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分析经典剧目《中国妈妈》的编创思路与手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497
张今誉

  摘要:随着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层出不穷的优秀舞蹈剧目被舞蹈编导创作出来并成为经典流传至今,剧目《中国妈妈》就是其代表之一。《中国妈妈》这部作品是一个阐述爱的作品,每一次去观赏它,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无不为这种至高无上的大爱所动容。这种优秀的作品正是经过了成千上万个人的鉴赏与再创作,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对社会和人民产生影响,从而获得艺术的生命力。本篇论文将会从几个方面分析经典剧目《中国妈妈》的编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编创思路;手段;《中国妈妈》

  中图分类号:J7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71-02

  一、编导创作手段与思路形成的前提

  《中国妈妈》这部作品出自于2007年12月18日在四川歌舞剧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并获得了大赛的“文华舞蹈节目表演奖”。此比赛题材限于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鼓励艺术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也许是编导创作这部作品的艺术背景之一。对于舞蹈的创作是一个较为主观的精神活动,由于每位编导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尤其是舞蹈专业知识技能都不相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编创内容。作品的创作者一一王舸,国家一级编导,创作了很多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他的艺术创作主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善于从生活中提取艺术素材,这些作品的情感表达也大多来自于生活和经验。王舸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心中总是充满了阳光,因此他的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永远有一种爱的温度。王舸坚信只有具备真实的创作感受才能让观众感动,只有达到情感的真实才能让观众相信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的命运。其代表作《风悲鸣》、《红高粱》等都是这类情感的表达。《中国妈妈》被著名舞蹈评论家舒巧评到:“短短八分钟的舞蹈,却能表达出舞剧的结构形式,情感饱满,舞技精湛,值得称赞。”要盖好一座房子,必须先立好根基。因此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以好的创作思路和手段为前提。正是编导所坚持的创作信念与创作原则,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以及一些可创的社会背景,是他创作手段与思路形成的重要条件。

  二、表演编创分析

  (一)题材

  題材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通常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题材可以有革命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工业题材等等。而《中国妈妈》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题材的作品。编导在作品中用此题材,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而亲切,加入细腻真实质朴的情感表达,从人物身上挖掘出中国精神,从而引发了观赏者的思考与共鸣。并且这些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具有主流性,不仅在政治上弘扬主流价值观,在艺术表达方面也非常优秀,对于如何创作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形式

  舞蹈作品的形式可以分为抒情式、叙事式和戏剧式。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而《中国妈妈》却是一部抒情与叙事并存的一部作品。首先它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题材的作品,偏于现实,故有叙事;但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挖掘弘扬中国精神,又有抒情。因此其舞蹈作品比单一抒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强烈,能产生更好的社会反响。

  (三)内容

  《中国妈妈》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叙述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对日军的残暴行为充满了仇恨之情。当一群中国妈妈拾得一位被遗弃的日本婴儿时,内心及其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之后,最终决定共同将婴儿抚育成人的故事。

  (四)结构

  1.舞蹈《中国妈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日军侵华,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一群中国妈妈齐舞表达对敌人的痛恨之情。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故构成舞蹈结构的每段动作大多也是生活动作的艺术性升华。在第一段中中国妈妈表达对敌人的仇恨的动作——伸出手指指向前方,身体前倾,双腿弯曲,一步一步指向前走,眼神中充满了对日军的痛恨之情。表达痛苦之情,其动作体现为——腰部板腰往后倒,双腿打开微曲,双手捂脸,表情惊慌痛苦;

  第二部分是在抗日的漩涡中,一个日本女婴被遗弃在中国的土地上,这群极其痛恨日本人的中国妈妈对这个小女婴充满了矛盾的心理,不知道是否要收留她,但看着女婴的孤独与弱小,几经挣扎,中国妈妈最终决定收留这个日本女婴。表现中国妈妈对收养女孩的矛盾心理动作——中国妈妈慢慢往后走,时不时往后看一眼日本女孩。用双臂环绕拥抱自己的动作表现中国妈妈想要去关怀这个女婴。手臂往后甩似丢掉的动作表现妈妈们对日本人的痛恨,不愿去关心这个女孩。第二段的最后这群中国妈妈一起将女孩托举起来表现出了中国妈妈决定共同养育这个日本女婴,给女孩带来了生的希望;

  第三部分是这群中国妈妈一起将日本小女婴抚养长大,小女婴在中国妈妈爱的抚育中健康成长为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姑娘。第三段中用天气寒冷妈妈给女孩搓手哈气的动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一位普通农村母亲对女孩深深的爱。其中还有一个动作是一群中国妈妈弯腰弯腿,手伸向地,一上一下用力地拔拽,而这个舞蹈动作就是对日常生活中人体的自然动态进行了抽象化的艺术概括,其表现的是东北农村女性在田间农作拔稻子的景象,编排于此舞蹈之内说明这群中国妈妈为了养育日本女孩,一起辛勤劳作,有赞扬之意。女孩与其中一个妈妈亲昵的舞蹈表演:穿新衣,妈妈背着女孩等,都传达出日本女孩在中国妈妈爱的滋润下成长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

  第四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女婴变成了大姑娘,而这群中国妈妈也变老了。中国妈妈们决定送日本女孩回到自己的家乡。即使这群中国妈妈对小女孩充满了不舍,小女孩也不愿离开爱她的妈妈们的身边,但她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段中,两腿微颤背曲腰躬的中国妈妈拿出了女孩年幼的日本和服,表情充满难过与不舍,颤抖的双手指向远方,中国妈妈用无声的语言在告诉日本女孩“你的家乡在远方,这里并不是你的家乡”。使劲推女孩往前的动作是对女孩说“你该回去寻找你自己的家人了”。舞蹈最后的造型动作更是将一名东北农村的妇女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年迈慈爱的老婆婆将双手揣进袖子里,伸着头两眼望向远方,似乎还在瞧望日本女孩离开的身影。所有动作看起来都如此生动形象,舞蹈按照顺序的结构,层层递进,将舞蹈剧情展开叙述,表达主题。

  2.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舞蹈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紧凑悲壮,啊”的音乐声更显中华人民对敌人的怒号和呐喊。第二段音乐节奏较慢,音乐坚硬悲怆又带有丝丝的柔和,来表现中国妈妈对日本女婴的矛盾心理。第三段中国妈妈和日本女婴共同生活。音乐由悲转喜,音乐流畅优美,给人以希望,新生之感。结尾处加了语言伴奏“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一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将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一段中国妈妈送日本女婴回到自己的家乡。音乐又进入慢板,东北民歌《摇篮曲》随之唱起,仿佛把这动人的故事唱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

  (五)队形

  舞蹈多以聚集的正方形或其他聚集起來的队形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表达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与敌人作斗争的气势。舞蹈第二段结尾,中国妈妈决定共同抚育日本女婴的队形是圆环形,画面看起来集中凝练,给人柔和,流畅,延绵不断之感。舞蹈在第三段还使用了复线条,使舞蹈变化更多样丰富有层次,将东北农民农作的场景展现在眼前,画面感极强。

  三、舞美的衬托

  舞台美术设计简称舞美,是组成舞台演出的重要部分,在舞台演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了灯光、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等的综合设计。

  1.服装、道具:中国妈妈的服装是具有东北特色的女性民间服饰,女婴穿的是日本的和服,直观的给观众传达出舞蹈环境和人物,而正是服饰的限制导致这部舞蹈作品的舞蹈风格带有东北民间舞的韵律特点。

  2.灯光:灯光以黑白灯光为主,随着舞蹈表演追光,定光,侧光,流动光在演员身上不断变化,塑造一个美的舞蹈情景与形象,给观众一种舞美的感受,渲染了舞蹈剧情,给人无尽的遐想回味空间。

  3.化妆:每个中国妈妈的脸上均是满经沧桑,经历磨难的妆容,发型为散乱的干燥枯发。女婴则是具有日本女孩特色的标准齐眉刘海;随着剧情的发展,待她长大之后,发型为东北女孩的麻花辫头。舞蹈人物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使得艺术文化活动所必备的舞美设计越来越被重视和创新,舞美技术也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和特色。尤其是许多新材料和新照明技术的应用,例如LED大屏幕等使现代舞美不断丰富和发展。而舞美设计的丰富提高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力,使舞台呈现出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效果。

  四、感受精神,产生共鸣

  舞蹈作品不能仅满足于让观众知道舞蹈表现了什么情节和故事,只有让观众从题材、形式中感受到它所传递出的精神意蕴,懂得了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才算真正优秀有内涵的舞蹈作品。《中国妈妈》揭示的舞蹈主题是对中国女性在家国仇恨中仍能坚持善良淳朴无私品质的赞扬以及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以叙事见抒情,使得观众与编导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部成功的作品就诞生了。

  在本文中,通过对《中国妈妈》的创作思路与手段进行分析,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舞蹈作品编创的方法。正如彭吉象老师在他的书《艺术概论》中说“艺术创作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

  比如在创作思路上: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你自身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是什么样的?然后明确你要编创的题材,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以及你的编创是否会产生社会影响。在创作手段上:我们要按创作顺序明确其题材、形式、结构、动作、队形然后结合以音乐,服装,道具,灯光等综合性的艺术形象,使舞蹈尽善尽美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所编创的舞蹈作品是否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舞蹈编创是舞蹈从事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我希望以上的舞蹈创作手段与思路,能够给现当代青年编导在作品编创之路上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与帮助。并感谢前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经典剧目,才能在专业技能上给我们带来如此之多的启发与思考。我们应珍惜并利用起这些经典的剧目,使它们成为我们作品编创道路上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崔晓雪.论舞蹈《中国妈妈》创作的成功之处[D].长春: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2014.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