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是一个保存人类知识与经验的地方,也是一个带领人类探触自然、理解世界的文化空间,更是人们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发展的园地。博物馆作为公众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应该充分体现关心和服务每一位社会成员,这里的每一位成员也包括残障人士,他们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更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和关心。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在博物馆工作多年实践,参考国内外博物馆残障群体服务规范,通过广深莞三地博物馆不完全调查在服务残障群体方面服务状况,从现阶段博物馆在服务残障群体的现状与不足、完善无障碍设施服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残障群体;无障碍设施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230-03
一、博物馆服务残障群体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博物馆服务的残障群体包括听觉与语言障碍人士、视力障碍人士、肢体残障人士这三类群体,而不同的残障群体前来参观时其对博物馆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提升上面均有着不同的需求。
(一)广深莞博物馆残障群体服务(不完全统计)现状调查
目前广深莞博物馆服务残障群体(不完全)现状调查在服务残障群体方面,实际的现状如何?笔者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分别训查了一级博物馆、二级博物馆、三级博物馆(共15家)不同级别博物馆,从不同残障群体的参观需求及最实际的服务项目出发,从硬件无障碍设施到软件无障碍服务两大类,并六个残障群体需求最基本的服务项目,即轮椅设施、残疾人专用电梯、残疾人专用洗手间、手语讲解、盲文识别以及开展残障群体活动,逐次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实际调研,为了将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在服务残障群体方面的现状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具体详情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数据显示,在硬件无障碍设施方面,其中轮椅设施、残疾人专用洗手间一级博物馆、二级博物馆及三级博物馆均有配备;而残疾人专用电梯设施除了一级博物馆配置外,二、三级博物馆均未配置。软件无障碍服务方面,遗憾的是手语讲解、盲文识别两项,目前一级博物馆、二级博物馆及三级博物馆均未有开展此项服务;在开展残障群体活动方面,一级博物馆和二级博物馆均有开展此项人性化的关爱服务,三级博物馆尚未开设此项服务。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广深莞三地博物馆软硬件方面配置的无障碍设施仍然偏少,相关设施之间也未形成有效的关联。因此,长期以来对轮椅使用者、视听障碍者、听觉与语言障碍者参观带来较多不便之处。
准确而言,各级博物馆对现有的残障群体软硬件设施配备,根本没法满足该群体顺利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根据国内外关于残障群体服务规范和完善相关设施提升人性化的关爱与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残障群体对公共文化教育的需求。
二、国内外关于残障群体的服务规范
国内外关于残障群体服务规定与要求的文件规定一般包括无障设施。规定中的无障碍设施明确指出服务的群体为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其中残疾人是重点服务群体;本文中,笔者结合着不同残障群体所需要的不同实际需求,便于后文中理解,在此将无障碍设施从两大方面进行了分类,即无障碍硬件设施和无障碍软件服务,其中硬件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洗手间(厕所)、软件无障碍服务项目则涵盖了盲文识别和音响提示及通讯等与其相关生活的设施。
笔者参照2006年联合国第61届大会通过了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第一个人权公约——《残疾人权力公约》可知,文化生活、娱乐、休闲和体育活动方面,为了确保残疾人进出文化表演或文化服务场所的权力,例如剧院、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旅游服务场所,并尽可能地可以进出在本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物和纪念地。并能参观重要的国家文化古迹访问网站等,均体现了公约要求缔约国保护其残疾公民与社会文化流动的权力。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无障碍设计已逐渐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重视的设施建设问题,在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已有明文的规定出台。例如,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发展;又如,201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联合发部了最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中第八条文化、纪念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文化和纪念性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服务、出纳、目录厅、阅览室、阅读室、展览厅、报告厅、陈列室、视听室、公共厕所、售票处、总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纪念物等公共建筑,均有明确指出,为了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出入相关建筑,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等,应建设自主安全通行道路等无障碍设施。
根据上述国内外服务残障群体服务规范,各级博物馆作为公共建筑,应完善建筑在实现无障碍设施方面的步伐,有效地满足残障群体与其他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彰显博物馆人性化服务的依据。
三、完善无障碍设施及服务的具体建议
根据对广深莞三地博物馆不完表统计的初步调查及国内外服务残障群体相关规范,笔者认为应从无障碍硬件设施、无障碍软件服务两大方面,根据不同残障群体的不同实际需求分别给予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实际建议。
(一)无障碍硬件设施实现普及化
无障碍设施是残障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保证残障人士自主安全顺利地参观游览博物馆,笔者建议,各博物馆建筑设施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应从无障碍设施基础配套及细节之处作为出发点,尽早实现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化。
筆者建议各博物馆应从以下5个无障碍设施及博物馆硬件设施配套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1.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区域
由于残障人士上下车不太方便,建议设置专用车位,最好位于博物馆最近的地方,比如位于入口处,车位所占地表面积大于正常车位所占的面积,并注明其他任何人不得占用,以防造成残障人士出入不便,从而有效地规避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
2.开辟残障人士轮椅坡道
建议在博物馆出入口设有相宜宽度的轮椅坡道,且建筑物的出入口地面应平整、防滑,但不宜加设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礓蹉形式,因为乘轮椅者行驶在这种坡面上会感到行驶不畅,所以,在细节上博物馆应多加考量,笔者具体的细节建议如下:
(1)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值不应小于150厘米,无台阶出入口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坡道出入口的面坡度不应大于1:20;此外,人行道的路口需要设置缘石坡道,在缘石坡道的类型中,单面缘石坡道是一种最为便利的缘石坡道。
(2)在有路标的地方,或在出入口处、转变处、下一楼处等地方,建议要有盲人路标、安装声音提示。
(3)增加助残设备,添置多种类专用的轮椅、拐杖等残障群体设备,以满足他们在参观不便时的急需。
3.添置残障人士专用的升降电梯
设置有专业的残障人士使用的电梯,电梯内设有语音展览装置提示所到楼层,在同层楼尽量避免有楼梯台阶,或有相应的缓坡道与其匹配,同时室内台阶处安装升降平台,这样便于残障群体可以直接升降至二楼,参观重要的展览和学习了解博物馆。
4.增设专用的无障碍厕所
建议无性别、无障碍厕所,空间足够大(英国的标准是12平方米3米*4米),便池可以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使用,安装有合适的扶手,冲水按钮的位置也要合理,或者设置自动冲水装置,并在距离座便器相应位置安装紧急呼叫器,还有相应高度的洗手设施,在侧面墙上安装一个挂物钩,距离地面高度不超过1.2米。
5.加强完善日常服务设施
与残障群体较为相关的畅通易达的咨询台与服务台,博物馆询问处、售票处的高度也要合理,专家推荐建议服务台不高于0.2-1.6米,如果是可取式应为0.4-1.4米,自动售票机按钮不高于1.3米、文创产品展示区高度也要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高度、分别设置高低位的引水器;灯光方面,建议博物馆参照2016执行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使用一般照明按展品照度值的20%-30%选取;
除此之外,笔者还建议,各博物馆还应考虑到不同残疾人对不同材料的地面的使用需求不同的情況,且地板材料的选择也要兼顾到不同类型人的行为、环境的需求,为此,笔者特意列举出了《不同残疾人对地面材料的选择》的表格,具体各博物馆可参照下表所示:
(二)无障碍软件方面的具体完善建议
信息交流无障碍是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雅典触觉博物馆的负责人认为,残疾人有权力欣赏艺术,博物馆帮助盲人欣赏艺术、提升生活、让他们有机会用心代替眼睛感受艺术的精髓,是一种充满人文的关怀和举措,因此,笔者从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实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博物馆先进做法,进而针对不同残障群体,为博物馆在残障人士软件服务完善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不同的人性化精神文化服务建议。
1.听觉、语言障碍人士
为聋哑人提供有关博物馆的展览解说稿,提供助听器,手语展览等服务。对讲解员进行手语培训,或聘请聋哑学校的老师为他们服务。如此一来,他们可以有效地为聋哑人更美好的服务。
这方面,以德国博物馆的做法为例。为了让聋哑人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德国卡塞尔市施波乐尔音乐博物馆与卡塞尔大学音乐学院合作,使无障碍音乐博物馆这一概念成为现实,音乐是根据不同频率的振动来传送声音,人类其实是靠全身感官来感受音乐,并不只依赖耳朵。该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施波尔博物馆中设置了一个由各种特殊的鼓组成的装置,并把德国著名作曲家路易斯·施波尔的曲子转换成低频振动并传送到鼓上。由于每个鼓面发生振动所需的音频不同,这套装置能够以振动的方式体现交响乐的复杂旋律。聋哑人因此能够通过振动来感受音乐这种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音乐在聋哑人对音乐的聆听无障碍。
因此,笔者所在的可园博物馆曾是岭南四大名琴之首绿绮台琴的收藏地,通过效仿德国博物馆的这种巧妙的设计,可让聋哑人亲身感受千年绿绮台琴的美妙琴音,这对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可园博物馆与绿绮台琴的历史文化,亦有极大的帮助和学习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其自身在更多的公众群体的良好公众形象。
2.视听障碍人士
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士来说,除了要采取辅助仪器、盲文或放大的印刷字体解说词,帮助他们获得视觉信息,更多的应该把信息类型变成声音信息,或者触觉信息。笔者建议,可运用多媒体系统为视听障碍者提供特殊的声音或画面服务。
笔者所在的可园博物馆是以传播岭南建筑文化为宗旨的专题性博物馆,多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从粤中粤西等地区征集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石雕建筑文物在石雕园区展出,此展区的石雕建筑文物主要有柱础、石鼓、十二生肖等柱础,从材质上来分有花岗岩、红砂岩、青石等,从样式上来分在圆形、花蓝形、八角形、花瓶形、棱形、蒜瓣形等。在此陈列的石雕建筑文物代表了岭南不同地区的建筑工艺特点,地域上集中于岭南也兼有岭北虽然在地域、门类、工艺上不能以一概全,但是这些展品造型丰富、意态生动、特色鲜明,反映了岭南风格与工艺特色,视听障碍的人士却无法感受它们独特文化与历史价值。在保证文物安生的情况下视听障碍人士可以通过触摸文物,对话传统建筑,触摸岭南文化、感受中华文明,对岭南地区的建筑工艺有所了解,丰富了视力残疾人参观博物馆的体验。
3.肢体残障人士
通常这类残障人士可以分为轮椅使用者和非轮椅使用者,轮椅使用者除了在无障碍设施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对参观博物馆时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有要求。由于参观者是坐在轮椅上的,他的视线高度和范围和一般游客不同。他们的视线水平高度大约1.20米,与普通成年游客的1.5米相比,要低许多,且由于他们的活动范围有限,在观看文物的时候无法与普通人一般可近距离观看。
所以,笔者建议为这些人群提供服务的时候,应该将受众的实际感受能力和范围考虑进去。另一类肢体残障人士虽然不需要使用轮椅,但是由于行动不便,容易疲惫,所以要工作人员科学规划参观路线,并印发小册子,表明较为节省步数的路线,并在图中标示休息点。
4.感觉残障人士
建议提供上门服务或更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比如,对一些想了解博物馆而不能来博物馆参观的病人、瘫痪者等可以用电话为其讲解博物馆现有的藏品或展览,博物馆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方面上,可录制大型馆视频宣传片、印制博物馆全馆介绍及馆藏宣传片DVD赠送他们,可方便这一群体在家中播放影碟的方式了解博物馆,更有利于传播博物馆自身品牌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覆盖到感觉残障群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环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观博物馆,享受公共文化设施的权益。特别是博物馆,它是一个保存人类知识与经验的地方,也是一个带领人类探触自然、理解世界的文化空间,更是人们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发展的园地。
以广深莞一、二、三级博物馆现状的调研,国内各博物馆在无障碍环境为残障群体参观学习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即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知名度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与凸显其社会责任感,对建设和谐社会、助推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亦有深远的意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