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公共领域的艺术与公共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7004
吴寅

  摘要:当代艺术走进公众领域,试图在公众关系中找到新的着眼点。不同于以往经典艺术的评刊标准,公共领域的艺术或者当代艺术中的公共成分,其出发点不仅是对传统艺术模式的颠覆,也力图在作者与读者、艺术家与公众、个人体验与群体意识中寻求突破。不论公众理解与否,这都是一个不同于往的新浪潮。

  关键词:当代艺术;公共领域;公共关系;理解与表达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23-01

  現当代的艺术发展,已经越来越关注于公共领域的涉入。艺术走向公共化,是现当代世界文化进程的要素之一,更是艺术在公共关系深层发展的途径和实现手段。反观整个世界古代艺术,几乎离不开几个重要因素——艺术家的工匠属性、艺术家依托于旧式权贵的“食客”身份、艺术的精英化、消费阶层与服务对象的高度集中。

  即使是古希腊雕塑和中国文人画,表面上不符合上述整体特征。而在当代艺术范畴内,不论形式、内容、表达方式,都对传统艺术有所反叛和颠覆,换个角度来说,拓展审美发生过程的同时,将艺术的目的与功能进行了消解。如果从公共领域的层面来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线索。

  艺术在公共领域内造成了深刻影响的艺术家,不能不提波伊斯。这个艺术家曾经在二战中充当纳粹的炮灰,在苏联作战时,驾驶的战机被击落,跳伞后他带着浑身的重伤躺在草原的雪地上,是善良的哥萨克牧民拯救了他的生命——用毛毡和动物油脂包裹着他,让他温暖和疗伤。奇迹般捡回一条命之后,博伊斯对自己和这个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波伊斯战后成为现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和言行几乎都围绕着公共事业和公共话语。例如,他的一个最著名作品就是,在德国的慕尼黑种植7000棵橡树。波伊斯的动机和作品的具体内涵十分复杂,甚至有些晦涩,但是这件行为艺术作品本身的社会效应,已经在公共领域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传播效应,其力量远远比所谓的“高雅艺术”和“登堂入室”的、展示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的“人类文明瑰宝”要有社会实效。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波伊斯的作品可能只是一种规模比较大的玩笑,或者纯粹的绿化环境的善举。从学术角度来说,把这归为艺术问题却不大,因为行为艺术的可观摩性和模拟性是毋庸置疑的。

  公共关系是一种纽带,联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种树这个活动的确是在改善人居环境,却隐藏着对人类工业文明的嘲讽和反思,是对生命本质的追求和赞颂。这个背景是二战中点燃了世界战火的德国,对某人疯狂的个人崇拜、对德意志民族集体利益的狂热维护与向往、绝对服从,还有对机械文明的终极利用、对科学主义精神的绝对信任,最终导致了德意志这个一向以冷静、理性著称的民族,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集体非理性狂热和躁动,并且直接导致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侵略。

  如果说传统的、正统的人类文明和艺术,是这样来影响公共关系的话,我们宁可不要这种“高尚艺术”。如果“高雅艺术”是专门给王侯将相赏玩娱乐、给专家学者天天拿着放大镜一丝不苟地钻研、给孩子们炫耀我们祖先的伟大功绩并赚取“艳羡”和“惊叹”目光的话,这样的艺术真的值得受到追捧?

  既然艺术的范畴和领域已经扩大了,那么形式和功能必定可以有新的突破,只要是有利于人类内心想法的表达和传播,有助于人类社会进行沟通的,都应该发扬,并且在公共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某年德国卡塞尔双年展上,我国的某行为艺术家组织了一千名中国人一起去参加,并且带去了一千把做工精良的中国传统木头椅子。首先说这些椅子对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公共关系就有深刻的影响,因为这些椅子是真正拿去作为德国城市的市政设施的,并不是礼品、工艺品,是直接安装在城市街头让人休息用的,这样,即使是对遥远的中国不太了解的普通民众,也有了一次直接接触中国的机会。在公共关系学中,加深了解和扩展接触,正是破除误解、打通隔阂的良方。一千把椅子对公共关系的作用也许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这些实用的椅子所带来的良性连锁反应是可以预见的。

  国内的行为艺术活动是对公共信用危机的一次干预——最终效果另谈——让大家知道,也不是没有动真格的公益活动和特殊机遇。而民众对于这个免费旅游团的不信任和观望态度,也可以作为一种用来展示和分析、回味的桥段。

  当然,能够在公共领域为大家说话的,对公共关系有较大帮助的艺术家,远远不止波伊斯,关注公共关系、涉入公共领域的艺术和艺术家越来越多,这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