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公共艺术塑造城市记忆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473
易文飚

  摘要: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破坏了街巷的格局,市民的精神空间被破坏记忆的连续性消失,由此造成了城市的失忆。公共艺术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块空缺,公共艺术以自身独特的艺术性与包容性引发市民的反思与关注,引起人们对于城市文化记忆的认同。成都市的IFS爬墙熊猫和宽窄巷子就利用公共艺术创造了无限的文化价值与城市记忆。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记忆;成都

  中图分类号:J0;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198-01

  一、城市的失忆

  城市加剧扩张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构成肌理,打破了街巷空间的连续性。城市的失忆是市民的场域精神不再,市民的精神场域被破坏,意识中的街巷空间形态不复存在。城市之中充斥着复杂的符号,街道格局以及尺度发生了变化,城市家具模式化的生产也使城市景观失去独特性。城市中原有的独特风貌被改变,使得人们失去了引发记忆的物象与意境,城市便失去了记忆。

  新的建筑在原有街道形态上做拓展,打破了原来的街巷空间。城市街道原本的形态被改变,空间中承载的精神文化也随之消失。街道景观树木的种植、铺装的改变、城市家具的设计、建筑立面材料与工艺的改变都影响了街道空间的连续性。这些城市建设的出现加剧了城市的失忆。

  二、公共艺术的价值

  公共艺术语言来自于直观的视觉形态。文字形成一定概念,运用艺术形态的符号去表达这个概念,在三维的场域进行体积的塑造里对观者讲述这一概念。观者即是解读者,他们从这些符号和形态之中体会公共艺术的内涵。

  公共艺术承载的第一层外衣是艺术形态语义,以艺术形态表达的知觉与表情,包括颜色、形态、体积、以及构成方式。物体的表情来自于建筑材料与表面肌理以及构筑方法、工艺等手法表现对象的动态与表情。第二层是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公共艺术演绎城市的文化,街巷成为公共艺术的展台。通过与市民的对话,提醒人们关于城市文化的思考。城市文化最终依托于城市的历史,这些记忆在特定的空间之中回忆起来的时候无疑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加深使其成为可以铭记的符号。一个完美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会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还能够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城市核心的竞争力。

  三、公共艺术的介入

  1.成都IFS爬墙熊猫。2014年初,一只名为“I AM HERE”(我在这里)的熊猫雕塑作品亮相成都春熙路步行街的IFS墙体上,独特的爬墙造型和憨态可掬的形象很快得到市民关注和喜爱,这只爬墙大熊猫就是劳伦斯于2013年到雅安采风后,按照当地大熊猫的原型而设计创作的,至今都是成都城市地标。

  作品几何化了之后与IFS建筑完美的契合,也显示出了春熙路太古里商业街的热闹繁华,熊猫正在攀爬大楼的姿态表现出了成都人的生活情趣,展示出了城市的名片。熊猫不仅是国宝,更是四川的特色,它的形象带动了四川旅游业的发展,而且熊猫这个形象符号已经成为了成都的代名词。这个公共艺术作品正是把城市的符号扩张了出去,人们在看到这个雕塑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成都这座城市。

  2.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最成都”这是宽窄巷子在旅游业的定位。宽窄巷子原作为满城的兵丁胡同,有着老成都原汁原味的街巷格局与建筑风貌。在2005年重建时完整保留宽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三条传统街巷及其风貌特征,将传统院落格局保留下来。采用落架重修技术,使用传统的材料、样式与工艺,确保原真性的恢复建筑风貌保留建筑格局与结构。为了展现城市街巷的风貌,宽窄巷子景区的公共艺术打造“就地取材”,利用了马栓、古井等老成都的生活元素,在每一处空间中营造出城市文化的氛围。

  四、意义

  公共艺术介入使街道成为舞台演绎着日常的生活与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公共艺术的存在基于集体记忆,在每一个地区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去定位这个城市的形象特点。公共艺术不仅表达记忆也促进市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甚至以舆论的力量来影响城市,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的改变。公共艺术利用自身的舆论性在社区、街道和廣场之中起了市民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市民参与社会交流甚至社会政治之间的说评,促进市民对于所处社会阶级的认同感,增加市民对于所居空间环境的认识,或者对于自己记忆与历史记忆的意识反应。城市形象的展示通过街道的意识形态展示出来,街道直观呈现出整个城市的文化价值。城市的形象镌刻在每一条街道之中,公共艺术就是城市记忆呈现的第一张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