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音乐生态和吹打乐文化两个方面。对吹打乐《放驴》的审美进行论述。在音乐中,突出人们生活中使用驴,产生情感的真实写照,驴的朴实形象已经渗透到民间群众文化活动中。一是以驴制成道具创编地秧歌《跑驴》的舞姿。二是根据冀中民间音调地秧歌《跑驴》的音乐旋律。在吹打乐文化审美上,将地秧歌《跑驴》的旋律进行二度创作,以管子领奏小乐队伴奏的音乐形式,将驴那种诙谐风趣的舞姿和火热欢腾的群众场景表现的栩栩如生。音乐生态和吹打乐文化两方面共同构成河北民间吹打乐《放驴》一曲,流传至今,久演不衰。
关键词:深情;豪放;吹打乐;放驴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68-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44
一、引言
曲由情生,乐感动人。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是一支成功营造出驴在农家小院,参与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休息的同时、也要放驴出去活动,撒了欢儿的驴是那样活泼、诙谐、豪放,人们脸上也洋溢着喜悦景象,使用音乐叙事的方式,将小院主人与驴欢乐活跃的心情表露出来,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的群众文化基础
河北民间吹打乐主要流行于,河北中部保定、石家庄、廊坊及衡水等地区,尤以定县子位村吹打乐和徐水县迁民庄吹打乐《放驴》最为著名,吹打乐演奏风格活泼轻快、情绪热烈,深受地方群众喜爱。
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音乐叙事的“真”,是现实生活认知相关的“真实性”。驴虽是牲畜,但依据驴对家的贡献,当属小院当中的一员,小院主人对驴常年饲养和使用、驴与小院主人配合的相当默契。驴直接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小院一家人的好帮手。驴既能拉车、拖货,也能春耕、秋收,常年劳作在田园牧野。驴还随时充当小院主人的脚力,将农副产品运到市场、换回生活必须品,驴与小院主人之间建立起形影不离的现实关系。驴千百年的朴实勤劳,得到人们的认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叙事的“善”与“美”至关小院主人之善和愿望之美,以小院主人期盼一年辛苦劳作,能取得五谷丰登,驴也是出了大力,保持着对驴深厚情感,要善待自己的好帮手。农闲之余要把驴放归自然,加草加料饲养,梳毛打理,让驴打滚撒欢儿,调养生息。这指向了伦理层面的“性本善”,是小院主人与驴之间感人至深、相互依恋的呈现。由此,乐曲《放驴》的叙事性,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以内心感受为依托,由实生曲,曲由情生,使乐曲在更高的艺术层面上,产生道德诗意和美感的力量,调动听众的听觉,使人们对驴朴实勤劳、耿直豪放品性的怀念。
三、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的魅力
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管子领奏小乐队伴奏,各种乐器都有不同的声部,为了一首乐曲表现的某种乐声,并使用恰到好处,构成悦耳动听的乐音,它就具有了审美意义,甚至起到触动人的习惯、趣向等,由此,引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振奋,这就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放驴一曲不但在河北地区,乃至其他省市久演不衰,这就是吹打乐《放驴》的音乐魅力所在。
(一)曲目基调的确定
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依据河北民间非常流行的歌舞音乐、地秧歌“跑驴”的旋律,按照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程关系,点点滴滴地研究、揣摩,大胆而谨慎去粗取精,把旧程式加以改造,以适应吹打乐曲的新内容、加工整理而成。将人们对驴的情思,全部凝结成民间吹打乐曲《放驴》的音乐形象,它以明快、生动的语音,纯朴的音调,流畅的旋律,简练的结构,人们易听懂,能接受,是一支深情而豪放、人们喜爱的吹打曲目。
(二)曲目基调的形式
这首载歌载舞,讴歌人们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一年辛苦劳作,取得丰收果实,那种充满获得感和轻松、喜悦的心情,用吹打乐的形式托举而出。乐曲具有抒情性与舞蹈性相结合的特点,其最主要的情绪为热烈、欢快,乐曲基本速度,是行板开始,随着乐曲的展开,板式速度转入小快板、快板、急快。行板的豪放流畅、快板的火热、反差变化较大,旋律自由,节奏舒展。第一段,由上下两个对句构成,上句曲调在较高的音区上回旋,高亢、优美,节奏十分自由,下句则承前趋势,它既是上句的延展,又是上句的回应,音域宽泛、情感热情、奔放、畅达,每个句段都是上下对句的反复,具有河北吹歌风格的结构特点。第二段,各小段律动也非常活跃,增添全曲豪放开阔的情绪。首句旋律优美、抒情、连贯、舒展。二句是首句有变化的重复,亲切委婉,情绪上也是首句的延续、发展。三句以鲜明的跳跃式的节奏,同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热情欢快。四句再以八度上扬的曲调,情感奔放,展现出人们与驴相互协作、战天斗地的豪放本色。这首吹打乐将人们对故土的热爱,人们与驴之间感人至深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依恋的呈现,通过吹打乐那清新悦耳的旋律和富于农村乡土地域的韵味,令人倍感亲切。因此,吹打乐曲《放驴》,无论年终庆典还是喜庆活动都要尽情展现。
(三)吹与打的统一
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管子领奏,笙、唢呐、竹笛,鼓和小镲伴奏。演奏使用的谱字是河北民间乐曲、杨元亨先生传谱、胡志厚教授整理,乐曲演奏要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乐曲当中涉及管子演奏技巧非常丰富,有打音、垫音、指颤音、上滑音、下滑音、涮音、吐音、齿音、齿滑音、跨五音、花舌音,除手指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深浅和口形的变化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和声音变化。管子音色高亢明亮,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体现出人们对驴情思细微变化和内在的韵律,吹与打各种演奏技巧的使用也要为抒情服务。音乐旋律陈述要“稳准”,侧重于对主题旋律的呈示。曲子第一句,是管子一声长音呼唤,尤如赶驴的声音,随后笙、唢呐、竹笛和打击乐器全部跟进,形成管子与笙、唢呐、竹笛和打击乐器对话,一问一答的欢快音域情绪,并把小院主人与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展现出来,也把驴的豪放耿直的性格,通过吹与打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演奏者从自身平时丰富的情感积累,提取类似豪放、耿直的情感与音乐情感融为一体,靠管子演奏技巧运用来展示,才能达到艺术化的情感真实,乐感表现程度也就越深,技巧运用越准确,音乐情感表现也就越鲜明,体现出“巧闹”的音乐色彩。管子与笙、唢呐、竹笛和鼓、小镲问答对句演奏,要问的鲜明自如、回答的要俏皮活泼、合的要天衣无缝,达到热烈、火爆的高潮。全曲最后四小节,旋律变化跳跃幅度增强,速度同时加快,力度变化明显增多,管子演奏的技巧多用滑音,滑音轻重力度的变化、音色棱角色彩鲜明,充分展现出吹与打特有的韵味。管子领奏在旋律上巧妙不断加花变奏,将听众的情绪全部调动起来,但始终围绕主音反复上下波动跳跃,一气呵成,调式色彩浓郁,描绘出人们与驴热烈欢快、风趣幽默的各种神态,借以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激动心情。
四、结语
河北民间吹打乐曲《放驴》,全曲演奏耿直、豪放、火热如行云流水,短小乐句灵巧多变的连接,曲调十分抒情,皆备了“精气神”三要素,是一曲劳动人民机智朴实、勇敢乐观精神在艺术创造上的生动体现,这种土腔土调具有鲜明民间色彩美,更是一首浓郁乡土气息的优秀吹打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胡志厚.管子曲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靳世義.管子演奏艺术理论探微[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1992.
[3]乔建中,薛艺兵,汪申申,等.民间鼓吹乐研究[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