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意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255
郭雨南

  摘 要: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向读者搭建了一个烙有自我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的独特世界,描绘了六十年间的三代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悲剧命运。该文通过霍达的悲剧意识的体现来把握作品的悲剧性,分析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并进一步探讨作品所表达出的悲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悲剧人物;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H15;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07-01

  一、前言

  悲剧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至今已两千余年历史。中国文学中也出现过《窦娥冤》、《红楼梦》等悲剧作品,随着20世纪初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悲剧文学在符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进了西方的悲剧理论,鲁迅认为悲剧如无声的言语,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人需要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有价值的毁灭”中让人们正视现实,有着与不幸奋斗的抗争精神。

  中国式悲剧作品有着自己的特性,“体现了悲剧作家对社会、历史与人生的清醒意识”②,因此并非所有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悲剧都可以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描写了一个平常人的悲剧,霍达提及她认同鲁迅对于悲剧的观点,“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的东西,当众被打得粉碎,却能给人以灵魂的震颤,激发人的良知,因而我认为悲剧仍然胜过喜剧。”③

  二、人物的悲剧意蕴

  悲剧的发生往往与人物自身性格有关,“对于悲剧来说,致命的不是邪恶,而是软弱。”④有缺陷的性格不仅会造成自身的悲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人的悲剧人生。而这一点也恰好印证了梁君璧与韩子奇的悲剧命运。

  在战争面前,梁君璧不敢面对国外的未知,也怕辛苦得来的家当因自己的离去而散落,她的迟疑让丈夫与妹妹暗生情愫。韓子奇因战争携玉去英国,并与妻子的妹妹互生爱意,回国后,看到这个家庭不能接受他与梁冰玉的爱以及他们的女儿新月而争吵时,他只是沉默。对于冰玉要跟他一起离开的提议,他劝她先忍耐,懦弱导致了他乃至这个家庭的悲剧。

  虽作品描写了许多因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命运,但是更多的是在面临困境时的抗争与进取。斯马特认为如果人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⑤韩新月因病住院,在昏迷中,她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死去,最终以强大的对生存的渴望醒过来。虽然新月最终没有逃离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她面临死亡时那奋斗不息的精神,仍让读者受到心灵的激荡。

  如果说霍达笔下的人物在面临困难之时表现出了斗争、抗击与奋斗不息的性格特征,那么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将在不断寻找自我及实现自我中前行,尽管结局是悲剧,但这种与之奋斗的精神,体现了他们的生命意识。

  三、悲壮的崇高之美

  悲剧在表面上带来的是主人公悲痛的命运以及为读者展现出其遭受的苦难,但是悲剧的深层含义却具有积极意义,不是让人于悲剧中沉沦,而是增强人的尊严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噙着热泪而又乐观开朗地直面现实生活的苦难。朱光潜认为“崇高感是悲剧感中最重要的成分”,“具有令人生畏而又使人振奋鼓舞的力量”⑥。

  小说中描写了三场葬礼,描绘了生命的有限与死亡的不可避免。小说开头梁亦清为了宝船的制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葬礼质朴简单,与他一直以来的信仰相符。他的死亡带给韩子奇的是拥有吃苦耐劳、自信自强的精神,走入玉的长河,为回回争光。而小说中姑妈的葬礼是进行略写的,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没有反对新月与楚雁潮的相爱。在新月向她询问自己的亲生母亲时,即使死亡之际,仍守住了秘密与诺言。与梁亦清简朴的葬礼相比,韩新月的葬礼则更为隆重。韩新月的死亡带给读者的是悲痛与惋惜,但新月的努力、好学,在病魔面前与之搏斗并追求生命价值,让她短暂的二十年人生仍充满意义。小说的结尾处梁冰玉误把结绿认作新月,这是新的新月,似乎预设着这个家庭的希望。

  这三场葬礼的描写虽然带有强烈的悲剧性,但他们不是简单的死去,在面临死亡时的坚强、斗争与尊严,带给人们在与命运相较量之下的启迪。正如霍达所说:“一代又一代人的死,都不是重复的,不是毫无意义的,民族的希望,正在于不断的追求之中,子孙后代终究会明白:人应当怎样活着!”⑦

  注释:

  ①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78.

  ②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1.

  ③⑦霍达.霍达文集·卷六[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69,56.

  ④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6.

  ⑤斯玛特.《悲剧》,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06.

  ⑥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