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文人画的绘画美学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973
郭宁

  摘要: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绘画的一个画种,它直接地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审美情趣。本文试从文人画这一画种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文人画的绘画美学思想以及文人画的重大美学意义和巨大影响。

  关键词:文人画;书法;绘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43-01

  一、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

  文人画的产生有清晰地历史发展脉络。文人画的由来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汉代,那时的张衡、蔡挹皆有画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姚最提出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己”中我们可以初见文人画的中心要义。山水画的一代鼻祖宗炳在他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中提炼出了“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从这个“游”字我们可以体会出宗炳强调绘画的自娱性。到了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五代末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在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北宋中后期,大文学家苏轼首先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元代文人画进入了兴盛时期,最著名的当属元四家。到明代文入画出现了“吴门派”和“浙派”,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提出画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理论,文人画的名字也被正式提出和使用。清代文入画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人画家,例如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等。现当代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画家,比如“北齐南黄”的齐白石和黄宾虹。

  总之,文人画从它产生开始到现在一直占据着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它的影响巨大,成为一种规范中国画的一种程式。

  二、文人画的绘画美学思想

  研究文人画的美学思想就不得不提及北宋大文豪苏轼。他主张“游于物之外”,而不能“游于物之内”。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在绘画中,不注重可观事物的表象,要求要“游于物之外”,也就是说绘画要有作者的主观情感,不能被事物的外形所束缚,正如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从现存的《古木怪石图》卷可以看出他的绘画美学,整幅画给人以清谈、空灵、松散之感,信手写出不求形似。他追求的是一种萧散简远的美学观。跟苏轼同一时代的米芾主张“平淡天真”的繪画美学,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即是以他的理论为标准而建立的。

  元朝更是文人画兴盛的一个朝代,赵孟俯提出以书入画,他在《秀石疏林图》卷后自书一诗云:“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传递出书法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元代文人画最普遍的特点是“诗书画印”结合。诗是第一位,其次是书法,最后才是绘画。元四家很好地继承了苏轼、米芾的观点,他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求形似,而是把思想性和抒情性放在首位,强调个性的表现,强调作品的娱乐性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倪瓒说:“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黄公望说:画不过意思而己”。吴镇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王蒙说:“无心在玄化,泊然齐始终”。文人画重画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文人画重简,偏爱简远之境。

  三、文人画的美学意义及影响

  苏轼提出的“士人画”理论含有非常多的内涵及意义。

  第一,苏轼抬高“士人画”,贬低画工,藐视画院。这就规定了文人画是重意而不重形的美学风格。

  第二,苏轼强调绘画的娱乐性,忽视作品的思想性。这就确立了文人画自娱性的美学意义。

  第三,苏轼强调画外意。反映在绘画上,就是要提倡作品之外的意义,通过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第四,苏轼强调诗书画印结合。这种绘画美学一直影响到明清乃至现当代中国画坛,并成为中国绘画独特的美学程式。

  文人画在明清两代影响巨大,成为画坛的主流。明代当属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他们是直接继承元代文人画传统的。徐渭继承了文人画传统,但由于自身的独特遭遇,他把文人画独特的美学特征发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明末清初是一个地动山摇的时代,事势造英才,这一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峰。特别是清初四僧中石涛、八大山人二人把文人美学推向了巅峰,他们解放水墨传统的程式,把文人画个性发展到了极致。石涛的文人画体现了对形体的解放和对自由笔墨的追求。八大山人更像是中国文人画最后一个句点,他的画完全是一种哲学,把文人画精神内涵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哲学。“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他笔下的竹子,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

  四、结语

  总之,中国文人画受后人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它是一个画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文人士大夫的墨戏的墨戏之作,更是文人骚客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洪在新.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