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承经典,喜脉人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716
贺冬梅

  摘要:戏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原因,在传承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尤其是戏曲中的经典剧目面对流失的尴尬境况,如何破解戏曲传承发展中的困境,迎来戏曲经典剧目《喜脉人生》中的欢喜结局是戏曲艺术人一直探索的。

  关键词:戏曲;传承;经典;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134-01

  一、引言

  由说唱、滑稽戏和民间歌舞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希腊悲剧和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以演员表演为主体,以唱、做、念、打等手段为基础,讲求“身、眼、手、法、步”,融舞蹈、文学、美术、音乐、杂技、武术等为一体的舞台综合艺术。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不少经典剧目盛行不衰,常看常新。

  二、戏曲传承的紧迫性

  (一)戏曲传承的重要性

  经典优秀戏曲是国粹,艺术的瑰宝,不仅思想深刻,而且可以激发人的家国情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就业形式的严峻,面对工作的快节奏,面对生活的不易,面对人情冷暖等问题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戏曲传承,演绎经典,意义非常。一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二是让我们树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三是宣泄不良情绪,有效的缓解各种压力,进行心理调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

  (二)戏曲传承的必要性

  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消费意识、市场供求等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戏曲文化也面临着发展困境。为破解戏曲传承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地方设立戏曲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扶持本地戏曲艺术发展。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作为在湖南地区流传最广且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花鼓戏,如《讨学钱》、《盘夫》、《芦林会》、《放风筝》、《祭塔》、《梁祝哀史》、《捉蝴蝶》、《菜园会》、《白蛇传》、《喜脉案》等经典剧目,曾一度深受民众的喜爱。但由于演员行当的缺失、曲目资料保存不完整等诸多原因,有些剧目正在销声匿迹。让经典地方戏曲剧目在传承中留存,在传承中传播,在传承中发展,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的紧迫任务。

  三、以传承为己任,复排戏曲经典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湖南地方戏曲及戏剧艺术表演人才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政策,坚持戏曲艺术教育的主导地位,举全力保持湖南两大地方剧种湘剧、花鼓戏传承发展的“源头”活水。以戏曲表演专业为核心的表演艺术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长沙市中职教育特色骨干专业群。“花鼓戏声腔”立项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凭借办学历史的深厚积淀,学院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先后培养出戏曲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左大玢、刘赵黔、王永光、贺小汉、杨霞、刘晶、唐伯华、黄天博、柳岳波、雷佳等;著名歌唱家甘萍、张也、王丽达等,他们都从戏剧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戏曲教育中,学院作出积极的尝试,以经典剧目的传承发展为己任,以复排经典剧目作为提高戏曲师资队伍的舞台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同时贯彻落实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提高学院戏曲表演专业水平。2019年年初,学院将

  《喜脉案》作为经典传统教学剧目进行整理复排,并于6月成功立项“湖南省文化综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0月31日,

  《喜脉案》在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隆重上演。《喜脉案》从导、表、演均为学院师生及毕业生,将这部富有湖南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优秀剧目跃然呈现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该剧诙谐幽默,主要讲述在战乱中流落民间的皇帝之女玉叶公主,在颠沛流离之际,幸遇山村秀才柳尚林并与之喜结良缘身怀有孕。待到战乱平息,皇帝派人寻回公主,来不及等柳尚林回家细细说明情况就摆驾回宫。回宫后的公主病病殃殃,可把皇帝给急坏了,先后命太医赵、钱、孙、李、胡为公主把脉会诊,五位太医为皇家颜面不好直言为“喜脉”,围绕要不要说真话、如何转圜,上演了一场场悲喜交加的精彩大戏,最终喜脉人生。

  花鼓戏《喜脉案》在20世纪80年代曾代表湖南地方戏曲参加全国创作剧目汇演,斩获编剧、导演、表演、作曲、演员、伴唱等一系列大奖,一时间享誉全国戏剧界,反响强烈。时隔多年,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复排经典花鼓戏《喜脉案》正式上演,还原了经典唱段和表演,让观众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四、现代学徒制,助推经典演绎

  戏曲表演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探索舞台表演的精髓,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他们是戏曲的至宝,如何将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的累积实现共享,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运用,传承他们熟悉的经典剧目,一直是现代戏曲人所追寻和不断探索的。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探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依托“湖南地方戏曲非遗传承工作室”,聘请了湖南省内戏曲的表演艺术家对年轻的戏曲教育者进行“传帮带”,聘请欧阳觉文、李小嘉、钟宜淳、龚谷音等15位艺术家为客座教授,聘请谢晓君、庞焕励两位艺术家为特聘教授的艺术专家教学指导团队,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共同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服务社会。同时借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承办单位的优势,传承传播戏曲艺术,寻求培养戏曲教育表演人才。

  五、深化院企合作,共育丰硕成果

  作为教学单位的艺术职业院校,始终以培育艺术表演人才为己任。为搭建艺术表演人才与文化市场的零对接平台作出有益尝试:以服务湖南地方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推动湖湘戏曲文化传承为已任,以服务剧团、促进发展为导向,探索建立院企双主育人机制、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院企互利互惠的激励和成本分担机制,培养支撑剧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为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有效途径和运行方式。

  1.搭建产教融合、院企合作平台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于2017与岳阳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邵阳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合作办学,增设了戏曲表演(岳阳巴陵戏班)和戏曲表演(邵阳花鼓戏班)两个委培班。于2019年,与桂阳湘剧团合作办学,增设了戏曲表演(桂阳湘剧班)委培班,剧团派出专业戏曲表演人员担任剧目教学,剧团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生→实习演员→青年演员→骨干演员”的递进性无缝人才培养发展路径,院企对接戏曲文化产业,对接剧团演员及行当要求,形成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技能与素养一体;教学与工作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演员一体;评价与考核一体。培养服务戏曲文化产业,德艺双馨的优秀表演技能人才。

  2.探索实施院企双制办学模式

  即剧团用人机制和学院育人机制,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剧团参与到学院招生过程中,明确招生基本要求;与学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剧团专家全程参与学生教学管理,采取理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院企双方的实习实训资源,推行“双导师”制,在剧团以导师带徒为主,在学院以指导老师带徒为主,共同参与学生评价,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传承发展戏曲任重而道远,以经典剧目传承发展为契机,探索戏曲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形成社会各界戏曲传承发展的合力,成就戏曲的喜脉人生。

  参考文献:

  [1]宁拥护.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OL].黄河之声,2019(19):22[2019-11-11].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9.014.

  [2]宋曉荣.当前戏曲传承与创新问题的理论反思研究[J].明日风尚,2019(20).

  [3]耿海峰.当前戏曲传承与创新问题的理论反思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3).

  [4]李丹叶.试论戏曲传承创新[J].大众文艺,2019(14).[5]刘海娟.戏曲进校园,经典永流传[J].大众文艺,2019(1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