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木雕创作中的非洲元素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5456
摘要:关注“非洲未来主义”,是因为它在保有非洲传统元素的同时,又十分大胆地融合明亮色彩、迷幻、疯狂且未来感十足的创作元素,既是未来主义的一大美好幻想又是对非洲原始生命的现实关注。而木雕作为雕塑创作中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带的创作形式里都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现将二者结合,进行简要的浅析,试图以木雕为载体,构建木雕中的“非洲未来主义”,发现“非洲未来主义”在木雕创作中结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木雕:非洲未来主义;非洲木雕;载体;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J52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051-01

  传统的历史观念认为,非洲本土的黑人文化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文化。非洲的被掠夺和被殖民对人民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地打击,也彻底摧毁了当地孕育新文化的可能。而非洲未来主义就是一种试图填补这一空洞的尝试,它横跨科幻文学、音乐、美术和神话,结合当时的科技,以非裔视角想象人类的作家MarkDerv在1994年一篇名叫《Black to The Future》的文章里创造了“非洲未来主义”这个词。

  谈及非洲木雕,包含了祭祀雕像及而具艺术,以体现超自然力量表现神话观念,再根据地域部落的划分,形成不同特色的多样性部族雕像。这也进一步的造就了人们对非洲木雕的固有思想,将非洲木雕固化在对原始生命的精神世界中,不曾想让其作为原始生命象征地承载者的同时进一步融合现代科技。也许有人认为这世界更需要保留最为纯粹的原始艺术,但我认为在传承保留的同时是否更应该让其有所发展,形成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在艺术史上更为璀璨的存在。 “非洲未来主义”,未来+非洲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美学的特征。作为一种审美观,非洲未来主义”拥抱的是宇宙、神秘主义、部落主义和科技文化,不需要有图腾,就能建造世界。

  瓦格希·姆图通过拼贴、表演和雕塑等众多媒介塑造人物,展开对殖民主义、种族和性别等多方而讨论。艺术家基普·奥莫拉迪(Kip Omolade)基普创作的“The Diovadiova Chrome”系列作品,参考了部分非洲雕塑,也融入了当代元素。基普在创作中,使用密集、繁琐的工艺制作的每个而目模型,重新铸造的石膏雕塑,树脂翻制的并添加有人造睫毛的铬层,最后呈现出一种超现实油画的效果。

  非洲木雕即在非洲地区,大多采用树身或树干的圆柱形状来塑造,在其经过长期简练的语言系统、光泽的表而处理技法上附着极具节奏感和生命力的造型象征。刚果雕像作品以造型生动优美取胜,以形式严谨见长。喀麦隆木雕体积较大,构图果敢,充满戏剧性和动感,具有简洁有力的特点,但不讲求比例均匀。

  木雕,是一个反映非洲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承载“非洲未来主义”的思想潮流上,更具有在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上立足的说服力。雕塑作为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以其别具一格的空间感和造型的张力,成为一个能够承受阐述“非洲未来主义”的有力的形式。在现当代艺术,装置艺术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雕塑材料的多样、极强的丰富性都为雕塑的表现提供了便利,因此,木雕虽作为传统的雕塑创作语言,但在其与新新材料甚至现下火热的3D打印技术结合时,或许可使非洲艺术成为更加耀眼的艺术体裁。

  结合作品谈在木雕创作中非洲元素的运用——以“瓦坎达”为代表的《瓦塔西世界》

  “瓦坎达”,是我所向往的,它是一个可以隐藏自我,封闭自我,在保留自我的同时又不受予外界干扰发展自我从而保护自我的完美式存在。这是一种建立在幻想的历史上的对于当下的重新想象。

  作品在人物造型的嘴部、手部以及人物的中心部位挖空,放置代表现代科技的静电球,使其达到原始生命的保留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瓦塔西世界》也是着重于表达自我的精神幻想与寄托,构建一个精神上的乌托邦进行一场生命的祭奠,一个非洲未来主义气息浓厚的“瓦坎达王国”。

  《瓦塔西世界》以非洲木雕为灵感,但在放弃他的表现技法特征的同时展现个人的作品思想。《瓦塔西世界》作品造型各不相同,但每一造型运用相同的代表非洲装饰纹样的等距环形,增加简化的装饰性效果,填补人物造型上的空白。作品采用悬挂的形式,在灯光较为暗调的空间中悬吊,给人添加以神秘的氛围及怪诞的表现力,吸引眼球。作为在创作作品中扮演造物主角色的自己想要传达出非洲未来主义在木雕上的展现,寄予想要保留的非洲木雕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腐朽的生命亦可为最原始的生命,在生生灭灭过程中,孵化出附庸的附庸,实现自我的矛盾价值,发泄生命精神的本源祭。

  非洲未来主义是聚焦于保持传统、锐意创新、彰显个性这三者的思想潮流,在以木雕为表现手法地承载上在致力于纯粹的原始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保留,也发觉非洲木雕新的出路,发掘出得到不断更替的新形势,在木雕创作中加入非洲未来主义的概念及其他非洲元素的创作,从而构建木雕中的“非洲未来主义”。

  参考文献:

  [l]张荣生.世界艺术宝库-《非洲黑人雕刻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2003.

  [2]柳鳴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任怀艳,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艺术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