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彝族有着其独特的民间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太邑彝族乡的彝族民族文化因为长期与大理的主体民族白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两者既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则主要就太邑彝族的独特崇拜进行探讨。
关键词:彝族;大邑;崇拜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115-01
太邑彝族乡位于云南省大理市西部,其地域毗邻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和漾濞县境,是大理市下辖12个乡镇中唯一的彝族自治乡。全乡主体民族彝族,杂居有白族,傈僳族,汉族。
彝族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对于大理的主体民族白族来看,由于文化之间长期地相互交流,影响与吸收,既有共同之处,也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当地以“额骨阿宝”为中心的本主崇拜,就是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具体文化事项。
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红河——这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其源头正起自大理市太邑乡乌栖村境内,彝语称“额骨阿宝”,意为“一条大江河的父亲”。每年的春节过后,元宵节之前,以“额骨阿宝”作为本主崇拜的中心神祗,当地彝族群众围绕着“红河源”这个地理坐标,都要举办盛大的本主庙会,依时间先后,分别是:正月初五巍山紫金灵山庙会,正月初九太邑己早的朝云灵山庙会,正月十四乌栖的正一灵山庙会和珠街子的太宝灵山庙会。四大庙会的举办地点紫金村,己早村,乌栖村和珠街子,都临近红河源。换句话讲,四大本主庙会都环绕和分布于红河源“额骨阿宝”民俗文化圈。庙会所崇祀的主神“紫金灵山真君”,“朝云灵山真君”,“正一灵山真君”和“太宝灵山真君”,实际是当地彝族最大的本土“额骨阿宝”的四位一体化。庙会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一致。
祭祀祈福是太邑彝族本主庙会的首要议程和中心活动。对“额骨阿宝”的本主崇拜涵盖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诸多内容。与白族的本主一样,彝族的本主称谓也包含着“本境福主”,“本境土主”的寓意,保佑一境百姓福禄寿喜,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祭祀由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主持,带领祭祀队伍向本主行:跪九叩大礼,歌颂祭祀经文。颂词,长号的庄严声调,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景仰。各家各户在主祭祀队伍祭祀完毕,各自向主神和配神敬献祭品,跪拜祈福。
打歌娱神是庙会始终不变的主题,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道风景。彝族男女身着节日盛装,里圈男,外国女,里三国,外三圈,圍绕芦笙和短笛,踏歌起舞。身体半翻半转,三翻三转,舞姿则变化出“喜鹊登枝”,“母鸡蹲窝”,“斑鸠喝水”,“苍蝇搓脚”等模拟动物的形象化动作。边舞边唱,唱诵“清洁平安”、“五谷丰登”、“四季发财”等祈祷祝词。
民间贸易是太邑灵山本主庙会的另一特色。祭祀、打歌完毕,大家开始逛庙会,最吸引人的是彝族刺绣制品:从手工的头饰、帽子、上衣、腰围、裤子、花边、裙摆、绣花鞋到荷包、挎包等,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的彝族手工刺绣技艺,其底色以黑色调为主,辅以色彩明快的大红大绿之花卉图案、动物图案和几何图案。与红河源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匹配,相映衬,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艺术审美。从色彩观来说,白族世代尚白,彝族世代尚黑。两个兄弟民族自古以来交错杂居,唇齿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其美轮美奂的刺绣艺术,就展现出这种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与大理坎区白族本主信仰所不同的是,太邑彝族本主崇拜体现出更多的道教因素以及原始巫教的影子。在白族村寨,本主即佛,佛即本主,接本主名曰“接佛”,送本主就是“送佛”。白族本主文化彰显着更多的佛教影响和特征。红河源“额骨阿宝”也区,地属哀牢山区,自古由于山川阻隔途迥路塞,彝族本主保留有较多的原始宗教的色彩。
作为生命之源的“额骨阿宝”,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些彝族村寨的“本境福主”和“本境土主”,保一方平安,祜人丁兴旺,成为当地彝族世代奉祀的对象。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后,“额骨阿宝”本主崇拜又融汇了道教“阴阳之气,谓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内容。四大本主庙会的中心——乌栖本主庙会,崇祀的主神“正一灵山真君”,就是道教正一派的祀神。其他的“朝云灵山真君”、“紫金灵山真君”、“太宝灵山真君”,无一例外,都是道教的神灵。
对红河源“额骨阿宝”本主崇拜进行深入考察和调研,有助于我们认识白族本主文化和彝族本主文化的异同,认识佛教、道教在大理地区流布情况。而更为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红河源“额骨阿宝”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自然景观资源,将有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带动当地彝族群众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为彝族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动力支持和宣传保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