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俗剪纸就像是一部民俗书籍,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观念在民间的影响。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福、禄、寿是人人所共羡的。福是指富足;禄是指官位,也就是社会身份的荣耀;寿就是长生,是现世生活永恒的保持。富足,身份,保持现状,这就是传统中国人所祈祷的最高人生价值理想。
关键词:亳州;民俗剪纸;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150-01
民俗剪纸这一价值观在民间普及和深入人心的程度,在现存的剪纸中还可以看到痕迹。在民俗剪纸中福、禄、寿的主题大量地存在着,特别是在边远地区。
传统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认为子女多是福气。在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巧手中瓜、鼠、鱼历来是表现多子的艺术符号。葫芦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造人的工具,在剪纸中凡寓意人类繁衍的葫芦,都加上花叶藤蔓,加上扑花蝴蝶共成一组,象征爱情长久与多子。鼠属子有繁殖快的特点,有往富家聚集的特性,所以在民间剪纸中就有许多艺术家把老鼠的形象作为题材,以喻示多子多福。《老鼠偷南瓜>六只老鼠与南瓜组成主题纹样,并突出了南瓜中的“种子”多子多福的观念,通过剪纸做丁最清楚的图解。鱼的文化,是原始生殖崇拜的文化。闻一多先生说,“世界上各国在上古时期,都存在过对鱼的生物崇拜——生殖崇拜。因鱼为多子繁殖力很强的生物,原始部落都希望自己的子孙们像鱼一样,繁衍不息。”现在剪纸中的鱼人、多子鱼、娃娃鱼、鱼吐子、神鱼瓶、鱼子石榴花,无不反映的是这一多子多福的传统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多子不一定就有福气。科举制度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书做官才是一条荣身之路。在封建社会中,有福气的人事有官位,社会身份显耀的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科举制度下,人们自然会产生“望子成龙”“子荣父贵”的观念。希望生个好儿子,长大起来,得中状元,从此摆脱贫困,这种大富大贵的思想,对于累世过着牛马生活根本没有读书机会的人来讲,只能是他们要求翻身的一种美好愿望。这种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一价值观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与简单繁衍的多子即福的观念相比,应该说是前进了一步。
在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民俗剪纸中,这一主题随之出现。这时多子的鱼变换了它的表现手法,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在民间出现了《鱼龙变化》的剪纸。宋陆佃《埤堆》说“鲤鱼之贵,俗话鱼跃龙门过而龙,唯鲤为然。是以仙人乘龙亦为骑鲤。”鱼龙变化,意味着人不发踪,是时运未济,需力图上进,有待一日跃龙门而飞腾成龙。这类剪纸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童子坐在莲花上,肩负一条鱼,鱼口吐浪花,衍变成龙从云升起,儿童形象喜人,这时民间剪纸中出现的儿童绝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多子多福的观念,而是把这个观念提高了一步以生贵子为福。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剪纸歌谣:“桃榴佛手碗中载,鱼戏莲花贵子来。”这首歌谣,清楚地解释了作品的内在含义,表现这一愿望的民俗剪纸,还有《麒麟送子》,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兽,其状为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项牛。因此,麒麟又多作为吉祥的象征,同时还借喻杰出的人,以“麒麟儿”来称赞幼子聪颖。麒麟送子剪纸,民间主要用于新婚夫妇室内和床上用品的装饰,祈望天降吉祥,早早送一个像麒麟一样的贵子来,以光宗耀祖。
在封建社会人们把升官获得厚禄,看成官职世代相传;浴室剪纸中,又出現了《冠带流传》这类的剪纸题材。冠带是指古代官员所戴的官帽和腰间所系的大带,一只小船上放着乌纱帽和玉带,周围用石榴做装饰图案,借“船”与“传”同音,“榴”与“流”同音,来表现官职世代相传之意。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的观念中已把福与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福、禄、寿的价值观发展到明朝后期,为了满足人们希望,富于想象的艺术家围绕着福、禄、寿这一主题,创造了吉祥如意图案。这些图案一产生便具有无限的魅力。它们迅速地在皇宫和农民家庭流行开来,出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现象,它被各种手段加以描绘,民间剪纸则是最容易普及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吉祥如意图案多数是运用实物谐音与艺术形象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的,这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大特点。借同音物如蝙蝠做吉祥的象征。“蝠”与汉语“福”字同音,因而采用它的形象是一语双关。在桃子中安排了蝙蝠,铜钱,称“福寿双全”或‘福在眼前”。石榴中放入莲花、、桂花,称为“莲生贵子”。人们希望长寿,便借传说中可以延寿的松、鹤等象征长生不老,借梅花鹿以象征“禄”……
随着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的输入,反映旧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剪纸必然会消失。一定时代形式的剪纸艺术,只能随着它所产生的土壤的发展而发展。一旦失去了他们产生的民间土壤和赖以生存的民间生活习俗、观念,这种民俗剪纸便会随之消失。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即使存在,也会注入新的内容,赋予它新的生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