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娱乐至死》的贡献及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439
程姗姗

  摘 要: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扩展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为“媒介即隐喻”,对娱乐至死做出了深刻的预见,也给我们形成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体应增强社会使命感、理解真正娱乐产生了启示作用。

  关键词:娱乐至死;贡献;启示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251-01

  一、主要内容

  1985年,尼尔·波兹曼写出著名的《娱乐至死》一书,以美国为例,提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以至娱乐至死。该书分为上篇和下篇,包括“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印刷时代下的美国”、“印刷统治下的思想”、“躲躲猫的世界”、“娱乐业时代”、“好……现在”、“走向伯利恒”、“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赫胥黎的警告”等11章。其中主要观点集中在第1、2、11等几章里。

  该书自问世以后,得到众多的关注和评价。对我们今天的电视研究,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

  二、该书的贡献

  (一)一个扩展

  麦克卢汉提出经典媒介理论:“媒介即信息。”尼尔·波兹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提出“媒介即隐喻”的著名观点。“信息是对事物的明确说明,以一种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而现实中的媒介并不具有这种功能,它更像是隐喻,用一种隐喻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在这里对媒介的本质做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媒体能够以隐蔽而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形成文化精神。

  (二)发挥了一个预言

  《娱乐至死》说:“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娱乐至死》中发挥了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1932年)的预言。“简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作者对电视时代产生的娱乐现象进行批判思考,认为社会将毁于我们热爱的电视上,这是结合时代进行的发挥。

  (三)一个深刻的预见

  在《娱乐至死》在书名中,作者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深刻预见。“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宗教、政治、新闻、體育、教育和商业都是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那个时代电视才兴起,网络还未出现,他即看到电视对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一种准备概括,即一种娱乐至死的状态。现在是手机等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依赖和沉迷远胜于前,以至形成了人本身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

  电视,包括手机、电脑、网络,都是电视后(后电视时代)的一种传播。很多人沉迷于手机,以致成瘾,产生手机综合症。这是娱乐至死的表现,在大学生身上,情况尤为明显。

  (四)对技术的嘲弄

  “我们满腔热情地在大西洋下开通隧道,把新旧两个世界拉近几个星期,但是到达美国人耳朵里的第一条新闻可能却是阿德雷德公主得了百日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躲躲猫世界”,用来说明新技术带来的内容的无聊。

  目前的信息泛滥、信息爆炸、低俗,八卦、无聊、等充斥着各个门户网站,信息所带来的娱乐元素,消磨人民的时光,占用人民的时间,影响人们的话题,甚至左右人们的思维。已经形成了娱乐至死的氛围和实际,大家在娱乐话题中进行交际和交流。

  三、启示

  (一)形成自身的媒介素养

  “深度阅读属于印刷媒介,而一味地沉湎于电子媒介,只会让我们变成懒于思考的平面人,也即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作为单面人,只会一味的接受媒体带来的信息,没有反思,成为一个接受信息的容器。内因决定外因,人应该形成和提高合理的媒介素养,加强自身对娱乐的判断、选取和抵制能力,使自己在面对多样化的信息中有选择和辨识有用信息的能力。学校、家庭及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引导作用也应得到发挥。

  (二)媒体应增强社会使命感

  当前,一些媒体失去了社会责任,以低俗娱乐为导向。各种网络用语对年轻人误导,各种无聊、无用的信息成为网络头条。作为媒介,具有广泛公众的影响力,不能一味的为了提高收视率、增强曝光度、引发话题性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忘却了媒体公众人所必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担当力,需要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

  (三)理解真正的娱乐

  娱乐不是搞笑、不是庸俗、不是迎合、不是八卦。娱乐不应反对,但应反对娱乐至死,反对“伪娱乐”。“伪娱乐”是指娱乐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娱乐不是浅层次的,而是多样的,有深度的。我们需要多样化的娱乐,需要深层次的、有文化意蕴的娱乐,更需要“游于艺”,艺术化地生活、艺术化地娱乐。反对“伪娱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和自己做着长期的对抗。

  此外,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提出:“电视文化与口头文化和印刷文化相比较是最低下的,”“电视在培养深层次的、具有推理性的思维方面明显不如铅字。”这些观点也值得商榷。

  注释:

  ①(美)尼尔·波兹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②袁虹.当我们谈论媒介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娱乐至死》阅读札记[J].人间,2012(05):211.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