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尘”这一汉字所代表的是和谐,是天地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共生共息的一种哲学理念,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一体化加速的过程中,“同尘”更有着重要意义。此件紫砂壶作品以“同尘”为艺术理念,本文通过对此壶造型结构及装饰的分析,揭示出其艺术构建的独特性与带来的文化启示,以弘扬当代中国发展新理念。
关键词:紫砂壶;同尘;艺术构建;文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28-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19
中国紫砂壶艺术经五百余年发展已牢固确立了自身的经典性,以其他传统高雅艺术品相比,紫砂壶的经典性在于大众化,许多人在谈到紫砂壺时都可略说一二,基本上是围绕其实用性展开的,可见紫砂壶是经过了广大群众的考验的。
除实用性外,紫砂壶便是作为文化与情感等的载体而闻名的,这也正是紫砂壶艺术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所关注的这件紫砂壶作品名为“同尘”,这一主题出自中国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包含有深刻的哲学意义,那么此件紫砂壶作品对“同尘”的哲学做了怎样的艺术构建,作品又因此形成了怎样的艺术气质,带给人们怎样的文化启示,这都要通过分析来一一解开。
1“.正”而后“同”——“同尘”的造型构建
方壶是紫砂壶造型的一大类别,与浑圆饱满的圆器相比,方器所代表的是中国审美中“壮美”的一面,是恢弘壮阔的气势与脚踏实地的力量感。此件作品采用了方器之中最经典的四方造型,整体呈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壶身高大挺拔,有铮铮铁骨之风貌。四方壶是用镶身筒技法制成的,面的平整与棱线的利落明快是评析的重点。在此壶之中,面的整洁畅快自不必说,笔直的棱线已将四方壶的特点与美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整个作品肃穆庄严,象征中华民族的尺度与原则,一眼望去只觉其气势不凡,令人心生敬仰。
壶嘴与把手以及壶钮也均用直线来设计。把手从壶身最高处起到壶的下半部分结束,横纵线条连接,与壶身的“方”相呼应;壶嘴直直地伸向斜上方,最高处与壶嘴、壶身持平,三者首先在结构上就构成了一种“同尘”。壶盖中央的壶钮改拱桥为方桥,与把手造型一致,二者又形成了一种“同”。
所谓“正而后同尘”,是指只有在保证自身稳定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谈与他人的融合沟通。此件作品展示的正是这一点,各部分均有自身标准,处理地一丝不苟,最终才能在相互配合中促成“大同”。
2“.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同尘”的装饰
宽阔平整的壶面提供了进行装饰的绝佳基础,或者说在此壶中装饰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作品的艺术主题是比较抽象的,装饰恰恰能起到拨开云雾以达具体的作用。
装饰在壶中也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壶身边缘以及作为底色的部分,运用了印纹设计,制作出有如岩石般的粗粝效果,以强调后期文字装饰的浮雕美感。接下来手工艺人将印纹用线条均匀地分为四个部分,一侧装饰有文字“挫锐解纷”,一侧是“和光同尘尘”。文字采用了中国古文字书法字体,力显古朴苍厚之美感,浮雕的质感使壶体本身、印纹装饰与文字本体形成独立鲜明特征的同尘时,在融合中呈现作品的层次感。这八个字出自中国道家典籍《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尘其尘;是谓玄同尘。”其意是劝人不要锐气太盛,私欲膨胀,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一切事物,同尘时不失自身标准与锋芒,与作品造型所表达的“正而后同尘”是相一致的。
3.??? 回顾整体——“同尘”的文化启示
此壶在泥料选用上也有自身的文化意义。颜色较浅的棕黄色泥料温和低调,表面细腻均匀,不见耀眼光芒。这自然有手工艺人对此种泥料的偏爱因素,但这谦和淡远的泥料也恰恰体现了“挫锐”的意义之所在,与整件作品的造型、装饰又构成了一种“ 同”,将作品的艺术气质统一起来,使作品无一处不彰显着“同”的价值。
从“同尘”这件紫砂壶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对艺术发展的一种渗透,手工艺人以老子之学说来诠释“同尘”的含义是看中了这其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的特点是普遍适用,能够让人有所启发。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也身体力行的实践着这种“同尘”,尤其是当代所提出和谐发展观及互利共赢、共同尘发展的理念,均说明了中国谦逊包容的发展心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尘”这件紫砂壶作品是中国风范的一次展示。
以“同尘”为名,从简单向宽广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散,以点到面地展现中国风范,完整诠释了“同尘”的意义。本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逐层的分析,又将各部分融合起来揭示作品的文化启示意义,基本做到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将紫砂壶艺术放到整个中国发展环境中来考察,是对紫砂壶艺术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期待紫砂壶艺术能在新时代以其形正、气丰的特点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