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城大越调流行时间较长,追溯起来最早可以到明清时期,流行于鄂西北汉江中上游地区的地方戏曲,曾经是盛行于史上的湖北地方戏曲大剧种。越调有自己独特的剧种风格,抒发了多种感情。越调以唱、念、做、打呈现出来的表演舞台,更多的是结合了当地的风土文化进行展现,这也是当地的一大文化特色。本文针对谷域大越调的现状和保护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谷城;大越调;现状;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134-02
一、引言
谷城大越调是陕、甘、晋一带的西秦腔、同州梆子等戏曲音乐传到谷城后,特别是明末李白成义军长期驻扎谷城襄河一带,带来了军戏山陕梆子,经过多年流传浸润,受本地清戏、汉戏的影响,与本地原始楚俗民歌、民谣、民乐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剧种。谷城地处华中腹地、大巴山及秦岭山区与汉江平原的接合部,千里滔滔汉江穿境而过,南依古楚文化发源地荆山,西靠道教圣地武当山,东偎古城襄阳,属古襄阳文化圈,是我国地质结构的南北大通道,号称是“秦头楚尾”、“五省通衢”的重要交通要塞,汉江、南河、北河三水交汇,自古以米不仅是兵家战争的必争之地,而且还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口岸。历朝历代,南北东西文化、风俗在此交流荟萃,为谷城产生、发展新的民间戏曲谷城大越调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谷城大越调的现状
(一)剧种演出与传承形式单一化
因为谷城越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存在着传统发展限制因素,导致了在演出与传承形式方面单一化,第一种是戏班,第二种是皮影戏。在这种情况下,演职人员本就数量少大多数都是老人,从而形成了谷城大越调凋零化现象。由于当时年代久远,处于战乱时期并且闹饥荒,给越调演出团体造成了生存困难。因为人过于少,在演出的过程中只能一人饰演多角。
(二)缺乏创新性
因为市场不断变化,经济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文化也出现了多元化现象,由于谷城越调缺乏专业人员,经费有限,再加上越调没有创新性无法满足大众化需求,导致了剧团不断解散。越调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年代下,传递出来的文化都可以反映出社会现象,这也对社会历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戏曲的形势走向不好,各个剧团也被迫停止演出甚至解散。剧团的生存空间小,市场也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艺术,具有悠久历史的越调更难以发展下去。
三、保护谷城大越调的意义
(一)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
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因为文化的传承,我国的戏曲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谷城大越调不但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一定的时代精神代表意义。因此,保护谷城大越调可以弘扬当地的优秀艺术文化,结合当地区域的特色,通过戏曲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精神食粮。在这个过程中,戏曲本土化不能丢弃,更多的需要利用新的理念来传承戏曲文化,通过新的艺术展现形式为人们带米乐趣。根据社会发展形式,从实际出发,谷城大越调需要融入新的元素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弘扬传统艺术文化。
(二)有利于传递人文情怀
谷城大越调的保护是对戏曲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仅是为人们带来艺术盛宴,更多的是思想情怀的表达。社会更新转型较快,创新来源于生活,而戏曲文化的保护是有必要的。通过保护戏曲文化,也是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推动文化繁荣,从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是在向人们传递当地的文化情怀。
四、谷城大越调的保护對策
(一)大众普及
戏曲来源于民间艺术,是受群众认可的,戏曲的发展需要群众支持并且喜欢,这样才可以永久的发展下去①。这个过程需要社区向群众传递,例如:越调剧团可以在社区晨练的时候,举办越调活动,通过组织演员为大家一起演唱,这一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演员的唱腔与表演能力,这样能够让更多的演员接触到越调戏曲。因为越调戏曲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演出任务少并且登台演大戏的机会也少,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大众米了解越调,重新认识戏曲文化。只有观众喜欢越调,越调戏曲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发展下去,观众的喜欢也为演员建立了自信,演员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与表演能力。越调需要继承,向大众普及能够有效的挖掘民间艺人,重新回到越调戏曲的舞台,从而向更多的大众普及越调戏曲文化。越调的每一段唱腔都需要专业化认可,通过民间老艺术家的指点与建议,演员也可以深层次的将越调戏曲艺术呈现出来。
(二)校园传承
越调尽管是民间艺术戏曲文化,但是毕竟需要专业化的学习与普及。而学校就是最佳选择,学校可以专业化的培养出戏曲人才,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戏曲文化,这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了解越调作了铺垫②。大学的艺术学校更多的是向社会培养专业化人才,也具备了高素质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整合,在大学期间,戏曲专业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了解越调的发展背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加强对越调的认识以及喜欢。大学的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的为学生普及戏曲种类.通过了解每个地方结合戏曲加深巩固,在这样的教学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进而为越调戏曲注入新鲜血液。学校也可以与外面的剧团进行合作,让剧团走进校园举办大型的演唱舞台,让学生米做观众,这样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越调戏曲带来的艺术魅力⑤。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了解越调到感兴趣再愿意表演越调戏曲,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越调表演者老化的现象,通过年轻学生的加入,还可以得到创新发展,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将越调表演出来。
(三)培养传承人
越调戏曲的传承必须要有后备人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创办越调培训班,进行专业化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落实到艺术学校或者戏校,应该尽快成立越调培训班,从学校筛选优秀的并且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④。也可以通过在社会上以及戏校里进行羡慕学生,去挖掘潜在人才,通过聘用越调老艺术家进行开课,这样能够有效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越调戏曲。保护越调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下去,必须要选择好传承人并且进行保护。中老年传承人也需要进行保护,这些人都是具备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及亲身经历,他们不仅有培养下一代的责任,还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年轻人进行指导建议,从而帮助更多喜欢越调的传承人走下去。戏曲是一门艺术,更多的考验的是人的品行,想要传承越调必须先要立戏德,戏曲演员需要高尚的品德与专业化表演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传承人。
因此,传承人需要严格筛选与考核,不能盲目性的培养。传承人需要保护,需要为了国家戏曲文化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了文化的继承更多要提升综合素养,只有知识与能力一体化,传承人在培养的过程中也不会具备很大的压力。
(四)政府扶持与传媒作用
文化的传承不仅仅要靠艺人,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引导,包括了资金与政策的支持。首先,政府需要做的是应该加大对越调戏曲文化的资金支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很好的继承,也可以组建湖北省越调艺术研究团队,通过专家来对越调进行不同形式的珍藏。可以录音录像以及曲谱进行资料整理,为后面的研究团队做好理论资料基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老剧目进行研究,重新编排新的曲目,融入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注入新的元素进去,这也是创新的一种新方式。还有对老艺术家们的拜访,争取让老艺术家们再次投入到越调戏曲文化中米,可以有效的培养下一代传承人。通过谷城地方政府可以大力扶持越调剧团,完善剧团的基础设备,提升演员的个人待遇,多关注演员的状态,从而在更多方面具体化支持越调剧团的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创新谷城大越调,鼓励继续传承,争取把古老的传统戏曲重新搬上舞台,逐步解决越调剧目断档的问题,解决越调观众断档的工作,把几百年前老祖宗开创的传统戏曲文化延续下去。
政府的支持还不够,需要借助现代的传媒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米了解越调,可以在电视台以及网络广播进行宣传。通过电视台举报越调戏曲活动,让更多的戏迷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群众参与度,还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越调更多的是让人们走进戏曲文化中,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从而像走进剧场一样放松自我,为生活带来乐趣。
五、结语
总之,谷城大越调是必须要保护传承的,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转化较快,在本土化越调剧中的过程中还是要适当的添加新的元素理念。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下,必须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凸显出特色谷城文化。更多的是满足了当地人们生活的发展需求,戏曲风格也不再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有利于我国的历史文明传递,利用大越调剧中不断的弘扬我国的时代精神。
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大越调已经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必须要进行合理的保护以及继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单一化的大越调形式,需要积极的创新融入新的戏曲元素。保护的过程需要保护传承人,通过传承人的培养进行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对越调剧团的支持,可以通过在各大学校里进行表演,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演员加入,这样越调剧种才可以得到百花齐放。政府需要做的是通过不断的鼓励,以及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越调就可以得到更大的保障。媒体也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为群众大力宣传越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普及的范围覆盖度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越调剧种。越调是谷城的发展文化根基,因此不仅要去努力学习,更多的是要学会保护,这是谷城每个人的责任。
注释:
①赵华,河南越调的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戏剧,2009(06):54-56.
②土亚辉.河南越调艺术保护现状及其思考[J].黄河之声,2011(06):94-95.
③侯银梅,试论河南戏曲的传承与保护[J].文教资料,2013(13):58-59.
④邓雨.基于越调传承下戏曲艺术中心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