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悲剧的命运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115
摘要: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贯穿悲剧的“命运感”掌控支配着悲剧中的人物,让人不管怎么反抗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惨的藩篱,这种由命运带来的无力感和无奈感也让观者感到深切的哀恸与悲楚。曹禺的著名悲剧作品《雷雨》便是这命运悲剧的典型表现,这部剧作最突出的特征是自始至终所透露出来的“命运感”,这由阴差阳错、血亲乱伦酿成的悲剧故事,让观者经历一场深重的心灵的洗礼,在震撼、惋惜、悲痛中淬炼了自己的灵魂,进而得到升华。《雷雨》是曹禺献给人们的“生命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卓越之作。

  关键词:命运的悲剧:曹禺;《雷雨》

  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08-02

  一、引言

  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禹的处女作《雷雨》,一经发表,便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中国话剧界的巅峰之作。《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两个家庭√\个人物、三十年的家庭伦理恩怨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展示了在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以及人对命运的无力抵抗和无奈承受。命运是悲剧的核心要素,本文试图从悲剧的“命运感”的角度对《雷雨》进行论述,通过分析剧中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纠葛,对剧中家庭真相和身世秘密的一步步展开直至揭露于人前的过程剖析,来说明《雷雨》这部话剧是如何体现命运感的;并总结“命运感”在悲剧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何给予观者深刻的悲剧感受和体验。

  二、悲剧的“命运感”

  中西方的传统悲剧中皆有“命运感”的要素,命运的神秘性、必然性、残酷性等表现在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冲突中,主宰着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得失成败,有着超现实且令人生畏的力量。古希腊悲剧中最典型的表现人物与命运进行抗争的作品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看起来是有独立意志的主体,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然而正是因为自己的种种选择对“命运”的陷阱自投罗网,终究没有逃过“弑父娶母”的魔咒,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悲剧。①世界是无限的,而人是有限的,有限的人面对无限的世界,既无法改变过去,又难以把握现在和未来,不能自由掌握自己的命运;有自由意志的人试图超越现实追求愿望的无限,就会有种种冲突和矛盾,而当人经历一番痛苦挣扎之后仍然落入了命定的结局,超越最终落于失败,就会凸显出悲剧的“命运感”。②

  曹禺说:“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赢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他创作的《雷雨》中,社会的残忍和冷酷,人的盲目和徒劳的挣扎,情爱不可避免地走向乱伦,父子、母女悲剧命运的重复,都表现了某种悲剧命运的因素。命运,实际上就是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捉弄和生命的厄运时无力摆脱,只能被动承受的的悲剧性体验,也即人的意志在同命运的对抗中,无法逃脱其撒下的罗网而最终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毁灭。③《雷雨》就是将剧中角色的现实人生的的悲剧引申至命运的不可抗和残酷性方面,从而展现出悲剧的深刻力量和给人的震撼。

  三、《雷雨》中“命运感”的表现

  (一)《雷雨》剧情介绍

  《雷雨》主要通过两个场景,八个人物,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三十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爱上了女佣之女梅侍萍,与之生下两个儿子。但周家为了给周朴园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逼得侍萍抱着出生不久、身体虚弱的二儿子大海投河自尽,只留下身体健康的大儿子周萍。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流落他乡,做佣人为生,后又嫁给了庸俗奸猾的鲁贵,生有一女四凤。而周朴园所娶的富家小姐未能生育就去世了,周朴园又续娶了繁漪,生下一子周冲。

  周朴园自私、虚伪,极端冷酷、专横,经年的压抑让繁漪深觉痛苦。周朴园常年在外经营矿山,繁漪与继子周萍日久生情,逐渐陷于“母子”乱伦的两性关系。但是后来周萍背叛了繁漪并移情别恋侍女四凤。同时,热情单纯的周家二少爷周冲也向四凤示爱。繁漪屡次想挽回周萍,把他当做救命稻草来救赎自己,但周萍毫不留恋并为了摆脱她打算离家去矿上。于是繁漪找来侍萍让她将四凤带走,侍萍为免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急于将四凤带离周家,却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恰巧此时,在周家矿上做工的大海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期间与周萍发生了争执,遭到周萍率众殴打。

  后来鲁家一家各怀心事地回到家里,周萍在夜晚跳窗进了鲁家与四凤私会,繁漪跟踪而至,并锁死窗户,让周萍暴露在鲁家人前,大海生气地赶走周萍,四凤为此离家出走。侍萍和大海四处寻找四凤,在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集聚在周家客厅,在繁漪的推动下,周朴园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认母认弟。周萍知道了与他发生性关系并怀了孩子的四凤是自己的亲妹妹,殴打的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难以承受,开枪自杀。四凤亦是震惊当场、羞愧难当,在雷雨夜逃出客厅,触电而亡;出来寻找四凤的周冲拉住四凤也触电而死。大海不堪面对这样残忍混乱的场面,离家出走。三十年前被抛弃、三十年来饱受心酸苦难、三十年后同时死了儿女的侍萍和本就己压抑得疯狂又失去了儿子和爱人的繁漪经不住这残酷的打击,崩溃而疯,只剩下始作俑者周朴园在悲痛中忏悔地过度过余生。

  (二)侍萍、四凤、周冲:无辜的承受者

  鲁侍萍是这出悲剧的最大承受者,三十年前她刚生完孩子就被周朴园残忍地抛弃,被逼得抱着刚出生的孩子投河自杀,母亲也被气死。三十年后,命不由人,她没能阻止女儿去富家为佣,为带走女儿走进周家与周朴园重逢。被周朴园侮辱是为钱而来,她发出悲愤的声音“是命!命让我来的!”,毫不犹豫地撕毁了周朴园假惺惺给的支票,但終究未能阻止女儿四凤和儿子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冥冥之中“命运”将两代人牵连在一起,当厄运连续重创一个无辜者并且让下一代承担上一代人的罪过时,我们不能不想到“命运”。④这给人一种造化弄人、命不由人的深切悲哀的感觉。

  侍萍发出了沉痛哭诉,天,这谁又料得到,天底下会有这种事,偏偏又叫我的孩子们遇着呢?哦,你们妈的命太苦,你们的命也太苦了。”三十年前少爷爱上侍女的戏码又重现在自己一双儿女身上,这残酷的命运的轮回是所有人预料不到的,命运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残忍地将人狠狠捉弄,更加让人悲苦。“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命运带给人的无奈恰在于无能为力,让人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只能沿着它给予的既定轨道被动承受着痛苦。

  四凤和周冲是这场悲剧的最大无辜者,善良的二人并未作恶,但仍逃脱不了“命运”的牢笼。天真纯朴的侍女四凤,勇敢地接受了周萍的爱情,但可悲的是,注定的命运悲剧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乱伦的罪恶和命运的捉弄中。当她知道残酷的真相时,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又让人难以接受的打击,不幸触电身亡,一个无辜的少女却承担了最沉重的罪恶,无辜者的被害加剧了悲剧色彩,不得不让人唏嘘,感叹造化弄人。

  而阳光率真的周冲对四凤客气又尊重,他欣赏四凤的淳朴和善良,想象未来和四凤生活在一个彼此尊重、自由平等的干净又快乐的世界里。他也像自己当年的父亲、现在的哥哥一样,爱上了自己的女仆人。⑤后来当他知道四凤和自己的哥哥彼此相爱的时候,他也并没有“黑化,从中阻拦,而是选择尊重四凤。周冲没有那种丑恶的嫉妒、占有欲,可是命运的安排从来不善,善良的人未必有好结局,最后所有秘密被揭穿,周冲在雷雨中出去追四凤,也触电而亡。

  (三)周萍、繁漪:扭曲的乱伦之恋

  《雷雨》中关于乱伦情节的设计最能表达命运的残酷。作者曹禺用“弑父娶母”的伦理禁忌来震撼读者,周萍与继母繁漪私通,就是典型的“弑父娶母”的案例。虽然这与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真正的“弑父娶母”有所不同,但当周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违背伦理与继母私通,实际上也就否定了周朴园作为父亲的角色,在精神上杀死了父亲。⑥

  同时,周萍与四凤的爱情使得剧情出现了双重乱伦的情境,在周萍与四凤在不知真相、情不自禁地上演了乱伦悲剧时,由“命运”带来的浓重悲剧色彩开始强化。这种乱伦效应强化了命运的残酷性。

  在这场悲剧的推动中,繁漪是关键角色。用曹禺的话讲,她是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繁漪饱受压抑折磨,对自身命运进行反抗,背叛了周朴园,爱上了继子。可悲哀的是周萍也背叛了她,她承受了两代人的玩弄和欺凌,终于走上了“复仇之路”。她推动了身世秘密的揭露,将悲剧推向了高潮。但她的反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毁灭,因为她把希望寄托在了懦弱无能、心志不定的周萍身上;而且两人名义上的母子关系也为世俗所不容,所以这乱伦的魔圈并不能拯救她。她甚至恳求和周萍、四凤一起离开,过三人生活也能忍受,她放弃身为母亲的尊严,妄图用儿子周冲来阻拦周萍和四凤的出走。但是悲剧仍无可避免,最后儿子和情人都死了,她追求的一切都破灭了,所以说,繁漪挣扎的毁灭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命运”的悲剧色彩。⑦就像被黏在蛛网上的昆虫,无论怎样死命挣扎、用力抗争,最终还是逃脱不了那既定的悲剧结果。

  作者将炎热夏季的“闷热”与“压抑”及沉闷的雷雨声作为故事背景,让三十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浓缩于雷雨之夜的有限时空中,使得情节在浓缩的长度和受挤压的空间中产生一种即将爆发的力量,当真相被慢慢揭开时,图穷匕见,个体生命在受挤压的氛围中变得更加孤立无援,只能接受“命运”残暴的鞭笞,此时“命运”主题被推到极致。

  四、“命运感”在悲剧中的作用与意义

  中国古典悲剧如《窦娥冤》,是深刻的社会悲剧的产物,产生来源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旧制度,追根究底是人祸,让观者的悲愤之情可以找到发泄和诉诸的根源。但是《雷雨》中更多地体现了主人公在命运的驱使支配下走向了悲剧,仿佛他们生来便应该承受苦难,无论人怎么努力,也无法逃脱命运之网。另外,曹禺突破了“结局美好”的民族文化心理,创造出了深刻的命运悲剧。悲剧人物的无辜性和无奈性的强调,更容易获得同情感,观众感动于遭受异于常人所承受痛苦的人生体验,由于其善良、正义、天真、孝顺等美好品质与悲惨的结局所带来的反差更能让观众从人物身上获得悲剧的美感。⑧《雷雨》最后并没有按照“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文化心理發展,年轻无辜的一代在这场悲剧中失去了生命,上一代其他人死的死疯的疯,周朴园作为这场悲剧的源起、最大的“恶人”却活了下来,日夜在忏悔和愧疚中度过。⑨剧情的“一惨到底”且不按人们惯常的结局思维的发展,让观者震惊、惋惜的同时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朱光潜说:“命运观念对悲剧的创作与欣赏都很重要。”在创作中,曹禹表现出的理念是,一方面人生是苦痛的,人类永远无法真正逃离困境;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突破这沉重的桎梏,维护人的独立与尊严,用自身的牺牲去换取可贵的尊严。⑩剧中的繁漪是典型的代表,她以身抗命,走向毁灭也在所不惜,虽败犹荣,捍卫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对于观者,悲剧正是通过牺牲和毁灭,使人觉得宇宙间有一种人的意志无法控制、人的理性无法理解的力量,这力量不会使人颓靡,会激发人的自尊心,使人产生深刻的思考,缓和我们被激起的怜悯和恐惧、强化我们的赞美和崇敬的情感,从而得到悲剧的快感。使我们一起同悲剧主人公去沉思整个人类的苦难,为人类惋惜,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一种博大的宇宙情怀,是“突然洞见了命运的力量与人生的虚无而唤起的一种普遍情感”,“悲剧的怜悯并不是为作为个人的悲剧人物,而是为面对着不可解而且无法控制的命运力量的整个人类。,砸

  曹禺的《雷雨》将“命运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命运不是我们可以逃避的,是客观的;命运掌控的结局往往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但在命运面前人们始终是渺小的,就算用尽力气,也无力改变最终的悲惨结局。而这样的命运悲剧更会引起我们对人生、对世事的深思,从别人的人生中得到生命的感悟,获得灵魂的洗礼,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注释:

  ①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②王文革,刘同军,中国传统悲剧中的命运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02):34 38.

  ③④⑥⑦陈小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 (04).8285.

  ⑤曹华.论曹禺《雷雨>中的主仆之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⑧王珉.中西悲剧的差异性探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9.

  ⑨袁炜,刘燕婷.谈曹禺戏剧的宿命意识——以《雷雨》为例[J].语言文学研究,2018 (03):1-2.

  ⑩高月娟.论曹禺悲剧艺术风格的衍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02):7681.

  (11)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延安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晓华(1993-),女,安徽大学哲学系美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