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毕业生发展的高校艺术协同教改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388
李莹 闫慧

  摘要:解决高校的教育与就业问题需要打开思路,局限于本行业不利于打开设计思维,与边缘学科重叠、并行、综合、跨界,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共生美学设计观。协同教学就是将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之间跨界合作,并进行多元化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产生具有新奇感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育;就业;协同教学;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5312(2018)06-0211-01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断优化调整,高新技术促使各行各业的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高校正是面向地方需要、专门培养多层次、多样化、高素质应用型人的教育机构。

  一、高校艺术教育服务毕业生发展的现存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创意阶层和实践能力为教学任务,但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偏差,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第一、基础能力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创新乏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力,难以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第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些教师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实践环节相对薄弱,设计作品缺乏实用性与创新性,与市场需求脱轨;第四、高等院校面临生源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双重竞争,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二、高校艺术协同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一)多元教学,协同教改

  1.艺术教育多元化教学思路及方法的探索。基于高校办学特色与实际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基于社会需要与学生毕生发展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的理解,并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

  2.灵活引入“协同教学”模式。各类设计专业的艺术“协同”;不同院校之间的实训“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增强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融合与项目合作,实现设计专业知识和设计研究成果的多元化、多途径的转变。

  3.将课程和职业联系起来,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的职业标准来设计和开发课程,基于工作的真实场景来设计学习情境,并以此为教学驱动的动力。结合“市场”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结构主义对知识掌握规律的研究,规划层次性、适应性的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

  (二)就业驱动,行业培养

  高等院校应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教学团队,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协同”教学。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展开调研,数据分析职业标准来设计和开发课程,基于工作的真实场景来设计学习情境,并以此为教学的驱动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障学术化与市场化教学。因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不同地方的高校根据所在地方经济特色开设对应的专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设计人才。但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该看远,谨防近视症,因为,招生及其后的培养有一个周期,教育服务就业的部分功能在以后的年份逐渐显现在优化课程设置上,必修课、选修课、公选课保持适当比例,有效衔接,根据专业、市场和学生设置课程。

  (三)立足专业,协同创新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办出自身的特色,更好地为就业发展服务。将“协同教学”模式引入专业课堂,开设不同专业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共同课程学习,如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协同”,环境设计与产品设计“协同”,课堂教学与实践基地“协同”,进行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师生联系与交流,增加设计作品的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增强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融合与项目合作,实现设计专业知识和设计研究成果的多元化、多途径的转变。

  1.打通专业界限——“整体大于部分之合”,服装设计的时尚,平面设计的创意、产品设计的工艺,环境设计的空间,跨界发声。

  2.组织高效互补的指导团队,有时人越少,协作效率越高。设计工作室想要真正培养人才,多种考核挑选组织精干的人做有效率的事。

  3.将设计步骤分解,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在艺术的碰撞中,将矛盾、对立的元素擦出灵感的火花。

  三、结语

  高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结合“市场”所需的知识技能,重新建构艺术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协同教学模式,增强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融合与项目合作。众所周知,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同时,没有硅谷也肯定没有一流的斯坦福。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待加强和提高,高等教育承担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与提供科学研究成果,社会企业为教育决策服务,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协同”效应。同时,更加注重跨界协同,服装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以建筑的美学打造家具,以传统的文化锻造产品。让学科之间原本不相关的元素“协同”反应,产生陌生化、有吸引力的创新作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