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具设计;行为引导性
中图分类号:TS664.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178-01
一、行为与家具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设计引导人行为这个方式越来越被重视。就中国传统家具来看,这种方式已经出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过一种优雅闲逸的生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强调入与环境的关系时,总对大自然抱持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念。以明式家具为例,它散发出细腻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我们可感而知,它得益于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基于当时的家具使用者与使用环境。材料的不同与纹饰的选择还有造型的变化都有着特定的寓意。例用明式椅歇息,也许不是最佳的方式,但在仪式,社交和伦理上,却远大于休憩功能。明式椅对于使用者,更在乎的时一种文化慰藉。而中国现代家具逐渐失去本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对使用者来说,家具的优劣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结构问题,细节的处理,更是会要协调产品与使用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去设计家具的外观及其他因素,达到审美与使用的统一。
二、功能性強的家具对人产生的行为引导
当今家具的功能性几乎饱和,而家具更是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在不影响其功能性的条件下带有其所包含的各种意义,可以对使用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设计者将家具看成承放人的物品,那只能满足人一部分需求。设计师若能讲家具赋予更深的含义,那家具对人就具有教化作用。当然,这也要求设计者更具对使用者心灵需求敏锐的洞察力与将心灵需求转变成物质美的表达方式。
三、家具如何对人产生行为引导
我的研究目标则是如何将艺术融入我们日常家具中,在不减少使用的舒适度情况下给人带来启示,或者心理暗示,从而引导人的行为。
利用艺术结合家具设计引导人的行为的意义在于:
1.在功能性近乎饱和的情况下为家具设计另辟溪路;
2.提高家具城的教化作用。舒适性是一种危害,它会使人懒惰,在我们中国传统家具中就有体现。以明式家具为例,明式家具在功能性与美学上已经到达了一种无法超越的高度。他的横撑稳固结构的应用,靠背的高度和弯曲的高点是极符合人及功能学的,每一根木条的位置在整体中体现的比例是最美的,他的坐面为板式也是富有意义的——让人在多人面前正襟危坐富有礼仪,在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要严谨思考。现代人普遍身体素质下降不仅仅是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更是因为在工作闲暇之余,把自己停留在舒适的家具上放松身体,这看起来是缓解疲惫,其实是加快身体素质下降速度;
3.在家具设计中出现新的审美偏向。不再是一味的追求视觉美感,而是赋予了另一层意义。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精神带入现在的家具设计。
我将现代技术装置作为实验艺术展现镶嵌在传统家具框架中。装置所展现出来的形式不仅给人新鲜的视觉冲击,并且在不减少家具舒适性的情况下,给人以隐约的“坐如针毡“的心理感受,引导坐者不自觉的站起来活动身体。这便是反舒适性座椅设计,利用艺术的形式美给人心理暗示。这把椅子就像是小说《三体》中的救世主——罗辑的座椅:时时刻刻为人类的命运做打算,虽在舒适的环境中,却无法安心的着下来。也是在警示人,人活着是不断在思考的,坐在什么位置,思考什么问题,不能待滞。整套设计采用传统造型使人第一眼看不出其特别之处,也是想要带有中国传统的内敛隐喻与官帽椅的教化含义。
四、结语
中国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要继承传统艺术理念的精髓从而开辟新的艺术理念。美的形式、功能与内涵这三者在我们的设计中是缺一不可。现阶段设计师大多忽略的内涵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把前两者当作设计的全部内涵,也不能为了追求艺术的哲学性忽视功能。艺术与家具设计的融合,是在用美的体现引导人的心理与行为。我们要巧用这样的形式,不断在设计上进行探索,为使用者提供各种心灵需求,对人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振华,新中式家具的设计现状及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2]胡文彦,于淑岩.中国家居文化[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运(1995-),男,甘肃天水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环境艺术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研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