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美术的百年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前期、20世纪50-70年代和1976年以后。这三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都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绘画、雕塑在这不同的环境中各有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中国油画;绘画;艺术;西方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23-01
从整体看,20世纪前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最具活力也最出成果的时期,文学与中国画方面更是大师辈出。但就油画而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状态主要是引进、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留学欧美、日本的画家返回国内,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开拓意识和鲜明个性,他们热心于西方艺术传播,在他们主导下,中国的绘画教学与欧洲专业院校的绘画教学衔接起来。
随着时代的演变,新一代中国艺术家将自己所从事的藝术与现实社会连结。30年代中期,日本侵华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艺术的格局,也改变了中国油画的感情色彩。艺术与现实生活、与民族命运的联系,不再限于个人的艺术选择,而成为艺术家的人格尺度。中国的油画的气质由向往西方文化情境的优雅闲散,一变而为中国式的严峻和急促。正是这一转变,奠定了20世纪中国油画的整体精神倾向。
从1950年到1976年前后,是中国油画建立统一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阶段。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写实风格,是这一阶段中国油画的主流风格。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是主流油画家一致追求的目标。50年代以后,在借鉴国外绘画取向上有了明确的限定。国家对油画艺术的扶植和指导,一方面使油画人才大规模成长,油画创作的数量和技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油画作品普遍向革命斗争靠拢,对想象中的阶级意识的阐发和对明朗氛围、宏大气势的追求,是50年代以后中国油画的风格特征。
20实际60年代中期以后,极左思潮统治中国艺坛,政治化倾向被推向极端,绘画从制作到观看,完全成为政治活动。在艺术思想和绘画形式上,实际上是对前十七年的沿袭和夸张,而无任何新创。让人们看到在极权统治下的艺术,将以何种形式和何等规模堕落。以艺术史的眼光观察这一阶段的油画,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不仅泯灭画家的个性,同时也排斥作品的个性的时代。
第三个阶段就是1976年以后,这是中国油画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阶段。以悲剧形式起始,以闹剧形式收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促使中国艺术家义无返顾地投身思想解放大潮,在绘画上,人们与整齐划一的习规绝裂,以不同的方式疏离原先独领风骚的通俗写实风格。在对外开放的大气候下,许多年青画家极力追赶他们心目中的国外新风格,“新潮绘画”便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1989年之后,由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改革开放之风引发中国艺术更加广泛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使中国绘画的生态系统分化,在原有的主流渠道之外,出现了非官方的创作、展示、评论、销售系统。这使画家与观众自由选择的余地大大扩展。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绘画,有过许多分段、分代的尝试。将近30年中国油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而对于真正的艺术史而言,30年实际上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段。从整体看,近30年的中国油画已经跨越了引进、学习西方绘画和为政治、政策服务的阶段,进入自主表现的阶段。它没有出现主流样式,也没有众所公认的指导思想。如果说这一阶段的油画也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画家主观上对绘画本体的关注和对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重视。说到底,当代油画是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一种处于变化、过渡阶段的形式,它表现了当前容纳着多种成分,混杂着追求时尚与眷恋传统的生活。
40年代开始走上主流地位的写实风格。经过五十年代的整合与改造,以苏联绘画为标准的通俗的写实手法,成为中国油画的主导样式。它的主导地位在80年代受到挑战,虽然挑战者并没有获得取而代之的胜利,但它终于变成与其它艺术风格平起平坐的一种风格。在检视当代绘画的整体风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表现性风格”和“表现性观念”已经成为这场竞赛的获胜者。我们说“表现性”风格或观念,而不将其定位于“表现主义”,是因为直到目前,它基本上是一种不同思想指向的形式近似性。
虚假的“崇高”、“神圣”和“深沉”,败坏了这些曾是一代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理想的名声。为了避开它们,当代画家向平凡、世俗靠近,甚至向慵懒无聊靠近。与此同时,当代油画家获得了表现自我意识的社会空间,但失去了自我意识的深度。
“反讽”之所以被广泛运用,是当代绘画创作的一大景观。它不但已经成为“实验性”绘画的思想基调,成为90年代以后中国“前卫”绘画的培养液,而且在向各种绘画扩散,许多画家浸润其中而自得其乐。无区别、无节制使用反讽手法的结果是它的“非语境化”——反讽失去了它的特殊环境、北京和意义,它对观众的刺激效果被“非语境化”所淡化。
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以西方当代绘画所体现的当代性追求十分急切,而从作品所表现、所流露的文化意象看,则是对本土问题的关怀和向本土文化的回归。这已经成为一种超越个人追求的艺术倾向,不论“创新”还是“传统”,“前卫”还是“保守”,关注本土题材和本土形式,成为当代中国画家不谋而合的共同取向。在经历了长期、广泛地学习西方和俄国绘画之后,当代画家转向中国本土艺术源流,从中酌取个人所需要和理解的生长元素。不独油画如此,本土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生长基础。在经历了种种富于想象力的引进和改造之后,中国绘画的历史正在绕回他自己的路径继续前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