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满族萨满单鼓舞的传承和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343
马彦菲

  摘要:满族萨满单鼓舞的表现形式及情感表达主要来源于满族先民的历史形态和生活和对祖先与图腾的崇拜。“鼓”作为最主要的“法器”,它可以叫人感受到一种神秘、激烈、紧张、肃穆的宗教氛围,充分的表达了满族萨满舞的宗教祭祀场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族萨满单鼓舞,作为历史的产物,渐行渐远的被人们所忽视。因此,研究和探讨满族萨满舞蹈的舞蹈表现形式,特征功能,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挖掘价值及发展意义,以免我们的民族瑰宝被世人所遗忘。

  关键词:满族萨满;单鼓舞;传承;发展

  一、萨满单鼓舞的形成

  单鼓舞的起源和表现形式。提起满族单鼓舞的起源首先要介绍我们所熟知的少数民族满族。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称满民,满人用红缨做为传统帽饰,所以又有红缨满洲的称号。萨满舞表现的是原始宗教的信仰,舞蹈动作也是大多模拟野兽或雄鹰的姿态和动作。

  满族称萨满单鼓舞为“跳家神”,舞者腰系长腰铃,手持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宴请各路神灵,请来神灵就像是诸神附体,随后根据请来的动物,模仿他们的样子表演,几名舞者欢快而舞,模仿动物,“神位”最高的身上要带九面铜镜,向征着神秘,与肃穆。

  满族萨满舞蹈单鼓是一种歌舞演唱的形式。作为伴奏乐器,“单鼓”,外形像是一把薄薄的扇子,表面是用单面的驴皮或是羊皮包蒙在一个圆形的铁圈上面,“单鼓分大小两种。大鼓直径约一尺半,小鼓直径约七寸,有一把长柄,外形为长铁架,架的下面还有几对铁环。舞动的舞法有颠环、抖环等,常用的鼓法舞蹈方法有;磕鼓、腰鼓、其动作也是多种多样的。舞蹈动作又分为7种形式,主要的特点就是,左手持鼓,腰带腰铃,双脚类似秧歌步中、“秧歌步”、“十字步”,鼓击鼓点。

  二、满族萨满单鼓舞的传承与发展

  满族萨满单鼓舞作为满族萨满舞蹈中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传承价值,下面笔者就如何传承发展满族萨满单鼓舞阐述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满族萨满舞蹈作为我们东北的特色,应给予重视、保护和发展。满族萨满单鼓舞主要分布在了东北部分村落,长白山、九台等地依旧有关于满族萨满单鼓舞的原始保存,时而也有舞蹈创作者经过舞蹈语言的处理,把单鼓舞搬上舞台,在全国的舞蹈大赛上,也偶尔看见有这样题材的舞蹈作品。活态的传承是关键,作为民间艺术满族萨满单鼓舞也是说唱舞,而唱主要表现用满语演唱,这样的表演形式,单单靠书面整理是不够的,活态传承最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学习、挖掘、收集、发展、传承。正因为它流传在民间没有完整的体系,所以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可以建立满族萨满单鼓舞艺术保护小组,深入挖掘收集并整理,由专人学习流传在乡村的最原始的舞蹈素材,走访学习记录民间各个原始村落,学习原汁原味的单鼓舞,更加深入的挖掘,单鼓舞所表达的人们所期盼的祈福情感和表现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护好传承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通过媒体传承,对于现在网络互通的时代,互联网+的今天,利用媒体唤起人民的保護,传承、发展,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所以,把整个单鼓舞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现状,拍成科普的微电影,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保留资料,以前社会的更大关注。

  第三,加强对从事舞蹈专业的人员培训。通过对舞蹈专业爱好者的培训,强化对单鼓舞进行研究和保护。整理编制满族萨满单鼓舞的训练体系、风格体系等,同时纳入专业院校民族民间的教学当中,鼓励学生编创单鼓舞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和演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更好的传承,才能更好的发展。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各大省市都有旅游业,而作为保留萨满单鼓舞相对完整的东北各个村落,更有优势使其发展,打造成一个有特色,有价值的村落,同时可以带动村落的发展,也可带动美丽乡村的发展,单鼓舞也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更科学的保护和传承。

  东北地区有着出名的文艺表现形式“二人转”,满族萨满单鼓舞的原始形态就是唱跳结合,边舞边唱中就有与二人转相结合的方式,如今“二人转”已经被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和熟悉,如果在“二人转”的舞台加入满族萨满单鼓舞,唱、跳结合这样的想法,也许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即不失去满族萨满单鼓舞的原始特性,同时与二人转有机结合,这也会成为了东北地区的鲜明的民俗文化,可以有效的带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叫更多的人了解满族萨满单鼓文化,促进满族萨满单鼓舞的发展和传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