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古诗词和玉雕艺术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本文简述了古诗词意境手法在玉雕创作中的图形语义表现,并以王维的诗为例分析了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从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所给玉雕创作留下的启示和借鉴出发说明玉雕创作中的诗情画意,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古诗词与玉雕创作交融出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古诗词:玉雕:意境手法:图形语义
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16-01
一、古诗词意境手法与图形语义
意象就是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中国美学一个高层次的审美框架,是诗歌领域形象思维的具体形式和结果。“意境”不仅是是情与景交融的结晶,是意象的升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中介,提高读者情操的诱导。从意象到意境的追求,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就在于情与景、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田园诗意般的生活追求、浪漫的美学品格、语言维度最大化使视角通透,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义图形是指利用图形表达一定的概念或事物,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语义图形设计是对抽象性信息进行视觉化的处理,通过对图形的组合、转换,再生,使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成为符合视觉传达功能和人们需要的信息形式。
王维的诗《山居秋冥》很好的体现出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效果:以最简单精炼的语言描写最完整的画面。诗的首联和颔联就建立起图形和背景。“图形”形象的直观性和丰富的语意内涵更有利于读者的有效认知。用语言构建的画面,普通的自然事物或人的心里感受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构成诗独特的气韵,同时诗人建立的图形的语意能够对读者大脑中原有的意象进行激活。这样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为玉雕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玉雕创作中的诗情画意
好的玉雕作品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这一点与传统诗词意境表现手法不谋而合。“气韵生动”是艺术怎样表现的最高法则;“有无意境”则是艺术表现什么的最高标尺。艺是工的升华,玉雕需要借助于匠人巧思和卓越的雕工使其创作达到气韵生动。诗人对意象精准的描绘,构建出某种意境,达到某种气韵。匠人在深刻体会诗的画面感,理解诗人的表现手法之后通过自己巧思给予观者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观者读诗时的被激活的画面感想象,在被眼前的作品的视觉影像刺激后变清晰,更深切的体会其中的意境以及雕刻者的思想、情感传达。《考工记》中记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这也正契合气韵的三层外延:从天地之气到身心之气,再到艺术品之气。气韵生动更趋近于创作者的目的和追求,无论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是玉雕创作,流淌于作品之中的诗情画意是一脉相承。
《山居秋暝》这一玉雕山子作品,以玉石左侧略微凸出的部分雕琢峭壁山居,潺潺清泉。正中则明月高悬,夜鸟归巢,苍松道劲兀立。雕刻者将诗中原有意象随形布势,将原诗中意象的语义可视化并与原诗的意境贴合,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甚至可以领悟超乎其外的玄妙境界。提升了玉雕的综合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三、古诗体裁与玉雕交融出的文化意蕴
玉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士大夫喜爱和推崇。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哲学的融汇碰撞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认知、审美趣味和变化发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与玉石文化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共同演绎了瑰丽多彩的篇章。无论雕刻题材如何丰富多样,形式如何创新变化,其中不变的根和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意蕴。雕刻作品所能够传递的气韵和诗情画意以及雕刻者倾注于其中的饱满热情和体悟也源于流淌在心底的那份对于传统文化的热忱。
于是玉雕这一载体与古诗词题材的碰撞才交融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中国玉雕艺术的雕刻形式、内容,传承性和创新性皆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国人审美的提高,玉雕作品题材必将打破原有的窠臼,而中国古诗词也将成为未来玉雕创作的素材宝库。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玉雕题材设计的历史使命,也是对雕刻者文化底蕴的检验。雕刻者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通过玉石这一载体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自信,让玉雕作品不仅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
四、结语
中国文学当中,古诗词意境的表现手法注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以最精炼的语言和图形语义展现最丰富完整的画面,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古诗词的意境表现手法、图形语义、情感表达依然是玉雕艺术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文化基因。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最终都是刺激读者、观者的感官,使他们感受到诗情画意和意境境界。而二者交融出深厚文化底蕴,会让作品更有文化内涵,是其价值的升华。大众对传统文学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油然而生。
參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古风.意境探微[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4]赖伟成.意象化”山子玉雕艺术研究与实践[D].广州:广州大学,201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