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603
彭利娟

  摘要:伴随着教育信息化与设计教育领域的进步,本文结合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情况,以平面构成课程为例,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和实践,并根据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索教学效果最大化的途径。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混合式教学;设计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TS971-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206-0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怎样充分有效地整合传统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各大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北京工业大学甘德安教授说:“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被动”与“主动”的角色在迅速改变。然而,也有不少教育专家认为:“相对不同特质的学生,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周才健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复杂的,基于教育关联最为密切的三方:学校、学生、家长的离散性,在线教育更应从实体课堂中深入,实现双向互动,实现混合式教学”。由于混合式教学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本课题结合设计基础专业学科特点,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设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设计基础课程对于开启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设计技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多局限于课程内容,本项目研究通过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翻转课堂和传统面授课堂的优势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文章结合课程设计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案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摆脱设计基础课程呆板、僵化、与专业和社会实际脱节的现状。本文以《基础构成》课程中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为例,来体现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一是知识目标:认识平面构成的概念,了解基本要素点线面,掌握骨骼与基本型。二是技能目标:掌握构成的规律,运用构成的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增强动手能力。三是情感目标:感受构成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笔者根据基础构成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以及与视传专业前后课程的联系性,认为教材中理论知识虽讲解全面,但不具备立体化的学习资源构架和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功能。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笔者搜集整理了网络教学资源与社会实际案例,将教学内容根据前后课程关系及课程培养目标,增加了知识的承前启后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对平面构成点线面的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将对“点”、“线”、“面”的认识以及一般构成设计梳理成知识点,制成精简的PPT和小视频,每段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将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平台,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并通过在线作业:“搜集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点、线、面,”来检验学生对点线面知识点的基本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反复观看难点、细节内容;可以通过讨论区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沟通。这样既可以实现时空无界限的交流,又可以提高学习氛围。

  2.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和作品展示等,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建议和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精神。(1)导入项目:教师利用课堂PPT,通过对课前任务中所提交的“收集自然界中的点线面”进行集中分析,并导入项目,进行点线面的自由构成练习。(2)关键技术提示:教师主要利用“白板”功能集中讲解操作示范,主要针对点线面构成练习的自由构图及基形的表现,引导学生掌握技能目标。(3)课堂实践操作:在课堂上根据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项目要求进行任务实践与创新。并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反馈。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益的提升。完成技能掌握目标。(4)实践作业评价:课堂提交实践作业,进行现场展示并阐述个人作品的设计思路,先其他团队对作品作出现场评价或者提出建议;再教师进行作品点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继续完善和提高作品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参与度,如:将作品提交到网络教学资源库或班级学习群等,进行网络评价。(5)巩固拓展: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思维的转换,培养情感目标,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建立基础设计课程与专业学科的关联性。教师通过布置新的任务:“分析设计作品中的点线面”,帮助学生完成掌握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为以后能将构成知识在设计中进行灵活的运用打下基础。

  (四)考核方案的制定

  《平面构成》课程混合式教学采用“课前任务+课堂活动+巩固拓展+结课测试”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课前任务”来考察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活动”来考核学生对构成知识设计实践技能的掌握;通过“巩固拓展”考察学生情感目标的掌握,及审美观的树立、设计意识的形成;通过“结课测试”的方式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综合了对知识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的测评,对成绩的评定更具有合理性。不仅有利教师全程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解决在线教育客体离散性缺陷。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目标清晰且能获得认可,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改革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基础构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学期课程结束后,笔者根据平时任务完成情况、结课作业测试情况、问卷调查三个方面,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6级的实践班级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2015级同专业的该课程进行相应数据的对照比较,从而完成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平时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指学生课堂任务实践及课后拓展的完成情况。笔者分别统计了2016级学生各项任务的成绩,以优、良、中三个等级成绩的百分比来表示,与2015级的同类型数据相比较。用以评价学生问题解决、任务拓展与创新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结果显示,优秀率2016级比2015级上升了10%,良好率2016级比2015级上升了10%。(2)结课作业综合测试主要评價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运用能力。对照数据显示,学生结课作业测试成绩的中等百分比和及格百分比有接近20%转化为优秀和良好,学生对基础构成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3)问卷调查中设置了对:课程内容组织、学习资源的有效性、考核方案评价机制等的调查项目,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适中,但需要多做练习才能融会贯通,课程设计恰当”的学生占总数的66%;认为比较简单和较难的学生分别占23%和11%位。认为“学习资源丰富、能较好地辅助自主学习”的有80%的学生。认为“评价方法合理或非常合理”的有93%的学生。同时,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参加各类平面作品设计大赛和征集的主动性和获奖比例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结语

  《基础构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收获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激发了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二是增强了学习动力和兴趣;三是知识面得以拓宽,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但如何将教学效果最大化,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途径,同时也应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融入自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此文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为:湘外经院教字[2015]53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