这一力度,可以融合单声部以及多声部旋律层进行改变,亦或是平衡好和声层、旋律层以及低音层的方式实现整个音乐织体的平衡。在对整个“多声化”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整个歌曲的结构,合理的对其进行布局。通常对于配器意识中的钢琴即兴伴奏手法和钢琴的伴奏写作是非常类似的,所谓的隔山不隔理,反映的就是这类现象。
三、基于音乐织体的整体内容合理融入“配器意识”
在融入配器意识时,需要合理的考虑所进行伴奏的内容,包含整个歌曲的旋律,音乐织体的相关内容。比如如果整个音乐的节奏是非常繁琐的,那么就需要遵循你繁我简的形式。相反如果整个音乐的结构比较简单,那么便可以融入你简我繁的这样一种原则。确保整个搭配是繁简相对,相互配合的。同时在音区方面也是一样,需要遵循“你低我就高,你高我就低”的原则。以维持好整个音乐效果的和谐性。在音乐的力度方面要注重协调感,比如本身的音乐基调较强,再强的部分伴奏就需要助力,如果音乐基调较弱,那么就要跟随,以保证整个音乐力度的强弱有序。通常在音乐情境中,如果力度的变化是逐步变强的,那么通常就会采用声部反向进行的形式,比如右手上行,左手下行。如果音乐的情境中力度逐步减弱,那么声部反向进行的形式应是左手上行,右手下行,整个触键手法尽显柔美。除此之外,在音色方面,要注重色彩的特性,比如你暗我就淡,你亮我也丽,确保整个活动中色彩的协调性,相得益彰性。至于音调方面01也应做到起伏有致,抑扬顿挫。最后在音乐的声部方面,要坚持合理有序,厚薄相伴[2]。
四、基于歌曲的旋律及音乐特点赋予“配器意识”
在整个钢琴伴奏的过程中,想要对伴奏音乐的内容进行丰富,则可以根据歌曲本身的风格,音乐的特点,钢琴的心理等,将非钢琴性的乐器性色彩融入其中,赋予其音乐色彩的效应。例如在对音乐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弦乐器音响色彩就是音乐的一种想象,木管乐器其中的某一个乐器展现的就是音响以及色彩,铜管乐器也是如此。在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将音乐的想象融入其中,并赋予音色的对比以及变化,这属于音乐方面的心理学以及音乐本身美学的一种结合,其是整个艺术中的生命。对于管弦乐队而言配器是其调色板。由此可见在钢琴伴奏中融入配器意识,能够对音乐表达的手法进行丰富、对伴奏的风采进行美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音乐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钢琴伴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其综合性较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音乐的感知能力方面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在音乐教学中强化钢琴伴奏教学的效果,适当融入配器意识的思考,保证钢琴伴奏在整个音乐的组织体系中、音色中、音调中,内容中体现出一种协调性,相得益彰性,最终达到美化伴奏、丰富音樂表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钢琴伴奏教学中的“配器意识”训练[J].当代音乐,2016(07):24.
[2]?? 曹航.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协作[J].戏剧之家,2020(07):11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