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等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的农民画则是在纸面或者布面上绘制乡土氣息很浓的作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老百姓对时代的感受。同其它地方一样,山西省的农民画深受的地方文化传统的影响,把地方戏曲,面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中的人物造型,色彩方面的特点融入农民画中,有着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全省范围内,昔阳县的农民画是很有代表性,它在起初的三十余年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改革开放后由于种种原因,昔阳农民画逐渐沉寂。进入新世纪,昔阳农民画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凭借自己良好的绘画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始走出山西走向全国。站在新的起点,昔阳农民画的依旧要立足本土文化,吸收先进思想,壮大创作队伍,使这一画种更好的发展传承下去。
关键词:中国民间现代绘画;昔阳农民画;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30-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18
新中国农民画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新中国美术时代特征及历史性成就的标志之一。新中国农民画是真正的农民画,它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乡村生活是农民画的主要创作源泉,它以中国乡村民众的生活景象,情感意志,精神风貌为蓝本,以这个群体独有的视角和真诚的情怀来阐释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在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过程中的生活状况,思想观念,农村风貌的变化。蕴含着现实与理想,关怀与期待。而它用独特绘画语言再现了时代境遇、民生民情、社会风尚。不断探索和汲取其他绘画风格甚至其他民俗文化的特点,更彰显出人民大众不凡的艺术才智和无穷的文化创造力。在农民画发展过程中,全国也形成了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吉林东丰等农民画乡。山西这片黄土地上也同样有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农民画,凭借着厚重的黄土文化底蕴,创作出带有浓厚传统风格的农民画,其中昔阳县农民画就是山西农民画中的佼佼者。
昔阳县,别名乐平,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昔阳县农民画第一次发展初起五十年代,当时新中国建国不久,广大农村群众当家作主,以火热的激情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昔阳县建立了以县文化馆带头担负起政治宣传、城乡扫盲、科学知识普及和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的任务。县文化馆是服务群众的文艺爱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工作机构。农民绘画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县文化馆安排专业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业务辅导。参加活动的都是来自全县乡村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民间画匠、油匠、雕花工匠、剪纸、面塑艺人等。后扩大到普通农民群众,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农民画实际上不单纯是农民自发的自我创作自我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是从内容选取到人物造型再到配色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理论和风格。它通过政府文化机构组织扶持,在专业美术工作者辅导下展开的“群众业余美术创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民画主要是为农村政治服务,比如村墙上的壁画《除四害讲卫生》、《多打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等题材。从绘画风格上看重在写实,绘画风格形象简单,没有花哨的技法,完全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如王武之的作品《放卫星》,高毛孩的《大玉米》等,都是当时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起到宣传群众,教育人民的作用。伟大的时代赋予光荣与梦想,让农民大众尽情描绘着喜闻乐见的事物,大胆勾勒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壁画运动宣扬的是当时社会的中心工作,表现最多的是农业丰收,如《谷子长得大》、《四大金刚拔萝卜》等。一幅反映玉米高产的壁画题诗云“一捧玉米大无边,装在火车顶破天,贫下中农心欢喜,亩产能打两万三!”虽然五十年代“大跃进”的“政治浮夸风”极度的热情,虚幻而浪漫,然而,声势浩大的的壁画运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带动生产、激励生活的作用,并影响和鼓舞了农民大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民绘画爱好者的绘画水平。五十年代的壁画运动为后来的农民画走向专业艺术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造就了大批优秀的绘画人才。
第二次昔阳农民画的发展是受到了陕西户县农民画的影响,1973年“户县农民画展”与“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同时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户县农民画以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栩栩如生并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鲜明特征的到各方面的好评。就在同一年冬天,户县农民画在山西太原展出时,昔阳县文化馆领导组织了本县的农民画爱好者到太原去参观学习。在那个年代,昔阳县能参与农民画创作的农村业余美术骨干有数百人,创作农民画作品上千件。如张明真、高毛孩、王银喜、张胜利等。从此拉开昔阳农民画创作最辉煌的序幕。
昔阳农民画一问世就红遍三晋,在全国得到了与户县农民画同样的赞誉。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和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农民画的主要内容是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批促大干”“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战天斗地的新人新事”为题材创作出来的,时代气息浓厚。如李月小的《书记蹲点》、张明贞的《山村夜校》、张胜利的《群策群力》、大寨美术创作组的《移山填沟造平原》等等。反映的是农民画作者在基层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当时昔阳县的农民画作者在省城举办了“农业学大寨昔阳农民画专题展览”并且多件作品在省级刊物杂志上发表。另外,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昔阳县创办了“昔阳社员业余创作组”并出版发行有《昔阳农民画选》、《大寨速写》、《昔阳速写》、《连环画包昔阳专刊》等。到1976年后,李小月的《夜校小测验》和张胜利的《春回大地》代表山西参加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这个阶段是昔阳农民画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作品的数量多,质量也很高。即使现在再看这些作品依然能透过画纸感受到当年群众建设家乡的火热场景。这个时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当时在农民画这块领域默默耕耘的昔阳县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如任启录和宫来祥老师,他们辛勤地培育这农民画这块土地,手把手地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画家。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美术家也对昔阳农民画的作者进行的指导,如邵宇、力群、苏光、董其中等,他们响应毛主席“文艺工作者要到农村、到工厂、到部队中去”的号召,来到昔阳这块土地上和农民画作者打成一片,他们传授绘画技巧、理论,为农民画作者精心辅导,修改作品,使昔阳县的美术绘画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很多作品走出界牌岭,冲出娘子关,在中国美术馆最高的国家艺术殿堂一展风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昔阳县,与此同时,农民画创作也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农民画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农民画艺术从政治表现回归到原生态的草根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专家把它定为中国民间现代绘画。在这时期昔阳县农民画家张胜利老师在原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力舟先生的指导下确定了新农民画技法。此时的绘画风格从单纯的写实转向了带有一定装饰性的绘画风格,塑造的内容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农村题材,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灵活,绘画材质的选取也不单单是用纸来创作,从构图到用色开始吸收现代美术思想。1983年,山西省主办了首届农民画展,虽然昔阳县的农民画作者积极备战,以新思想,新观念来创作农民画,但昔阳县的大多数画家没能更好的把握新时代农民画风格的改变,因此总体成绩平平。当时张胜利老师创作的《巧妈妈》以民間艺术手法和现代表现艺术相结合,一举获得山西省首届农民画优秀作品奖。在山西省所有报刊文艺杂志上发表,并且在2001年编入了国家教委审定通过的小学第五册美术课本。另外。还有六位作者的八幅作品也入选了这次省美展。通过这次美展也发现了昔阳农民画的不足,如创作思路脱离时代,过于传统,技法上没有新的突破,年轻绘画人才储备不足等。而且后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也没能更好的与外界交流使昔阳农民画的发展脚步慢了下来。特别是当全国农民画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昔阳县农民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尽管有少数的作者努力创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整体创作队伍无论从队伍规模还是创作水平都开始走下坡路。在1988年,文化部社文局命名了51个“中国现代农民绘画画乡”,充分肯定了农民画在汲取乡土元素,保存乡土艺术,发展乡土文化的积极意义。而这个时候昔阳农民画却被大浪淘沙,排除在农民画乡的门外,曾经轰动一时的昔阳农民画群体就此沉默,甚至被人遗忘。
时间的脚步走到了新世纪,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文化事业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昔阳县重视农民画的发展,把它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大力扶持农民画工作,下大力气挖掘昔阳农民画的艺术价值,积极走出去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画同行广泛交流,凭借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取先进的绘画理念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如昔阳农民画传承人张胜利老师辅导了多次定期艺术培训,再次奠定了昔阳农民画在山西省的重要地位,也开始逐步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昔阳农民画。2017年,有20幅作品参加了山西省美协、山西省文化馆主办的《新农村、新风貌》全省优秀农民画展。在全省评出20件优秀作品中,昔阳农民画有7件作品获奖。2018年,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总工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省群众文化活动中,昔阳县又有26幅作品参加了山西省“乡村振兴,美丽山西”全省优秀农民画展。昔阳县农民画成了此次的重头戏。受到省文旅厅领导和评委专家的高度好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理性的思考农民画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不要盲目推进农民画产业化。产业化也许是农民画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有些农民画家已清醒的认识到,农民画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娱乐和情感表达,老百姓从艺术创作中获得人生价值和情感满足。如果单纯以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就违背了农民画固有的初衷。因此,农民画的作者要克服市场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能急功近利,作者本身要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美好的时代,记录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充实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画好画,做好人。
历史已翻过灿烂的一页,站在新时代,新土壤里的昔阳农民画这枝鲜花,需要以新科学新思想来培育,只要滋养我们的大地犹在,只要乡野的勃勃生机犹在,只要民间旺盛的艺术创作力犹在,农民画必定生生不息地承载着劳动者的质朴和浪漫,灿烂的绽放在多娇的山乡大地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