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摘 要:趣味和概念是艺术史家和艺术家一直讨论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分析现代和当代艺术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笔者借用了蒂埃利·德·迪弗在《杜尚之后的康德》中这样一对词语来谈论一对可以解释为对古典和现当代艺术审美的标准。
关键词:趣味;概念;审美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278-01
一、格林伯格的趣味判断
格林伯格的审美试图从艺术纯粹的外在形式来抵御资产阶级的社会因素给艺术鉴赏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他落脚在平面性的分析上是因为他认为平面性是解决前卫艺术和庸俗艺术的一个突破口。格林伯格对于“前卫”的解释,是针对古典主义美术、学院派美术的反驳,学院派美术代表着僵化、没落的艺术形态。因为他预设了在古典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中,他们的艺术包含着诸多倒退的因素,从而遮蔽了艺术的纯粹性。例如文学性的描述大量存在其中,使得造型艺术平添了许多累赘,导致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将各门艺术混为一谈的情况发生。因此,抽象主义的纯粹性诉求正是为了规避这种混乱而被他推崇。这种纯粹性体现在形式语言上就是平面性、抽象性。因此他的趣味判断的第一个特点是与媒介相关的媒介式趣味。
除此之外,尽量避免学院主义,以免“把艺术引向更远的歧途”,格林伯格认为是资产阶级给这些学院派有才能的画家如柯罗、卢梭以指令,让他们去实现资产阶级的需要,这在他看来是与一种媚俗的苟合。格林伯格的观念来自于上世纪30年代影响深远的托洛斯基主义,托洛斯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要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轨迹。但托洛斯基只是说明了艺术和社会各自发展的关系。格林伯格认为,资产阶级和前卫艺术是相互依靠的关系,在《前卫艺术与庸俗文化中》中,格林伯格说:“文化不可能在没有社会基础,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发展。就前卫艺术而言,这种文化是由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个精英阶层所提供的,而前卫艺术则假定它自己被这个社会所背弃,而它又总是通过一条金钱的脐带依附于这个社会。”由此看出格林伯格没有否认资产阶级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只是他不同意将资产阶级的意志过多地干涉艺术。
乌托邦或是波西米亚式的审美精神则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起到的是一种精神的解放作用,蒂埃利·德·迪弗认为格林伯格面对这个理论的看法不应该上升到理论层面。正如上面对格林伯格的文章分析一样,格林伯格是一种唯我论的艺术,属于经验式的艺术论调。且属于个别的经验,在这一点上,蒂埃利·德·迪弗认为是格林伯格在吸取康德的审美判断时的一种误读。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分析建立在平面性的视觉基础上,但格林伯格并没有那么深入,他只是用这样一个形式来面对前卫文化,因为在现代艺术中,更多的是关乎感官的体验。直接的视觉经验则是形式主义的依托,无差别化的视觉经验是趣味和概念分析的关键,所谓趣味,在蒂埃利德·迪·弗看来即是大众化的审美,而此时的“大众”是大众传媒的大众,这隐含着另一种意思,即这样的大众是不需要有艺术鉴赏能力的一批人,他们可以是社会上的任何人,是在街上的路人。然而这种审美在现当代的语境中甚至都不能被称作审美,因为审美是概念化、僵化的,此概念在成立之时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鉴赏方法,它包含了过去古典的既定评判思维,几乎以一种技术——美学的标准存在。这也就导致了现成品的出现让人不再讨论审美,而是讨论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上来。
二、康德的审美判断和现成品
康德的审美判断是一种基于个人情感的判断,他认为存在着一种超感的自我体验,就像一幅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一样,这种超感性并不是通过感性的外在形式获得的,而是一种不可知的内容,无法从感官上的获取。这种超感的自我体验其实可以被称为同情共感,康德称其为“共通感”②。康德认为鉴赏判断必须和概念发生关系来确定其有效性,而“共通感”其实是不可认识的,不可读解的,因此,这是一种非概念化的趣味判断。而在分析传统艺术时,康德的古典式审美判断是针对普遍我们所认知的“艺术”来进行的,即概念化的趣味判断。
格林伯格唯我論的经验审美,不应该称之为一种“理论贡献”。因为感官是客观的,而康德意义上的审美判断,即共通感是不可知的,因此,格林伯格从康德的判断理论那里承接得并不那么透彻。他欲通过形式上的开放和变革,对现代艺术进行概念化的定义,而因此拒绝艺术和生活实际相互融合的现象发生,其思想轨迹就是一种概念化的思考方式,只是借用形式主义视觉客观感知进行概念定义,或是一种“范式”,即历史性的定义,再用这种从感官的历史定义来看待现代艺术,因此,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并没有像康德那么深远和哲学化。
作为现成品,由于本身作为艺术创作材料或者介质的变化,引发了趣味或审美导向的改变,因此蒂埃利德·迪·弗对杜尚的现成品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并非是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的审美趣味发生改变,而是它引发了一个值得让我们深思的领域,它不再让我们用传统意义的方式来审视艺术,同时也不再让我们用一种传递性的态度来认知现代艺术审美趣味改变的原因,它的伟大是因为它的原创性,它的思辨性,它能挑动我们去不断的前进和思考,不断地以一种运动的思维方式来面对艺术。这种思考远远地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这才是现成品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蒂埃利·德·迪弗,沈语冰,张晓剑,陶铮(译).杜尚之后的康德[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
[2]托马斯·克洛(美),吴毅强,陶铮(译).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M].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