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魏晋南北朝人文画的早期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096
刘乙告

  摘要:当中国历史进入到史称“三百六十年混战”时期的魏晋南北朝。中国社会就处在了频繁的战乱、政权更迭及分裂之中,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于此同时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独尊儒术”受到了广大士大夫的质疑,老庄与外来佛教文化在社会的各阶层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再加上战争,人口迁徙,导致中国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内外交流的新局面,思想禁锢在这一时期被进一步的打破,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参加到艺术创作中来,于是人文画的早期探索就在这样的历史土壤下发芽了。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人文画;早期探索;影响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46-02

  所谓“人文画”通常理解为人文画之画,其题材内容不受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等分类限制,画的创作是为了人文的情趣表现和人文思想的表达,它以独特的“风雅”区别于宫廷画与工匠画,由于创作主体是人文士大夫阶层,很多时候又被称为士夫画,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多有画匠或画工完成,但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大量士族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失势的士族们开始探索一种可以寄托精神追求的艺术表达形式,于是便开始出现了人文画“平淡天真”的艺术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写胸中逸气”的理论体系,后世又发展出把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说魏晋时期人文画的早期探索是中国美术开始进入自觉时代的标志之一。

  一、创作主体的变化

  人文画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在魏晋南北朝朝一经产生就呈现出了与前代美术截然不同的艺术特点,相较汉代美术的古朴稚拙,以及秦代写实跟多了人文情趣,这都与人文画在魏晋南北朝的创作者发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历史每逢乱世都会出现思想上的文化上的和艺术上的大发解放大发展,出一大批的大师和作品,比如春秋,民国。魏晋时期,天下处于乱世,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兴起,士人阶层的相比大一统时期放思想禁锢松。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有五胡十六国,大批士人衣冠南渡。频繁的改朝换代,连年战争,使庶族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当时南朝皇帝多为庶族出生,与士族有很多矛盾)。家国破碎,政治逐渐失势,庄老玄学思想风靡,士人有了很强的表达和倾诉创作欲望。这使我国艺术领域有了新的创作主体和创作题材,开始出现了不是劳动者,也非画工画匠的士人艺术者。如三国西晋时期以曹不兴.卫协.张墨为代表,此时的魏帝曹髦也是非常优秀的画家,东晋以顾恺之.戴逵为代表,南北朝以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萧放.高孝衍.刘杀鬼为代表。其中杨子华,曾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人物.鞍马.宫殿。代表作品传自唐代还有《北齐贵戚游苑图》、《宫苑人物屏风》。其作品《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其作品阎立本师法,对隋唐影响较大。张僧繇,吴人,主要绘画活动在萧梁时期,梁武帝时期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善画佛像,人物.肖像.兼画禽兽。代表作有《清溪水怪图》.《维摩诘像》.《行道天王像》.《梁武帝图》等。其绘画吸收了外来画法,有立体感,善于概括。深远的影响了阎立本,阎立德.吴道子等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出生贵族,其父曾官尚书右丞。顾恺之先后做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殷仲堪的参军.晚年官至散骑常侍。他一生博学多才,能诗善赋.精书法,尤工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其绘画对像擅长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形写神,其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等,以优美的线条,将人物“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姿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时代我们能把艺术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时,我们就会从注重画过度到注重人,将个人的品格.境界.他的文学融入到画的品评中是这一时期人文画的又一特点。这也为艺术作品增加了太多太多的内容。

  二、新的审美要求和绘画理论的提出

  这一时期我国绘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比起以前的绘画作品,明显感觉得到画风优美细腻起来,线条讲究,审美文艺化,脱离民间画。以人物为主,并将诗书画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写天地之意,也描绘画家的真性情,追求一种高山仰止的意境,营造气韵生动效果(这里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严谨科学),有诗云: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不仅如此人文画可以说为传统中国画定下了基调,其审美追求,造型技巧都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绘画和书法,也为中国古代士人文人的品格塑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还能与当时音乐相一致相融通。一些古琴曲如:《酒狂》、《广陵散》等都能找到人文画的影子,都能找到“言不必工商而秋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意味。都能听出线条的美感。以《女史箴言图》、《列女图》等画的局部为例,深感我国古人之伟大,其线条之优美,人物刻画传神令人惊叹,《列女图》大量运用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有一种流动的美感,并用一点点的阴影,将人物的动态,衣服的质感,精神状态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并与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的主体思想完美契合。此外由于大量的文人参与到人文画的实践中来,在新的审美基础上画家们也提出了新的绘画理论。在人物绘画上顾恺之提出了“神行论”。他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意识到“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由此可见,顾恺之认为“形”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而对“神”的刻画更为注重,并在他的《魏晋胜流画赞》中明确提出了具有首创意义的“迁想妙得”绘画观念,即通过引发联想才能得到“神”的观念,因此“迁想妙得”是融主客为一体而获得“神”的途径,只有“迁想妙得”才能“悟对之通神也”所谓“悟对”就是面对对象,如果只是照抄其形,没有对形得主观处理,是无法达到“通神”的,所以顧恺之认为“形与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针对山水画的创作南齐画家谢赫在他的《占品画录》提出了“六法论”他认为“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摹写是也。”恿过这六法来品评画家,既可以强调准确描绘对象,又可避免“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画风:谢赫对有神韵的画风大加赞赏,他更主张绘画要有创新,反对保守倾向,把“气韵生动”当作对绘画的最高要求,在技法方面最重要的则是“骨法用笔”。在此基础上南朝陈姚有提出了“立万象于胸”方能“心师造化”的学说,主张以“心”为主,而非手和眼,将“心”作为师造化的主体,才能把握对象的神韵。

  三、后世人文画发展的影响

  由于魏晋南北朝人文画的早期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了顾恺之.宗炳.谢赫等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人文画家.美术理论家。他们对中国绘画技法成熟作出了贡献,更对人文画做了开创。后世唐代美术中的杰出画家的作品中处处可见魏晋人文画的影子,唐代许多出名的画家都有师法魏晋的经历,如阎立本、吴道子、孙位等。以孙位为例,孙位处于晚唐,皇室逐渐衰落,“丰腴华贵”的审美时尚也随之消散,魏晋风度的遗风悄然回归,孙位作为晚唐僖宗时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龙水,其性格不拘礼法,为人旷达不羁,颇有魏晋名士之风骨。黄巢起义逼近长安时,他随僖宗逃往四川,被提升为文称殿下道远将军,他的画风对当时四川画坛还颇有影响,《画鉴》中评论道:“蜀中山水、人物、皆以孙位为师.”《高逸图》是孙位的代表作,画面描写了四个“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隐士。他们抚琴.饮酒.赏画。消闲地过着清淡的.悠然的文人生活。人物衣着神态,形象特征活脱脱一副魏晋名流逸士的风范。衬以花木树石来表现冷僻静穆的气氛,画风上受顾恺之的直接影响,笔力遒劲,线条中圆中带方,流畅自如,形象上刻画甚至比《女史箴图》更为深入,有色也更为凝重,这都是是魏晋人文画发展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文画的早期探索,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在内容上,广度上,深度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中国人文画确立了气韵生动和墨骨用笔的最基本的法则,和最高准则。扩大了艺术创作主体,对人文审美精神作出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绘画自此便进入了自觉唯美的发展时期,就像哲学在古希腊一经产生就进入高潮一样,魏晋南北朝的人文画的诞生期也是人文画最具生命力的一个阶段,是研究人文画不容忽视的阶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