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235-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68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和精神美德,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时代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
二、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沉淀与传承,是华夏儿女智慧凝聚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规范和文化体系等丰富的内涵,新时代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包括核心价值理念、历史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精神等层面的主要内容。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文明古国,其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在修身齐家、治国理政、待遇处事的过程中,提炼了核心的价值理念,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思想上不墨守成规、封闭自守,秉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理念,处事上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对待自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人交往坚持平等互惠、富国安民,坚持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核心价值理念。
自古以来,中华优秀的历史传统熏陶着人的心灵,规范着社会的言行,有助于传承道德理念,光大美好品德,在担当方面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爱国方面推崇“振兴中华、精忠报国”,在风尚方面号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荣辱方面讲究“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人民明辨是非曲直,辨析真善美丑,并在世代罔替、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言行,大力宣扬自强、敬业、济困、孝老、尊亲等历史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液,在处世方面提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不激化矛盾,在育人方面宣扬“修身养性、中庸之道”,保持平和心态,在律己方面追求“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做到知足常乐,这些丰富的文学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助于个人向上向善、社会和谐安定、国家兴旺繁荣。
三、核心理念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独特标识,滋养着华夏儿女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延续着中华文明、促进人类进步。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应该立足本源、服务人民、对外交流。
(一)立足本源
“温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忘本源,才能继往开来。五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积淀了浑厚的历史底蕴,这是亿万儿女取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标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国当代文化正是根基所在。当代中国文化植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越来越厚实,根基越来越扎实,底蕴就越来越深厚,特色就越来越鲜明。
(二)服务人民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源源不绝的一大因素是坚持“民本思想”,提出安民、富民、惠民、民为贵,从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拥护,汇聚了改革发展、学习生产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首位。只有根植于人民、服務于大众,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才能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获得亿万群众的文化参与和情感认同。
(三)对外交流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不能固壁自封、坐井观天,而应该积极博取众长、兼容并蓄。虽然中华文明是璀璨夺目,但也应该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犹太文明培育了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日耳曼文明历经多次挫折仍屹立于世界民族最前列,这些都值得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借鉴。要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四、实践路径
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按照“植根本来、立足当代、吸收外来、展望未来”的基本逻辑有序推进。
(一)植根本来,在深入发掘中华文化精髓的过程中传承优良传统
深入挖掘其精髓内涵,诠释其发展脉络、历史渊源、基本走向。做好地方文化史的编撰,推陈出新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完善国家的文物登记制度,建设相关文献的战略储备库、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和国家古籍工程。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抢救保护濒危失传文物,修复馆藏文物,建设历史文化名区、街区、名人故居,保护中国传统村落、民俗民居、历史建筑、文化纪念胜地、遗产,管理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公园、遗址、地名等优秀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标识。
(二)立足当代,在实践发展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属性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担当复兴民族大任,强化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养成实践、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精神创建、文化创作作用,为人们遵循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强化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吸收外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因为多样需要交流,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借鉴,通过相互借鉴可以促进共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正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过程中才得以逐渐丰富、成熟和壮大。吸收外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枝繁叶茂的重要手段。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举办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等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发展必须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不断丰富和壮大,才能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坚决摒弃排外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要尊重外来文化的特殊性,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交融。
(四)展望未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繁荣昌盛
文化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基础和内核。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繁荣昌盛,不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繁荣昌盛的奋斗目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艰难险阻。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定力,勇挑重担,不畏艰难险阻。
作者简介:罗周佳(2001—),女,汉族,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本科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