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艺术为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真正发挥书法艺术,包括汉字书法及蒙古文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深入探究两者结合的关键点,考量影响二者契合的主要因素,建立两者融合的最佳视野模式。
关键词:书法;艺术;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92-01
一、现实意义
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具体的艺术类课程建设为依托,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形式,将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改革与传统书法艺术、艺术美学教育结合,通过主题设定,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以书法艺术为桥梁寻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现实意义。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开放式课堂等为抓手,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富有亲和力的思政教育生态环境。继而2017年初,国务院颁布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艺术与思想教育的融合本身就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文化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文化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问题与探索
目前来看,艺术与思想教育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一些有力的探索和试验,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受到课程编排、师资力量的限制,结合程度并不高。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培养,绝不仅仅停留在诗词的背诵和某几项活动的参与上。要真正发挥艺术元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深入探究两者结合的关键点,考量影响二者契合的主要因素,建立两者融合的最佳视野模式。
1.促进课堂形式创新,注重体验教学,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2.关注班级活动成效,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感。除了课内艺术元素的结合,同时也在课外的学生工作及班级活动中进行有益探索。在班主任工作的学生活动中,努力创建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和持续性的系列活动。这种探索着力于书法艺术元素的融入。如持续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书法创作活动。目前,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将蒙古文书法与汉字书法有效融合进行创作,这样的元素己普遍作为教育大学生的鲜活教材。利用书法艺术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此类活动不但进一步振奋了班级的团结奋进精神,更增进学生对党和祖国深刻理解,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了热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要其主动表达亲和力要素和被动表达亲和力要素之间实现艺术性圆融,并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方法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设定,让班会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在高校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教育场所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课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二者互为补充。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书法艺术元素的融入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
三、理論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创建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工作的新体制为基础;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创新;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和指导。寻求以书法艺术为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的有效途径,正是我们对思政教育载体和形式的探索研究,这为高校进一步调整和改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理论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最终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理论上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思想政治专项课题《以艺术为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实践途径研究》(项目编号:YKD2017SXZZ02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5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2]学府纪闻——国立西北工学院[M].台北:淡水文化出版公司,2006.
[3]闫素娥.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9.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