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柏拉图“灵感说”中的人性之理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7924
洪亚琴 夏瑶瑶 李悦

  摘要:本文从柏拉图的“灵感说”出发,以自己的理解整理其观点,并就其中触发思维的点依次论述得出柏拉图的形成“灵感说”的思维流变过程,最终就人性、神性、理性的关系以及对“文艺”这一现象进行溯源式探索。

  关键词:灵感说;人性

  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13-01

  柏拉图认为诗歌的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不是诗人自觉、自发的,是神灵寄托在诗人身上的,当神灵降临在诗人身上时,诗人呈现迷且狂的状态,在不自知的时候完成了诗歌的创作,并且指出诗歌创作不是单靠知识和技术就可以。神灵的降临并非无选择,柏拉图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此殊荣;神灵降落后如何实现创作呢?神通过对真善美的记忆实现抒发,对于真善美的记忆就是理念,是所有事物的本体,所有东西都是对它的模仿①。

  在柏拉图的这段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灵感,为什么诗歌创作中诗人被认为是被动的,柏拉图对诗歌的态度是褒或贬,理式与灵感是否矛盾,诗歌创作和一般技艺有何不同,等问题的答案。

  灵感是所谓灵光闪现的情状,涉及心理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根据我们日常的感受并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相对合理的灵光一闪的流程: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感官以各种形式实现了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信息采集并形成相应情绪,但是因为各个信息片段之间没有稳定的联系,便以潜意识的形式存在并且活跃在潜意识层面,在某个时刻,由于某种情绪或者是外界信息的刺激,会唤醒这部分的记忆以及当时的一些心绪,从而形成密集,巧妙,惊艳的点子。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看,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测——潜意识自带创造力,那些看似混乱的信息片段并不会“互不相干”,而是在无意识下自行组合、聚合形成了新的情绪和想法,因为有些点子总能在其中找到多重信息的成分。柏拉图认为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记忆,我认为这大体还是相通的,的确是一种记忆,只是拥有记忆的主体有所不同,柏拉图认为是神,现在我们认为是人本身。

  人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无法避免自相矛盾,柏拉图也是不例外的,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而言,他是理性的唯物主义同时也是西方思想史上首个完整提出理性概念的人,但毫无疑问,在“灵感说”的论述中,他不自觉地滑入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诗灵神授”,诵诗人通过神直接授予的灵感进入迷狂的状态,是神不是人,是人的意识不是社会存在本身,但是当其论述有关“真善美记忆”时又说这记忆是理式,是其他文艺创作的来源,这理式是十分接近我们今天的社会存在的。柏拉图贬低诗人的创作是无意识的混乱,但却有指出其德才兼備也并未完全将其驱逐出理想国,这看似矛盾却是一种权衡,因为这意识着人类的主体意识在慢慢觉醒。柏拉图有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于他生活的社会是“神权渐衰,理性方滋”的,而他自身也深受传统宗教思想与古希腊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其实我认为理式与灵感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两者会且需要同时存在,就像纪晓岚与和砷一样,是一种权衡之术,而且这也揭示了人们生存的本质规律,万事万物都需要权量后维持平衡,矛盾的结果就是平衡。

  我们了解柏拉图思想所受影响的来源,指出其在“灵感说”这一观点论述过程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思维过程进行挖掘,我们知道这些思想观念碰撞背后的是“神性、人性以及理性”三者之间的碰撞挤压,其实放在中西方的思想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三者的矛盾斗争依然是主要矛盾,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人性”与“理性”联盟一起对抗试图推翻“神性”的一面,在此后的文艺史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戏剧性地发现了“理性”成为了“人性”的对立面,此后类似于精神分析法以及直觉论等是显然想二即‘反理性明仁向极致的超现实主义。在这样的小流变中我们也可以明确感受到“神性”的作用在不断缩小,“神性”应该可以追溯到宗教信仰,宗教的产生是在原始时期,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又恶劣,当人们无法应对天灾人祸以及其他野兽的攻击时,我们想象强大且法力无边的救世主,但其实这是人潜意识当中强大自我的外化但是当我们自身的生存能力不断变强了以后,我们开始慢慢遗忘了这个角色,但是正是因为宇宙的无穷尽以及未知的危险还有很多,“神性”衰退但不会退位。这三者关系论述时,我们得出结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斗争也是永恒的,发展之道在于权衡与平衡。

  柏拉图在论述“灵感”的来源是解释过:“来源一种原始的生殖的欲望”,所有生物的运行模式中都存在“输入与输出”这样一对对立统一的规律,人自然毫不例外,除却生理层面,在心理以及精神层面亦是如此。人的疏解,除却肢体和面部表情外,我们还为自己打造了语言和文字,都是为了更好地排解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我们溯源而上,发现所谓的灵感也许就是一种人们抒发原始欲望的本质。

  也许得出结论认为世间万物在横向上是彼此竞争下的逐利与自私这些残酷的本质,但以纵向的视角看,我们发现柏拉图的“真善美”理论引入深思,在众多记忆中我们选择了“真善美写差行诗的创作,诗人也是德才兼备的,让我们看到了生存的另一种可能——向善,而这也是世界依然美好的原因。

  注释:

  ①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