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麻阳花灯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551
摘要:麻阳花灯历史悠久,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是湖南省政府确定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非遗文化麻阳花灯引进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寻求更好地方式。

  关键词:麻阳花灯;舞蹈;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11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79

  在风景迷人的湖南省怀化市西北部,有一个三面环山,民族风情朴实浓厚的地区——麻阳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世代居住着苗、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与汉族不断地融合,形成了一种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麻阳花灯”。“麻阳花灯”是集花灯歌舞、花灯演唱和花灯戏的总称,是流传于每个村寨,是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麻阳花灯的历史起源

  麻阳花灯又称为“麻阳花灯戏”,它作为典型的湘西特色地方戏曲,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自古以来武陵山区是苗族人民的聚居地,统治者将南部氏族反对者统称为“蛮夷”,并以重兵征讨。麻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屯兵驻勇的桥头堡。驻扎在麻阳的兵勇,多为汉族人,他们长期与这里的苗族人们往来,互通婚姻,使得麻阳较湘西、黔东其它边远的苗族地区,更早、更多地接触到了汉族文化。苗、汉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于是便出现了源远流长的麻阳花灯。

  相传从唐朝开始,民间就已经流行花灯歌舞。古代宣武王淫乱好女色,老百姓都藏匿少女,于是宜武王下诏令命举国闹花灯,并派爪牙混入观灯人群,趁机抢夺民女,因此,花灯一度衰落。花灯艺人为了谋生,在人们欢庆春节前后前往各家各户“送灯”从此,花灯表演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吉祥安康的象征。乾隆年间这种民间花灯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每逢佳节,苗族各村各寨都组织花灯表演班,逐户“送灯”,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时的花灯由单纯的只跳不唱的“摆灯”舞逐步形成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随着地方傩戏、阳戏、辰河戏等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麻阳花灯的表演与传承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戏剧中的道白、舞蹈表演以及伴奏形式被吸收进来并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舞姿表演套路。据《麻阳县志》载:“山城卢阳(即麻阳旧县城,今名杜村)位于锦江之上……每年上元初至中元十五为灯火佳节,红男绿女,扶老携幼,锦其衣,盛其饰,扎灯鱼龙而戏之,以花炮灯绕而嬉戏之。笙歌悠扬,鼓乐振之。有二人对舞对唱者,有赋古而扮戏者,有数女手提花篮在一灯头率领下采茶歌舞者。一唱众和,歌声婉转,舞姿队形变化异常。”这就是最早的麻阳花灯活动盛况的记录。后来著名民间花灯表演艺人聂榜榜根据地方阳戏《刘海砍樵》的表演形式,结合麻阳花灯的表演特点创编了《蛤蟆拜年》一曲目获得了成功,为麻阳花灯戏的形成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对麻阳花灯进行了重點的保护和挖掘整理,成立了“麻阳花灯戏剧团”,麻阳花灯从此登上了艺术大雅之堂。

  二、麻阳花灯的艺术形态特征

  (一)麻阳花灯的表演艺术形态特征

  麻阳花灯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它的表演既有一种朴实诙谐的民族气息,又透露出了泼辣优美的苗族风情,主要有“跳花灯”和“摆花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跳花灯”动作灵活、变化性强、跳跃性强,侧重于舞蹈技巧的表演,当地人们又称之为“武花灯”“,摆花灯”表演动作较为抒情,细腻柔和,注重演唱,被称为“文花灯”。两种表演形式各具特色,加上大锣、小锣、钹等打击乐的配合形成了麻阳花灯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

  多年来麻阳花灯表演在身法、步法、眼法、手法上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麻阳花灯的表演多称为“套子”。单人单跳为“单人套子”,双人双跳为“双人套子”。其中最受人们喜欢,最具特点的是一旦一丑的表演。小丑称为“癞花子”(又称山花脸),小旦称为“灯姑娘”(又称山姑娘)。小丑常画着山花脸,用黑丝帕抱头,并在头巾上嵌有用薄竹片加工制作成螺旋状的“太极图”,腰间系有彩色腰带,下穿大红色彩裤,裤角边上都绣有苗族典型图案花边进行装饰,小旦“灯姑娘”头带风冠,头上两边插花,上穿桃红色上衣,下着绿色大摆裙。表演时,小旦右手持花扇,左手拿手帕,以腰为轴心,摆动身体,通过手绢和花扇的技巧来展示女性柔美的舞姿,小丑在表演中以滑稽可笑的面部表情和扎实的基本功来展现个人技巧,其中以矮子步最具特色,表演时小丑一直在以骑马矮桩的姿态进行,两脚不停地行云流水般跳跃、移动,变化步伐;形态诙谐活泼,惹人发笑,这种双人套子的表演刚柔并济,且唱且跳,载歌载舞,始终保持着热烈、欢快、幽默诙谐的特点。为此,麻阳花灯的表演有“男跳女摆”之说。

  (二)麻阳花灯舞蹈的音乐形态特征

  麻阳花灯舞蹈的音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传承了花灯音乐同时也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音乐素材,形成了麻阳花灯独特的音乐表现风格。它在汉语发声的基础上将地方方言、民族山歌演唱和地方戏曲音乐表现形式相融合,它既有江南小调的柔美、麻阳山歌的率直,又有傩愿歌的悲壮,苗歌的泼辣,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按照曲调的来源可分为“灯调”;“杂调”两大类,“灯调”是指摆花灯和跳花灯中所演唱的曲调;“杂调”是指从民族民间艺术中吸收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曲调,主要有麻阳山歌调、傩愿调、苗歌等等。如:《姐妹进花园》、《数蛤蟆》、《十二月采花》、《尼姑思春》等。其次,麻阳花灯的伴奏是以小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为主。这些苗民自制的民间打击乐器节奏欢快活跃,开场的锣鼓一敲,而后加入大筒、唢呐、笛子等民族音乐,节奏鲜明气氛热闹非凡,营造出更加浓郁地地域特色。

  三、麻阳花灯戏的传承与发展

  (一)麻阳花灯发展的现状

  麻阳花灯作为湘西的典型戏种,在传承与发展中离不开花灯老艺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不断挖掘民间花灯歌舞,口传身授,代代相传,在发扬本民族文化过程中不断吸收苗族传统文化,将麻阳花灯与戏剧表演有机的结合,使麻阳花灯所表演的故事情节、人物造型、欢快热烈的舞蹈场景都有着浓郁地苗族文化审美特征,使其具有典型的苗族文化语言符号,深受苗族人民喜爱。

  虽然在历史各时期,麻阳花灯得到传承与发展,当地政府的也开始重视和支持麻阳花灯的保护,麻阳县政府实施成立了麻阳花灯戏剧团,进一步提升花灯艺术的表演,2007年12月,麻阳花灯戏入选《怀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政府更是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确定了传承人32名其中代表性传承人3名,搜集和整理相关剧目,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出。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麻阳花灯的传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今后的传承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麻阳花灯传承与发展的构想

  在麻阳花灯的传承发展中除了传统剧目,近年来我们更看到了许多源于花灯又高于花灯的舞蹈作品,如《麻阳花灯》、《癞花与灯姑》、《情醉瀟湘》、《雪花儿飘飘》等。麻阳花灯与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等汉民族民间舞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比之下麻阳花灯的舞蹈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挖掘中舞蹈动律元素还没有系统,要想更好地挖掘保持舞蹈的原生态风格特点,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麻阳花灯是现阶段我们舞蹈教育的一个重大使命,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利用一切资源进行麻阳花灯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麻阳花灯,要想风格原汁原味的被保护起来,首先要重视它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把人们口头上的保护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上的保护,那么人们应要认识它,了解它,利用政府资源扩大文化遗产遗存的区域,进行宣传,让人们群众自主管理以主人翁的精神为麻阳花灯发展铺垫道路。并通过制度的相关法律政策,保护传统苗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麻阳花灯生态环境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其生态环境进行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2.??? 传承整理编创麻阳花灯舞蹈教材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

  舞蹈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在训练中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将麻阳花灯的素材收集、整理、提炼编创成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使麻阳花灯的保护和传承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传承麻阳花灯的地域民族性,使其地域文化符号更加鲜明。麻阳花灯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其苗汉文化色彩鲜明,通过教材元素动律的提炼苗族女孩动作元素中以腰为轴心的“闪”、“拧”和以胯为动律的“摆胯”动作更加形象,从而推动麻阳花灯舞蹈语汇的发展;

  二是让舞蹈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进行普及性教育,使麻阳花灯的传承性更加明确。让麻阳花灯舞蹈教材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在青少年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仅得到了原生态舞蹈的熏陶和锻炼,更用普及教育来传承,在学习中发展提升。

  三是通过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让麻阳花灯具有时代适应性,使传承的价值更加突出。麻阳花灯表演艺术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它应以时代为背景,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3.??? 抓住麻阳花灯舞蹈特点,丰富湖南地域民族民间舞剧节目资源库

  麻阳花灯素有“南方的二人转”之称,在舞蹈的教与学中我们不仅要展现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要抓住舞蹈动作语汇“男跳女摆”的特色,编排优秀的舞蹈剧节目。使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相融合,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并进行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演出,让麻阳花灯走出山区,走出教室,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麻阳花灯的继承和发展中来。

  麻阳花灯不仅是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区汉族人们与苗族少数民族人们最喜欢、最淳朴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更见证着麻阳盘瓠文化发展的轨迹,是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最好地“形体语言”表达形式。对麻阳花灯舞蹈教学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它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极具戏剧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其具有丰富的观赏性、表演性和艺术性。在继承传统麻阳花灯舞蹈的基础上,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搜集整理和研究,创作出更多、更好、具有时代气息与民族特色舞蹈作品,让麻阳花灯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李静.论麻阳花灯的历史演变及人文生态保护[J].大舞台,2011,08.

  [2]?? 李强.杨果朋“南方的二人转”——麻阳苗族花灯[J].中国音乐,2010,03.

  [3]?? 夏雨.论麻阳花灯的艺术特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10.

  作者简介:喻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