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琴,从发明至今不过十余年,因其外形集二胡、古筝、三弦、箜篌于一体,造型优雅大方,演奏功能颇为丰富,音色优美灵动,深受人们喜欢。作为一门新生乐器,如何更好的发展推广文琴,让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喜欢文琴,成为从事文琴事业的音乐家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文琴曲《春满潇湘》将湖南音乐元素与文琴特色相结合,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改编成文琴曲,赢得了人们的肯定与喜爱,也为文琴事业发展带来了启迪。民族民间音乐为文琴音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为文琴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门乐器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注与参与。只有扎根群众的土壤,汲取群众文化艺术的养分,它才能成长得更顺利。
关键词:文琴;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人民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48-01
文琴,是一门新生乐器,由长沙人文正球先生于2006年发明,其名由此而来。它融二胡、古筝、三弦、箜篌等古典民族乐器于一体,弹拨、拉奏、弹拉同行皆可。琴弦共27根,中间二胡弦、三弦各两根,竖琴弦左边13根,右边10根。其声音洪亮,音韵和谐,音色优美。
初识文琴时,其结构之奇特,音色之多元,演技之多变,无不让我震惊。
演奏者将如何驾驭文琴?笔者专程请教了湖南文琴演奏家成海云老师,零距离地接触了这门奇特的乐器,并现场欣赏了几首改编的乐曲弹奏,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名曲,其演奏方法让人目不暇接,丰富的音响效果让人惊叹不已,文琴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对它的想象。
中华民族乐器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成熟的体系及格局在世界人民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甚至无可替代。每一件乐器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它们今天的地位来自民族文化精髓的积淀、人们热爱它们,就像热爱自己的民族一样。
文琴的历史不过十余年,较之传统民族乐器显得太过稚嫩。无论是从演奏技巧还是在艺术表现,或是乐曲作品等方面都不成熟。但是,笔者通过演奏家对《春满潇湘》的演绎,却使笔者对文琴音乐有了新的感悟。
《春满潇湘》是湖南作曲家张世敏为文琴量身打造的一个作品。张世敏老师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曲风热情洋溢,欢快灵动。《春满潇湘》就带有浓郁的湘土特色。
乐曲为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引子速度稍慢,旋律舒缓优,虽然只有八小节,但鲜明的湖南音乐风格融入其中,激动昂扬的情绪一触即发,瞬间将人们的思绪聚焦到了潇湘这片热情洋溢的土地。
第一段主题取材于广为流传的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旋律流畅,节奏活泼,情绪欢快,充分展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表现了湖南人民“众人合伙金不换”的团结精神。主旋律随着文琴拨奏的和弦跳动出来。作者将此段编配成四个声部,充分运用文琴的特点,将弓弦、弹拨、伴奏融为一体,在后半部分的变奏中,声部之间的相互呼应,弹奏与拉奏的相映成趣,小快板的轻松活跃,嘈切间的抑扬顿挫,远闻以为是一个乐队在表演,近观才发现是同一乐器在演奏,将乐观开朗的湖南人形象热热闹闹地展现了出来。
第二段节奏拉开,与前后形成对比。音调仍然具有浓郁的湖南音乐风格,将潇湘春色娓娓道来,抒情、舒展,优美如歌。旋律部分用拉奏的技巧来表现,文琴音色纯朴而厚实,揉弦、长弓等技巧的运用描绘了湖湘明媚但不张扬,芬芳却不繁杂的春天;伴奏部分采用弹拨的手法,充分利用文琴箜篌般的音色,将琶音融入其中,流畅自如,犹如潇湘之水,碧波荡漾,清澈灵动。整个段落演绎得如出水芙蓉般清新。在结尾处,几个乐句之间的起承转合及特色音升5的出现又将音乐推向了主题。
第三段再现主题,伴奏上文琴模仿琵琶扫弦的技法,力度的推进使全曲进入高潮。虽然是第一段的反复,但情绪却更为炽热,表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祝福,以及建设家乡的崇高热情。
《春满潇湘》将文琴的特色很好地展现了出来,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和演员们的激情演绎,给人们亲切而又全新的视听感受。
一门乐器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注与参与。只有扎根群众的土壤,汲取群众文化艺术的养分,它才能成长得更顺利。文琴在湖南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落脚点,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给了它新的靈感和契机。而文琴这门乐器又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形式,以一种新的形态,为湖南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作为一门新生乐器,文琴不论在音色表现或是在技术演奏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成熟之处,这就需要文琴研究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推出更多的优秀曲目去促进它的发展。带给人民群众审美的愉悦,这才是作为乐器和音乐最高的目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