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9061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是人本精神,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情感是连接事物关系的主要桥梁,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形成与流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古代哲学艺术、文论艺术、戏曲文学、社会文学、体验文学五个方面,阐述了“情”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关键词:情;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人文底蕴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22-01

  一、“情”是中国古代哲学艺术的源起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互荡”,而“情”在我国的阴阳之说中被定义为阴气,《说文》中提到:“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将情提升到了生命本源的高度上米。古代哲学家非常热衷于追求社会现象的本真,在追求本真的过程中将情感价值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记录时以艺术性创作为标准和出发点,从而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文化构建的基础。

  我国古代先哲孔子在推行其主张的立世之道时,也是以“情”为源,坚持从人的本心、本质出发,米限制人的欲望和行为。《论语·宪问》中提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中的“耻”指的是人在交往或行事中所产生的羞耻感,古人在这里将人的羞耻感作为人的本真表现,表达了对他人美好态度渴望的本真之欲,从而构建起了人们白省的社会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古代哲学的兴起源于古人的情感思维,其作为思维的主体,向感性对象灌输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从而逐步构建起了古代哲学框架。

  二、“情”是古代文论的中心思想

  文论是文学创作行为的理论形态,现代文论中受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思潮的開放,具有高度的自由主义精神,融合了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化。而古代文论是在文化艺术兴起的初期形成的,古人没有史学家的言辞参考,也没有国家文化文明的积累,完全依照本心记载自己的言论,具有极高的原创价值,在古代文明不断发展进程中,情”逐渐成为了古代文论的中心思想。

  “情”从古人的思维形态、构建文论的形式、角度等方面,米凸显古代文论的艺术价值。古代文人擅于利用类比思维米进行情感的寄托与描述,在我国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他们总是将一些无法精准描述的情感意识、人物品格等通过具象的事物进行比喻表达,从而直观的建立起“情”与“物”之间的联系,当世人研究文论作品时,则会唤起其既定认知和现实体验的统一性。比如在《竹石》中,郑板桥对竹子的描写,正是将人的品格比喻成了竹石精神,达到了借物咏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体现了对自身刚正不阿,铮铮铁骨的决心传达给世人,引起世人的共勉①。

  三、抒发情意是古代抒情文学艺术形成的来源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为核心,君王的权利高度集中,人治高于法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国共构现象极深,这使得古代文人大多为政客出身,其在官场上所体验到的成功、失意、家国情怀等,促使他们所创作出文学作品多为抒发其强烈的情感。这一文化创作的背景,使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的抒情艺术得以优先孕育而成,其中戏曲话本是较早成熟的抒情文学产物,因此“情”也被现代学者称为“创生艺术的母体”,这也是我国古代艺术与西方艺术存在差别的根本原因。比如《诗经·氓》中每一句中都蕴含着女子在爱情世界中不同时期的情感,青梅竹马两情相许到两两相忘,把一个弃妇的悲愤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为后世传唱,此中的“情”是古代抒情文学艺术形成的来源。

  四、“情”是古代文学艺术反映人伦政治的工具

  我国古代文学中所体现的治国理念,一般与民俗民风的描述记录密切结合,每一个时期的民风体现,都昭示着当时的政治特点和发展形势,为后世对古代文明的研究提供了考究的途径。每一个时期的文人所表达情感,在文风、体裁、格式等都具有时代发展的共识,这是人文世界中的“情”与文学艺术之间一致性的联系,是文人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淮南子·缪称训》中提到:“情系于中,行形于殊”讲述了从汉代石渠阁奏议延续到白虎观奏议所揭示的应对情意有所约束克制的理念,则体现了当时国家等级制度产生的根本。

  五、真实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文学艺术中的人文底蕴

  古代先哲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为人与世间事物之间的相处行为提出了约束条件,在意识约束下人们产生的服从、对抗等体验会加深人们对“天人合一”的不同理解,使得人的情感世界不断发生改变,形成个体的差异性。古代文人将现实体验中的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情”与既定的情感思维有较大的区别,从而促使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②。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而此种价值观是建立于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人的情感体会与情感变化之上的,“情”是古代文学艺术的本质,也是古代文人开展创作的主要来源。古代文人基于情感体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将此种意识通过文学艺术传达出来,引起当世人的情感共鸣,引领后世价值观念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得以流传的载体。

  注释:

  ①张丑平,古代文学中“阻隔情感”的类型与审美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20(05):21-22.

  ②李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1):30-33.

  作者简介:邵美玲(1977-),女,江苏通州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