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面貌。而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现象也层出不穷。相信不光是对艺术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也是一个“创新”的表现。“多元化”在今天一定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核心观念。杜尚曾为艺术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总之,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应该去挑战人类已有的固定思维和经验,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创新;多元化;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30-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21
一、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现象
当下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会上时刻都在出现着“新”的事物。我们也应该更多的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新鲜”的事物。我们今天可能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各个地方的信息,一部智能手机足可以解决一个人的各种生存需求问题。这些都因为科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二十世纪开始,一些艺术家就大胆的将艺术与科技进行了融合,或者借助科技机械的力量,使得艺术产生出新的面孔。而这些艺术家当中有一位就是安迪·沃霍尔,对于他来说:“机械的、没有个人风格地画画”这些都是他个人鲜明的艺术观点。正是运用机器的手段,使得他完成了大批量的丝网画,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安迪·沃霍尔甚至在他的艺术生涯的其中一段时期放弃了绘画,转而去进行了电影的拍摄与制作。这放到今天的时代的表现下同样出现了非常多的“多媒体”观念的当代艺术。还有在上个世纪录像技术的出现之时,引起了很多的先锋艺术家的兴趣,其中非常著名的艺术家就是白南准,他也被称为影像艺术之父,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实验艺术家。
科技进步使得一些艺术家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绘画手段,转而运用电脑软件程序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可能这些种种的手段和现象在前人看来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与此同时,新颖的全息摄影技术、光艺术、声音艺术和交互式经常被一些艺术家运用到各个方面来进行实验艺术的探索,同时也使得艺术出现了崭新的面孔。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还有近几年出现的“沉浸式”的艺术展览。真正的做到了让观众身临其境,使人们体会到了其中的即是虚拟又真实的观感。这是传统的架上绘画所不能给予的。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无疑是安迪·沃霍尔最忠实的追随者,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使得他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但无论怎样,他都是一位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知名度的的艺术家。他对于机械手段的运用,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严谨精美。所以他要赚取更多的金钱来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这似乎听起来也无可厚非。“跨界”一词的出现在今天的艺术中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艺术与各领域都在进行着跨界合作。例如艺术与时尚圈的跨界合作,典型的例子就是村上隆和草间弥生等一些艺术家同LV國际知名品牌的合作。这也让人们看到了双方领域中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今天的一些潮流艺术家也在同各类品牌的服装进行合作。还有当代艺术家徐冰和音乐圈的周杰伦的合作,无不让人们看到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艺术与各个领域之中,相信这也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当代艺术多元化现象的启示
现如今的社会艺术进入到千家万户,今天的艺术品并不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拥有,相反平常的大部分人也都可以在各大展览盛会上将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拿回家。艺术也出现在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像包括医学、科学、生物学、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所以艺术在今天起到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艺术也终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艺术的辐射范围如此之广,其必然也要起到相应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也同样应该让艺术的发展启示当下和未来的人,这是今天的艺术家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今天的很多艺术家已经不再单纯的追求技术,而是作品之中蕴含着的深刻的观念。相信“多元化”会是今天的艺术发展需要去走的一条道路。艺术以“多元化”的方式实现了从外部到内部再由内部传递到外部的发展。这是今天的社会所需要的能量,它促使人们去思考当下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虽然如此,但艺术却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重复,否则便失去了艺术的本质。如今的当代艺术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外表看似可以容纳很多,但实际上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在将来一定会被除去在这个系统之外。正如哲学家马尔库塞所说:“艺术一方面是对现存的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它又是对解放的期盼。艺术承担着不间断地解放人类智性的重任,而人的潜力的全面实现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梅里亚姆·科里奇.安迪·沃霍尔传[M].李美双,宋娅婷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2]茶乌龙.你完全无解了村上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3]罗伯森,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匡骁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