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剖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绘画题材——《最后的晚餐》,通过探究不同绘画大师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从空间布局以及画面结构布局这两方面来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普遍性与绘画风格的发展以期为我们的文艺复兴绘画风格探索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36-01
一、从空间布局看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
“最后的晚餐”刻画的是耶稣与众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場景,这就决定了整个绘画内容限定在一个封闭的室内空间。这种有限空间内的绘画作品,对画家的整体空间布局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各大画家所画的《最后的晚餐》也正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空间布局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阶段,封闭式空间布局。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所创作的绝大多数的《最后的晚餐》,所运用的都是封闭式的空间布局,应用一些透视原理来体现空间感,相较于中世纪绘画的平面布局已经有了明显进步。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乔托和杜乔两位大师,他们所进行的《最后的晚餐》的创作已经从中世纪的平面绘画风格发展为立体的、严格封闭的空间布局的绘画风格。
第二阶段,半封闭式空间布局。经历了全封闭式的空间布局绘画风格,艺术家又开始尝试使用半封闭式的空间布局方法,而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探索与成熟两个小阶段。
探索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吉兰达约和佩鲁吉诺,他们突破了常规绘画风格,开始创造性的将“晚餐”地点安排个半封闭式的室内,除了对耶稣与门徒进行刻画之外,艺术家们还描绘了室外风景,如窗外的绿地、飞翔的小鸟等。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发展与变化,突破了以往的全封闭式的空间布局方式,出现了新的绘画要素。但是这一阶段仍处于半封闭式绘画的探索阶段,各种线条与结构搭配还不够合理。
达芬奇是半封闭式空间布局绘画风格进入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他所创作的《做后的晚餐》相较于之前的同题材作品更加遵守透视原理,景深感更加强烈,不论是从手法还是色彩来说都更加科学合理,打造了一个成熟的三维立体空间。除此之外,他完全突破了先前绘画风格的束缚,室内景物与室外景色的对比使得画面感更加强烈,室外景色的成熟运用使得画作多了一分朦胧感觉,更加凸显了空间感。
通过以上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的发展在《最后的晚餐》中体现的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在科学技术与空间理论知识的发展之下,这一时期的空间布局风格从幼稚走向成熟,绘画手法不断完善,艺术创作中体现出了更多的科学性。
二、从画面结构布局安排看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阶段,圆桌式人物安排。文艺复兴前期,艺术家在创作这一题材的画作时,使用的是圆桌式人物安排方法,即将耶稣与十二门徒围绕安排在圆桌周围。这种方法所带来的弊端是,因为圆形式排列,导致有一部分人物是背对着我们的,在观赏画作时只能看到他们的后脑勺,神态细节皆不可见,并且这种人物位置安排没有主次,强调不出重点。加之人物之间过于拥挤紧凑,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呆板、沉闷的气氛,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效果。
第二阶段,长桌式人物安排。吸取前人经验,人物位置布局发展成为长桌式人物安排,与圆桌式人物布局相比,这种方式解决了人物之间过于拥挤的弊端,在人物细节描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画作整体氛围更加柔和,不再那么呆板。
第三阶段,达芬奇式人物布局。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既继承了文艺复兴前期的长桌式构图,又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改进了人物布局方法。他将13个人物布局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各个人物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论是在画面结构层次还是在画面气氛营造上,都比之前的绘画风格有了重大的突破与发展。
总结起来,《最后的晚餐》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面结构布局的发展与成就,在许许多多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之下,画面布局从一开始的死板、单调,逐渐发展成为和谐、统一;画面整体气氛也从枯燥、沉闷,变得更有内涵,更富有艺术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最后的晚餐》创造与发展过程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发展过程是基本吻合的,《最后的晚餐》代表着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利用好这一经典题材,推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研究工作,找出其中蕴含的艺术性,以便于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