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之精深,遗产之丰富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些艺术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艺术文物和文化遗产所发挥的独特价值和影响,而作为收藏和保存这些文化财富的博物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特点、保护与修复三个层次进行深入阐释。
关键词:馆藏艺术品;文物修复;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19-02
一、前言
博物馆是集收集、保存、展览以及进行文化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构和平台,对于文化艺术的教育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收藏、保存、展览以及研究艺术珍品的专业性机构,博物馆可以定期展览文物与艺术品,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且可以辅助教学机构进行教育、学术研究活动。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具有保护珍贵的艺术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功能。其中,对于艺术品的收藏与保护是博物馆的基本属性,因此研究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收藏、保护及修复,对于博物馆发挥自身的文化屬性、社会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功能
(一)馆藏艺术品具有认知功能
定期举办博物馆藏艺术品展览可以加深大众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尤其对一些古代文物而言,可以透过其领略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领悟不同历史时期内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等。它在向大众展示艺术品的同时,亦是在宣传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理想。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沟通与交流,国内不少艺术品在国外举办展览,同时引进国外优秀藏品展览,增强国内外文化艺术间的交流。在博物馆的展览功能上,展示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更多的是展示一种文化、一种理念和一种心路历程。对于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而言,定期举办展览也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而博物馆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馆藏艺术品具有教育功能
走进博物馆,就仿佛走进一段历史,一段记忆;又仿佛走进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透过作品看到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透过雕塑,看到艺术家严谨的艺术追求;透过文物,看到历史,这段历史警示着现在,启迪着未来。可以说,博物馆是一个集专业性、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平台,不仅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更在此基础上为大众提供着丰富的视觉创意与文化艺术知识,是沟通大众与艺术交流的渠道,也是普及高雅艺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馆藏艺术品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历史、让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真正走向大众,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影响力,更是极大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特点
(一)博物馆馆藏艺术品收藏种类多样化
博物馆藏品极广,包括传统文物、美术作品、中外艺术品以及其他民间艺术实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品和文物代表着该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体现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就馆藏美术作品而言,不同文化背景和创作经历,体现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如中国的山水画,讲究意境,画中极尽渲染中国文人的品格;而西方的绘画偏重于写实,注重明暗对比,从油画的用料、着色以及表现形式皆与中国画所要表达的高远意境大不相同。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可以使博物馆馆藏品更加多样化,同时起到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的作用。例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市井风貌和繁荣的生活景象,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真实写照。
就其艺术特色而言,五米多长的画卷绘制众多的人物、大小船只、桥梁以及体现宋代建筑特征的城楼等形象,画面疏密有序、节奏紧凑,画中所描绘的场景,无论是悠远的自然景致,还是瞄小的船客、街市上的文字,亦或是赶集、买卖、聚谈的生活场面,都依稀可见。画面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如此丰富多彩却又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其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这种鸟瞰式全景构图,散点透视的画面组织形式,真实而又生动地刻画出汴京的繁荣景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博物馆馆藏艺术品收藏形式多样化
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收藏形式可以通过购买、馈赠、寄放和交换等形式丰富、拓展博物馆内的藏品内容,具体可以体现为四种形式:(1)博物馆藏艺术品可以通过购买或拍卖的形式向艺术家、收藏家购买,亦或是通过藏品所有者赠送而得;(2)博物馆向藏艺术品所有者借用,一些被拍卖行或者购买者所拍卖的藏品一般会归个人所有,但如果博物馆举办展览或为满足某种需要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时,可以向藏品所有者暂临时借用;(3)博物馆与博物馆相互之间的藏品互换。博物馆内的藏品可以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并非所有的博物馆都能藏尽天下所有珍惜异宝,亦或是根据博物馆的特点和藏品的专门性的不同,其藏品也有所不同。因此,博物馆相互之间的藏品互换和展出也是丰富博物馆藏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造就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面既有历史古迹、文物等可视的有形遗产,也涵盖了浩瀚如烟的中华文化和思想、学说等无形遗产,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延续,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了解先贤、领悟历史的重要途径,而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博物馆作为承载这些文物和艺术品的重要机构,也是延续历史脉络的重要保障,凡收藏于博物馆内的各种文物、古迹以及艺术品都是不可复制,弥足珍贵的。一旦有所损坏,便很难恢复其本来的原貌。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不仅建立了严格的保护制度,设定完善的保护方案及保护措施,还制定相应的法律手段,配备相应的人力作好馆内各种藏品的收集和记录,从而保护艺术品尤其是易损的珍贵物品现存的健康的状态,不改变其原态原貌。
根据馆藏品的特点,可以将艺术藏品的保护方式分为对馆藏品的保存和修复两个层次,而探讨对馆藏品的保存和修复关系,可以从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个层面来分析。
(一)馆藏艺术品的间接干预
在一件艺术品完好无损,不改变其原态原貌的情况下,人为的保存则表现间接干预,例如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从兵勇挖掘、出土,实际上是工作者在原有兵勇形象的基础上,一点点的恢复其本来形态;而对于在文物的生命进程中,由于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某些艺术品结构发生改变以致失去了原来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定经验和技术的专门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以恢复文物的完整和真实。
除此之外,为避免藏品磨损、损毁、遗失等情况的发生,可以对馆藏品进行预防性保护,包括防潮、防光、防蛀等。例如保存的环境、气候、湿度等外在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到馆藏品的防护,尤其是针对一些纸质作品更是如此。虽说有“纸保一千年,绢保八百藏”的说法,但如果不注重外在环境、保存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加大纸质藏品发生霉变的可能。因此,对于纸质材料的艺术品尤其要注重保存的环境、光线等。
(二)馆藏艺术品的直接干预
艺术品的修复则是通过科学仪器结合人为技艺在原有文物基础上的修正和完善,是一种直接的人为干预。馆藏品的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和难度性很高的工作,如处理不当则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因此,在对馆藏品進行修复前,应首先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艺术品是否需要及如何修复,并制定严谨的修复措施及修复策略,尤其是针对一些应急处理的修复更应该根据藏品不同的特征,采取恰当的的处理方式。
人们对文物或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是承接历史,启迪未来的关键。然而无论是对艺术品的保护亦或是修复,都要遵循可识别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意大利著名文物保护与修复专家布兰迪认为:“将艺术品的修复和艺术品的承认紧密相连,修复成为承认是艺术品的重要环节,承认人类活动产品为艺术品的过程也是个体完成对其内涵理解的过程,它多古老多古典并不重要,而是和人类的审美关联。当这种承认发生,其必定是可审美的,同时人类的活动产品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实现的,承认其为艺术品也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完成的。”
五、结语
中华民族已然走过了五千年的辉煌岁月,在如此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人们可以认知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这些文物艺术品皆反映着人们无尽的智慧和伟大的思想。博物馆是文物和艺术品的归宿,对于文物古迹和艺术品的收藏与保护是当下重要的议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