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6204
王瑞

  摘 要:西方古典柱式在我国的发展漫长而曲折,随着历史的前行和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发展,柱式文化及变体在我国当下建筑设计中广为存在,因此研究西方古典柱式文化对我国建筑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起源;建筑的运用;文化融合;弊端;发展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71-01

  建筑的传承绝不是中国独有的话题,如果纵观整个世界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曾经作为世界建筑主流的西方古典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一、西方古典柱式在我国发展的起源

  西方古典柱式在我国并非一下子全盘接受,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由被排斥到接受,由国人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并进行大胆创新这样一个过程。早在明清时期柱式文化便随着西方建筑传入我国,但是应用特别局限,仅限于教堂式的少许建筑中,其中大规模的应用应该就只有清朝修建的圆明园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各地分布着各个国家的租界,在这些租界中西方古典中的柱式在各大商墇城市中被广泛传播、克隆。但是在那个时候,人们认为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们进行文化侵略的证据、是一种耻辱。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逐渐接受了来自西方的古典建筑要素,并为我所用。西方古典建筑这些西方古典建筑的传入为西方古典柱式在我国当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历史铺垫。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柱式及其变体的适合中国环境的设计风格应运而生。

  二、我国当下建筑对西方古典柱式的应用

  1.典型的例子便是洞庭东山“春在楼”的柱式设计。春在楼是江苏省吴县市的洞庭东山地区商贾金氏的住宅,该建筑建于二十年代初,历经三年、耗资巨万。最为让人注目的是盖楼的跑马廊前的柱子采用了西方古典式的科林斯柱式,共有20根柱子,柱身雕刻成竹型,柱头采用科林斯柱式。竹节是中國文人所喜爱的清雅高洁之物,而科林斯式柱头却是西方古典柱式中最华丽的柱式造型之一,虽然在设计上体现出了中西建筑元素的结合,但在建筑寓意上却很矛盾,显然只注意到楼主的个人感情和喜好,并未考虑其是否恰当。

  2.浙江图书馆旧址大学路馆舍于1928年建立。坐北朝南,为一幢二层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布局开敞宏伟,装饰手法简练。立面采用西洋古典横三段处理,正面立有十六根陶立克巨柱。大门正中檐下立有爱奥尼克柱,左右翼和室内是阅览室和书库,立面即采用典型的古典的纵横三段式处理,底层为宽阔高大的台基,显得结实厚重,中间层用巨柱式多立克柱式控制了整个构图。楼梯两边为爱奥尼大象柱,艾奥尼式柱子柔和雅致,比多立克式更合适用于内部。由于多立克柱式处于强有力的优势地位,爱奥尼柱式只在内部,二者合用,是比较协调的。整体建筑尺度适宜,色彩协调,造型端庄。是国内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大楼之一,也是本省为数不多的优秀近代建筑之一。

  3.北京国宾酒店大堂的柱式采用了科林斯柱式,共由12根,出现在中国最传统的金碧山水壁画前,纯粹的装饰、纯粹的古典带给人们无暇的联想,展现给人们与众不同的魅力,中国古典美与西方古典建筑特色的融合。我们处于一种文化大融合,人们已不再完全遵循一种传统的方式,而是集世界之精华来为我所用,把各种能够刺激视觉的一些外来元素结合在自己的设计中,在这种情况下,引入西方古典柱式并对其进行“再造”也就不难理解了,北京国宾饭店就是对文化“再造”的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三、西方古典柱式在应用中出现的弊端

  西方古典柱式作为建筑设计表现语言的形式异常丰富多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变化多端的西方古典文化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我国的建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僵硬的照搬西方古典柱式符号而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表现上多采用正统的古典式处理手法,这样就显得很教条,体现不出能灵活应用西方建筑要素的能力,柱式在更大程度上也只是发挥它的表面装饰效果;(2)多种柱式的胡乱杂糅,把不同时期不同柱式风格的元素与其他文化元素的任意组合在一起,虽能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好文化间的交流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效果;(3) 柱式结构随意地夸张变异,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追求一种夸张的视觉效果,却背离了柱式固有的形体美,也就丧失了它特有的文化价值与美感。

  四、结语

  因此,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可以恰如其分的运用例如古典柱式这样的西方古典建筑要素,但另一方面也要有所创新,发展和设计出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将本民族的建筑特色与古典建筑风格相融合。只有这样,这种设计风格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同时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传统的价值并力求出新,推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古罗马)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沃特森.叶叶兴(译).多元文化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4]高详生.西方古典建筑样式[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

  [5]梁思成.建筑文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