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粤绣又分为潮绣和广绣,其中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广绣的绣品中运用了岭南画派的中国画作为绣稿。中国画又分为花鸟画和山水画,此次我们将以陈少芳老师的《我爱小鸡群》为例,讨论中国画的构图、意境等与广绣绣品是如何结合运用的。
关键词:广绣;中国画;岭南画派;构图
一、广绣与岭南画派的接触与融合
19世纪末,中国在刺绣领域逐渐形成了苏绣、广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代表了全国刺绣领域最高水平。当时在刺绣界有个行规:绣的不画,画的不绣所以当时的广绣并没有正式开始与中国画相接触。广绣开始与岭南画派相接触是在光绪年间,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先生担任了缤华艺术学校的校长,他的妻子宋铭黄女士亲自在刺绣班任教。后来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另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铭黄以高剑父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从此,广绣开始了与岭南画派相接触与融合。
二、岭南画派中国画在广绣绣品中的表现形式
国画做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中国画技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而广绣用针线代替墨线,用其丰富多变的针法,鲜明的表达出中国画的远近层次。现代以中国画为底稿的广绣作品中,以光线的明暗表现其立体感,根据光线变化采用不同色彩的丝线,用透视法表现场景远近。
三、中国画在绣品《我爱小鸡群》的体现分析
(一)初见《我爱小鸡群》
《我爱小鸡群》是广绣大师陈少芳的代表作之一,堪称现代广绣的名品。作为观赏者我看到这个作品的第一感觉是它不像绣品,更像一幅画,像是用彩铅上色的图画。初看第一眼我看到的是一个少数名族的姑娘,在绿色的草地上跟小鸡开心的玩耍,一旁开着粉色的桃花,绿意盎然,很春天很有活力;给人再看有种像回到小时候,在奶奶家无忧无虑玩耍的画面,这就是这幅画给我的第一印象。随后我观察了一下这福绣品的颜色搭配,绿色的草地,跟小姑娘红色的裙子有了一个对比色的作用,然后特地把她的衣服也上绿色,跟草地的绿色又有了一个呼应。作品名字叫我爱小鸡群,我发现每一只小鸡朝向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然后靠近红色裙子的小鸡,就有了红色的环境色,靠近草地的小鸡就有了绿色的环境色,阵线色彩搭配很好运用了画画的技法。
(二)从中国画的构图上分析《我爱小鸡群》
这幅绣品陈少芳老师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一位彝族小姑娘与一群小鸡之间情景交融的动人场面。中国画中构图一般有“之字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线体构图等。“之”字型: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部份贯穿起来。这样使构图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布过于呆板对称,从而既能灵动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统一,也就是说“之”字可横亦可竖。《我爱小鸡群》同样也是运用了“之”字形构图,横向的桃花切割画面,与小姑娘的身体与草地的水平线连成一个“之”字形。小姑娘的身体在正中间,小姑娘面朝向的前方作留白处理与草地上的密集的小鸡形成了疏密的对比关系。而小姑你那个身后则是作一小块留白,这就是我们中国画说的不能把路堵死,让留白处活起来。并且巧妙的把小姑娘身前与身后的小鸡做了对比关系。在这幅绣品中巧妙的运用了国画的构图技巧与画面处理的技巧,是广绣与中国画的一个很好的结合例子。
(三)从中国画的意境上分析《我爱小鸡群》
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意境在中国画中包含的内容很多,一张画的主题,其取景构图、造型和传神、情节安排与描写以及画面经营处理都须在“意”字上下功夫。《我爱小鸡群》虽说是绣品,却也融合了国画的意境在作品中。望着小女孩在草坪上捧着小鸡,与周围的小鸡群玩成一片,和谐相处。无论是绣品的主题还是小姑娘的造型与情节安排,都体现了陈少芳老师在“意”上面花功夫。这幅作品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展出时,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作品前伫足观赏了许久,并不停地微笑着点头,表达了他对作品的赞许,还兴致勃勃地招呼陈永贵说:“快来看小鸡”。这件事在当时被广绣界传为佳话。
四、结语
中国画在广绣中的运用,是两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与融合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中國画为题材的广绣绣品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许多传统的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代环境中,广绣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纵然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古老的工艺依然因为后继乏人而濒临失传。所以广绣的继承与发展还需继续努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