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民族民间艺术领域也已具备走向繁荣的外在条件,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新北方音乐异军突起,给新时代民族民间音樂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应该引起许多音乐创作和舞台演出的从业者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东北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起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32-01
一、前言
我国东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独特的地域文化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居住在这坐的满族、蒙古族、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锡伯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生共存、融合发展,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或清新自然、或雄健豪放、或浪漫多情、或朴实无华的音乐奇葩。
二、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内容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包括东北民歌、东北秧歌、东北号子和东北说唱等艺术形式,这些民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艺术结晶。
东北民歌泛指东北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受地理、语言、生活习性的影响,反映了东北人豪爽、粗犷的精神气质和脾气秉性,曲调极富地方色彩,是东北各民族开朗性格和率真情趣的表现。
秧歌是一种从关内走来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关内农业劳动,是南方劳动人民插秧所唱的劳动小曲。东北秧歌集歌、舞、戏曲为一体,其主要的风格特点入乡随俗,与东北文化高度融合,风格上既有热烈、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婉约的风情。
以林区号子为主的劳动号子,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劳动音乐,随着生活的不断变革,劳动号子已从单纯的呼喊方式,转为具有极强生活气息和地域特征的民族民间音乐。
以二人转为主的东北说唱艺术,同样体现了东北文化的风格特征,划入划出、载歌载舞的方式,源于东北民歌和东北秧歌,也吸收东北大鼓等诸多说唱艺术,充分展现了东北淳朴的民风民俗和性格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核。
三、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
东北民歌中汉族民间小调比较高亢嘹亮,音乐旋律较为宽广‘厚重,歌曲韵味悠长,演唱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平直。如民歌《摇篮曲》缠绵悱恻、音调华丽;《月牙五更》情真意切、沁人心脾;乐曲《江河水》则悲伤得让人几近窒息。
境内的少数民族歌曲,如赫哲族创作的歌曲《乌苏里船歌》、鄂伦春族创作的歌曲《走上那高高兴安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歌曲,风格泼辣、爽朗、火爆、粗犷,形象地反映了东北少数民族热烈、率直、豪放、淳朴的性格。
东北秧歌、东北号子旋律平缓、节奏规整,与唱词结合紧密,经常呈现字多腔少、前密后疏的表达状态,这种节奏形式,给人以自然流畅的力度,充满着无限的活力,有着浓郁的劳动特色和生活本真。
二人转以民间叙事为主,说唱坐面充满了伦理道德、社会秩序与真善规劝,音乐随故事递进发展,通过火爆、热烈、悲情、幽默的转换音乐,为人们所喜欢、所回味。
东北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以宫调式、徵调式为主,也有很多羽调式、商调式,很少出现角调式的乐曲。
四、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期各地的民间小调,由不同时期的民间艺人填词流传起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翻身解放的劳苦大众把自己心中的情感,添加在传统的唱词、曲调上,所表达的情感中有对旧社会的恨,有对新社会的爱。
如传统的《月牙五更》添上新词后成为《翻身五更》。尤其是以郭颂为代表的民族歌唱家,在传统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和《越走越亮堂》等东北民歌。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音乐家们创作和整理了一大批优秀的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佳作,如《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等。东北二人转近些年更是风生水起,《小拜年》、《回娘家》、《小帽》等风靡一时。
但是近一个时期,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确实出现了创作难、演唱难的困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我国音乐舞台上很少听到有新意、有影响的东北民歌新作了。要想使东北民族民间音乐重现以往的辉煌,必须得到各级领导层面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认识并正视东北民歌、民乐的创作难度,营造作者愿意写、演员愿意唱、群众愿意听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歌手的培训、宣传,采取和运用东北民歌、东北民乐在一些比赛中的强势地位。
五、结语
总之,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当今很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喜欢的就是优秀的精品观念理念,展示东北民族民间音乐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使更多的优秀音乐已成为东北百姓重要的精神食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