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商业图像作为工业的衍生品,逐步充斥着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里,我们每天主动或被动的看到大量的图像。可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如此有这么密集的图像。图像艺术的蓬勃发展大多是受到技术的进步和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现代技术发展出虚拟类真实图像更加满足欣赏者“审美快感”,在這种情况下造成了原有图像艺术性的解体包括绘画艺术——即消费异化催生了扭曲的审美观念,造成图像艺术的失衡,挤压过去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图像艺术的发展解构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语言,但催生了新的绘画形式即后现代绘画。
关键词:工业化;图像;现代性;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033-02
一、引言
在图像传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图像作为载体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古代近几千年的历史中,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图像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发展变化都比较缓慢。直到现代视觉科技的高度发展,在现代化时期相机作为工业化重要的产物,它的发明彻底的颠覆了人对世界的看法。摄影作为一种再现技术对于图像的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诞生了复制品艺术形式语言。消除每件存在事物独特性的癖好一样。摄影作为复制技术的重要部分能准确记录某一瞬间并有一定的记实性同时与外在世界高度的一直性。约翰伯格曾说:“照相机的分离出瞬间的表象,这种现象也就勾销了影像是永恒的观念。”1过去真实的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已经淡化,导致眼中视觉习惯发生变革,逐渐有了新的视觉习惯。这种视觉关注的焦点开始从宏观到微观,从完整到琐碎。在运用的图像时具有混杂性和穿插性,导致呈现的图像具有碎片化。而在这些图像的种种特性中都有一个统一的特性,那就是商业性。物品在经过图像的转化时相应的从有用性转移到商品的意义价值。图像的传播中渐渐脱离客观真实的展示演变成意义构建,欲望的营造。
二、后现代绘画的消费性
20世纪消费主义现象开始产生并蔓延,消费社会的成长成就了“文化工业”的发展,复制技术和传播技术也得以相应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改变了原有文化艺术的创造模式。复制技术使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得到大量的复制,过去的传统艺术不由的被工业性艺术所代替。文化艺术由工业化传播方式所传播,结果便使高雅的文化艺术品不再具有神圣性,演变成普通的商品。成为百姓的日常消费品。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广告图像等。商业图像一直在传达商品的功能全面。建议我们每个人以多购多买来改变自我或生活。引导我们只要消费,生活才有意义。其实商业图像首先作用于人们追求享受的本性,向观赏者提供依靠图片中的商品造就富有魅力的自我形象。而这未来成果的兑现却是无期的,也就是说,图像的“真实性”在未来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图像主要不是用于现实而是作用于观赏者的幻想的想象。这种现象中观赏者迷恋于未来,促使观赏者一次次的消费。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文化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也有所呈现,尤其是二战后期出现西方为首的艺术家汉弥尔顿、安迪?沃霍尔等创作的大量作品,同时包括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杰夫·昆斯以好奇、玩乐的态度表现了光怪陆离的现代商品社会。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大多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商品符号、卡通玩具表现色彩斑斓的现代商品社会,也反映出无休止的消费欲望。消费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成为新的形式。这种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大行其道,具有一种色彩艳丽和形态夸张等特征,同时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无形的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使艺术走下神坛,从而进入了人们平常生活之中。在消费文化中,艺术的商品性、消费性取代原有的批判性或严肃性等,艺术的和谐美、崇高美已经荡然无存,而是各种商业符号决定了艺术品的真实。艺术从过去艺术家的个人生产变成一件件消费品
三、后现代绘画的同质化
美国学者描述:“在整个3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比新闻影片、画报、广播节目以及好莱坞电影更能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了。”2图像文化最先在美国蓬勃发展,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对于阿多诺来说,从一开始就对美国的大众文化采取敌视态度而不是欣然接受。随着他在美国工作与生活,目睹了大众文化的制作及传播,以及欺骗和控制大众。图像文化丧失了其特有的精神品格即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对真理的揭示。在阿多诺看来文化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其具有精神性,文化的自律性,而被外在的政治和经济所绑架,因此也失去了批判和否定的能力,沦为同质文化。誓如同时期人物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对当时的后现代艺术同样提出否定——庸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伦理条件下,后现代主义艺术成为社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公司对其投资为了赚取巨额回报,被彻底资本化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后现代艺术的最终目标。文化工业的艺术品作为商品为它们的创造者在市场上谋生,因此它们自身带有某种商品的品质。在加上文化工业将资本主义的商业利润逻辑完全移植到文化领域中来。最终,艺术与商业逐渐契合成为客观化的意识形态。例如达达主义的小便池和POP艺术用广告商标和连环画拼贴画面,这些艺术品都来自于当代通俗文化,拼贴出来的画面比传统绘画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观众会被这些图像直接唤起生活经验,就像在生活中受到这些图像的支配和诱惑一样这也是阿多诺所担忧的图像艺术使用价值的变化,他不再是用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而是被当成纯粹的偶像崇拜。在这种抽象的理性同一性思维方式统治了一切领域的情况下,图像文化或艺术文化也未能幸免,丧失了其自主性,沦为理性同一性思维所支配,加上资本逻辑的操控,图像艺术要遵循交换价值规律,因此完全为他律性所控制,结果便是图像艺术成为标准化、程式化、偶像化的商品。导致艺术产品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及精神价值方面需求的产物。
四、中国后现代艺术西方化
观看图像,获取图像信息——这是处于消费时代的每个人逃离不了的显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过去主要是以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现在主要以图像表达自我。在这个图像的世界里,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各种图像从中了解世界万物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毫不例外一个生活在现代的艺术家,或多或少的被各个媒体图像所控制、所影响。而且这种新的图像世界与自然形象世界相比,在对人的影响上表现得异乎寻常。新的图像艺术的发展不断更迭,因为要不断迎合人们的物质和心理需求。使得传统的图像艺术与现代图像艺术有了巨大差别,过去传统油画显示了它的主人在这个社会中所享受的一切财富。油画强化了自我形象或社会地位,巩固了收藏者自身的价值观。油画是以事实,即收藏者的实际生活做为起点的。而现代商业图像有所不同,它暗示人们现实之冷漠,只有消费才是有价值的。网络科技诞生加剧了这种变化,图像工业首先筛选了这个世界然后再进入我们的眼帘。这种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越来越远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离事物的真相,这一后果大多是由商业媒介造成的。换句话说,是工具的发达代理的人与大地的接触。然而人生在世,总是要与各种不同的事物打交道。例如海德格尔认为物的存在首先在于人对物的使用中,而不在于人对物的认知。人与物之间首先是亲切而熟悉的“使用”关系,并不是知识的,理论的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器具的这种亲切并不是由器具提供给我们的,而是由世界提供给我们的。而当下社会网络图像的发展更加阻断了人与世界与物的交流,人逐渐成了孤独而虚化的人。如上所说后现代的美术创作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理念,与传统艺术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差别。在后现代艺术中,原创价值的消解与艺术复制的大行其道。创作者和欣赏者已逐渐习惯于这种单一格调的图像形式。这种形式诞生丧失了过去艺术的独创性,从而也导致了美术的特性和功能的改变。誓如中国后现代艺术家张晓刚、岳敏君等,利用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语言进行复制工作。结果正如本雅明所指出的那样,工业技术导致了艺术“灵光”的衰微。
当下中国的艺术语境是繁复复杂的,是多种语言并存的艺术思潮。尤其是20世纪后现代艺术进入中国。后现代艺术在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中扑天盖地向我们袭来,作为大生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产物。后现代艺术作品的产生无非是资本家所驱利的一种引诱手段。这样便于巩固社会经济的整体结构,把人作为社会组成的各个部分,像一台机器的零部件。工具理性畸形发展导致价值和意义的丧失,商业媒体的传播使社会生活不断被合理化,在这中生态环境中后现代艺术为了迎合不同人群,作品中大量充斥着媚俗、色情、反叛、荒诞等与传统艺术或现代艺术审美理想背道而驰,甚至出现反人类文明的极端现象,解构一切艺术意义与价值的消极一面,使艺术审美走向谎言和欺骗,那就不再适合过去艺术的纯粹和简单的外观,即给我们带来紧张的经验的致命的谎言。后现代主义消解一切语言,并以玩世不恭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一切,缺少了深度和内涵,使艺术创造没有价值。后现代艺术在消费主义推波助澜中成长,其结果是背离传统审美精神且越行越远。对于传统美学可以说是离经叛道,后现代艺术自诞生以来不断花样百出,其实变相的依附于现代主义和传统艺术成长并随着他们成长可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艺术打破了各个艺术的界限,同时各种艺术表达语言都可为我所用,这一点可能也是后现代艺术的独特之处。
注释:
1(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8.
2(美)Richard H.Pells.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M].卢允中,吕佩茵(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312.
參考文献:
[1]寇瑶.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孙周兴.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
[5]齐格蒙·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6]费兰西斯·费兰契娜,查尔斯?哈利森.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