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实践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7957
摘要:在全民艺术普及新时代,如何有效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品质化,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从公共文化建设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论述提升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122;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229-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距离全民艺术普及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1)公共文化服务仍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近年虽然加大了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建设,但是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这些建设仍然显得不足,尤其是利用率不高,成为了影响公共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公共文化服务缺少充足的资源,整合利用动力不足。(3)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缺乏吸引力和创新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更加暴露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滞后于社会发展、滞后于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弱点。(4)公共文化缺乏一些有影响力的“头雁”项目来引领带动,特色品牌活动项目的锻造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新时期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创新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均等化、品质化,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笔者通过对越秀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思路对策:

  二、面向基层,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基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作为群众文化产品的直接供给机构,他们既是上级文化政策的终端执行者,又是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创者,在基层文化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最终决定文化产品的供给是否及时、有效。越秀区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遵循“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广州市越秀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设施网络健全完善、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越秀区建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三级博物馆1个,面积共4万多平方米;全区18个街道均建有文化站,其中省特级文化站13个、省一级文化站5个;全区222个社区居委会基本建有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有大小社区文体广场167个,总面积17.3万多平方米;区属博物馆、纪念馆、微型博物馆37个,建成16个街道分馆、2个特色分馆,38个社区图书服务点,实现街道分馆全覆盖,初步完成图书馆区域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融汇省、市公共文化资源,构建五级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十分钟文化圈”,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其中,越秀区图书馆藏书95万多册,阅览座位1200多个。建设完成RFID书架导航系统、移动智慧图书馆”、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共享数据库”、越秀区图书馆新版网站全面上线。推出广州市首个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创客空间——“越图创客空间”等,满足新时代读者需求。越秀区文化馆集展览厅、小剧院、健身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重点打造展览、展演、创作、培训四大基地和数字文化馆建设,场馆每年平均服务32万人次。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新时代的全民艺术普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彰显社区文化特色,锻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特色就是吸引力,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是一切事物的立身之基。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在面上推开的基础上,要更好地在点上着力,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是基层公共文化活动的亮点之所在。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坚持这一点尤为重要。为打响特色文化品牌,越秀区大力推进“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建设,要求18个街道222个社区,立足地方特色,精心策划,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百花齐放,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如大东街紧扣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特点,打造“金雁之家”为主要阵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品牌“金雁工程”,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贴心的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报道。广卫街主抓居民文化礼仪主题,每年精心举办“邻里节”,融洽了邻里街坊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区和谐。

  此外,大新街的粤曲艺术,洪桥街的客家山歌墟,黄花岗街的军地文化,华乐街的华侨文化,梅花村街的铁路文化等等都搞得有声有色,名声在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形成了巨大的辐射效应,老百姓乐于参与,普惠度高。

  可见,根植于本地文化的品牌文化活动,不仅迅速抓住了老百姓的“胃口”,更大大增强了他们对文化的认同感,使得基层文艺活动的生机勃发,蓬勃开展。只有我们要善于挖掘那些独具地方个性特色的文化,加以培育,基层文艺活动就有了土壤,只有用心、用功浇灌就一定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公共文化建设迎来了全民艺术普及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扭转观念,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和资源管理办法,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平台,鼓励企业、社团、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使社会力量办文化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补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全方位发展。

  1.在文化志愿服务热逐渐升温的当下,越来越多热衷于公益文化的文艺人才自觉参与到公共文化中来,为公共文化助力。为更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各基层文化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摸查工作,把一些有文艺专长,对公共文化、公益文化事业有热情又有闲情的人才吸纳到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质量,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新活力。甚至还可以加强与社会著名专业艺术团体的合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扩大影响,引领潮流,把基层文化活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例如,越秀区利用辖区内领导干部、文化名人、文艺团队丰富的优势,建立了2000多人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如开坛讲古、开设文化讲座,免费教广场舞、太极拳等等,尤其是为广府庙会、广府旅游嘉年华、迎春花市等大型品牌活动做志愿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大型活动人手不足的短板,为活动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了越秀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2.组织实施名人名家文艺春风行活动,邀请文艺名人名家深入社区开展采风创作和展演活动,充实社区文艺阵营,让居民群众零距离欣赏名人名家风采,既可提升基层文艺活动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又可提升基层群众的文艺欣赏水平,一举两得。

  五、创新服务形式,实施文化民生工程。

  (一)实施“文化民生工程”

  以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龙头,带动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室,积极搭建公益文化服务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文化民生事业中来,从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真正做到文化惠民,使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例如,越秀区在全社会开展慈善捐书活动,并实现“文化慈善三流动”:捐赠的图书向社区居民流动,向困难家庭成员流动,向外来工流动;推行“文化低保”惠民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弱势群众进行文化帮扶,从2009年开始,每年开展阳光文艺培训活动,为低保、贫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开展免费艺术培训;推出“文化自助”服务,为民间收藏家、民间艺术爱好者等人群免费提供展览场地,使广大的民间力量自觉参与到公共文化中来,既丰富了文化产品的供给又让更多群众实现了艺术展览的梦想,实现了真正的双赢目标。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为满足区内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区域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统筹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越秀区2018年完成了“数字文化云平台”一期项目PC端框架搭建,通过了内部测试并组织人员开展平台操作培训,11月平台上线试运营;利用2019广府庙会为契机,开展线上庙会系列活动,开发鳌游庙会兑大奖、幸运大转盘等互动版块,提供免费抢票、场馆导航、口袋攻略等服务。庙会期间,共有13万余人次参与了“线上逛庙会”,线上庙会页面总点击率约50万。

  (三)增强创作生产能力,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

  越秀区营造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品研发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体验,鼓励全社会文化创造。进一步创新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机制,加大对“广府庙会”等独具广州特色的文化精品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文艺团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的程度。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以文惠民,是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一环。以完善服务网络,锻造公共文化品牌,创新服务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以带动整体基层文化活动全面发展,必将迎来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张燕妮.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J].大众文艺(理论),2009 (08).

  [2]金鑫.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学理论,2009(10).

  作者简介:柯林海(1983-),男,大学本科,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学创编,曾获2010年第十五届群星奖戏剧决赛“群星奖”、“2015年中国文化馆协会年会征文一等奖”、“2015-2016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設计研究优秀课题”等,现任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副馆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