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福建 龙岩 364000)
摘 要:作为红军长征的起点之一,闽西在物力、人力、财力等方面“倾囊相助”。特别是在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有近3万闽西子弟兵,他们几乎遍及红军各部,在长征中建立了卓著功勋,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历史贡献。
关键词:闽西儿女;红军;长征;牺牲;贡献
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71-02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据统计,在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有近3万属闽西子弟兵,他们主要分布在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该师基本由闽西子弟组成)、红九军团的二十二师、红一军团第一师、第十五师和红八军团第十四师。在征途中,他们担负着前锋或后卫、政工或后勤、侦察或救护等特殊而繁重的任务,成为红军长征的中流砥柱,为红军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更为悲壮的是,其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在长征途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先锋开道,“扫清”前进障碍
红军主力长征后,蒋介石很快摸准了红军行动的方向,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境内(即红军通往湘西的途中)设置了四道封锁线,企图把红军一网打尽。处于被动的红军,只有全力以赴,背水一战。
以闽西子弟刘亚楼为师政委的红二师,在长征路上不负众望,从江西出发,一路斩关夺隘,用连续突破敌人五道封锁线的一连串胜利,彰显了红军枪尖之锐。其麾下以杨成武为政委的红四团、王集成为政委的红六团,以及以张南生为政委的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等,担负了先锋师和先头团的重任,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探路架桥,排难解危,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尤其是红四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经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在冲破湘江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彰显出奇迹般的神话。
聂荣臻元帅曾对红四团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这个团在漫长的征途中经常担负先头团的开路任务。当然,这些任务比较艰巨,如果完不成就会影响很大。而红四团总的说都完成得不错。尤其是抢渡乌江、飞夺沪定、越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等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任务完成得很好。他们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一样,充分发挥了我军勇敢、不怕死、能吃苦的革命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江山是打不下来的。”
二、后卫冒死阻敌,确保主力“生存”
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由闽西独立第八、第九、第十师于1933年6月间改编而成的,原归属于红七军团,1934年夏,转归红五军团建制。全师下辖一〇〇团、一〇一团、一〇二团,近6000人,除少数营、连以上干部是原红四军调来的骨干和红军学校毕业分配来的以外,它是一支基本上由闽西工农子弟组成的队伍。
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时候,根据军委部署,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的任务是坚决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红军、中央机关以及红八军团顺利通过湘江的苏江、沧江,而后为全军后卫。因此,红三十四师实际上是在红军危难之际担任起了总掩护的任务,哪怕全军覆没,也要保护红军主力顺利突围的顽命之师。能否打好这一掩护战,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能否冲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胜利渡过湘江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一〇〇团在团长韩伟的率领下,作为红三十四师的后卫,征途尤为艰难。他们连闯三关:在王母渡、新田之间通过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渡过信丰河;在汝城以南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接着在良口至宜章间通过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8日,正当红三十四師紧急行动的时候,装备精良、五倍于我的敌军乘着汽车,沿着大道,从四面八方逼近湘江,企图夺回湘江渡河点,截断红军退路,向红军发起全面的进攻。为掩护红军主力继续西进,红三十四师各部在渡口、土地圩地城不惜冒着巨大的牺牲全力阻击敌人。
红三十四师阻击阵地上,战斗空前激烈。蒋介石的嫡系周浑元指挥的第三路军四个师,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轮番向红三十四师阵地进攻。而闽西子弟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冒死消灭了大量敌人,阻滞了敌人抢夺渡河点的进程。红三十四师虽然只有5000余人,硬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顶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强渡湘江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34年12月1日晨,党中央和中央主力红军胜利渡过湘江,突破了蒋介石精心设下的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聚歼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于湘江以东地区的企图变成泡影,便掉转头来疯狂地向担任红军总后卫的红三十四师进攻。红三十四师被阻隔在湘江以东,并处在敌中央军、湘军、桂军三路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与西岸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孤军陷入敌军重围之中。一天数仗,惨不忍睹,可他们仍然红旗不倒,战斗不止,最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只有极少数人奉命突围成功,大多壮烈牺牲。
三、后勤服务,提供长征胜利保障
同样,长征途中,其余闽西儿女在各支部队、各条战线上也都充分发挥了巨大作用。战斗在后勤服务战线上的闽西儿女们,更是不负众望,克服了诸多困难,为长征部队提供了胜利的保障。
红二师供给部长兼作战后勤部长赖际发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后勤物资的供应。无论行军、打仗,部队每到一驻地,他总是及时带人到当地村子了解民情,动员收购粮食、盐巴和其他日用品,不断补充部队。为了使战斗缴获的物资尽快发到战士们手中,他总是率领后勤人员对所有战利品及时造册、清点,组织力量装运,绝不随便丢弃。这些战利品和物资经他合理安排调剂,在后来困难艰险的征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担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财政处长的张元寿,在长征前夕,利用白区商人,多次从汕头、潮州等地购进大批红军急需的药品。长征途中,由于中央红军经过的大多是新区、白区和偏僻穷困的山区,语言不通,群众不理解,使后勤保障工作很难开展。为保证中央机关和部队的粮食供应,张元寿经常带领后勤人员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征购粮食。有时沿途群众都跑光了,他便冒着生命危险,远离主力,跑到国民党区域内搞粮食。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有效地保证了长征途中中央机关的后勤补给……
担任一纵队干部团工兵连一排排长兼教员的刘始明,率领全排战士始终走在干部团的最前头。遇山开路、逢水搭桥,为大部队的行军扫除层层障碍,保证干部团和中央军委机关顺利通过险要地段。
以曹菊如为党支部书记的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第十五大队,在长征中肩负着保护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在最困难时期积累下来的财产的重任。为了保护好这些财产,曹菊如率领队伍经常昼伏夜行,走的是小道山路,不仅要行军打仗,保护好这些财产,还要发动群众筹划钱粮,其辛苦可想而知。
赖际发、张元寿、刘始明、曹菊如等只是闽西阿子弟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无数优秀后勤战士中的代表,正是有了他们艰苦卓绝的辛勤工作,红军的后勤补给才能得到保障,有了他们排难解危的英勇奋斗,红军才能无往而不胜。
在英勇的红军长征队伍中,还有一批闽西子弟兵,他们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团各级部队中担任特勤警卫、机要通讯、公务勤杂等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陈明、郭滴人、袁子钦、罗元发等一批闽西子弟兵中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在长征途中不管行军打仗多么辛苦,仍然把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摆在第一位。而红军的政治鼓动和扩红宣传,在长征途中也收到很大的效果,为红军长征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整个长征途中,共有2万多各民族群众和国民党士兵参加了红军的行列。
与此同时,在参加中央红军医疗卫生队伍长征的数千战士中,有200多名闽西优秀儿女分别在中央红军医院和军团、师、团、营、连、后勤机关卫生队工作,为长征中红军的战地医疗和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此之外,在中央红军长征行进的队伍里,还有30名严格挑选出来的女军人,她们被集中编队组成干部休养连,虽然这个连队除妇女外大都是老弱病伤员,但却是一支既有生气,又有战斗力的伟大群体。这些女军人像所有的红军远征将士一样,冀怀着信心和希望,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把自己的理想铸进了长征这座人类历史的伟大丰碑。在这座伟大的丰碑上,嵌刻着闽西籍3位伟大女性的名字——邓六金、吴富莲、谢小梅,她们随同主力红军踏遍千山万水,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被称为福建的“长征三女杰”。
四、游击抗战,辉映长征伟大胜利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退出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举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至1935年4月红色区域全部沦于敌手。此后,闽西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是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游击队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主要区域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闽西的福建军区主力部队第十九、二十团等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顽强抗击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疯狂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遭到了惨重的失败,闽西苏区全境沦陷。国民党军队占领闽西苏区以后,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闽西有4000余户群众被杀绝、500多个村庄被毁掉。在敌人“清剿”区内,“闾阁不见炊烟,四野但闻鬼哭”,昔日热闹繁荣的苏区,顿时成为瓦砾废圩、人烟稀少的白色恐怖世界。
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从赣南中央苏区突围回闽西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组成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坚决摒弃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红八团、红九团及各县地方武装,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以农村、山林为据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避其锋茫,攻其不备,独立自主地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在长达三年之久的頑强苦斗中,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10个正规师的反复“清剿”,在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保存并发展了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开辟了大片的游击根据地,保持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取得了与红军长征相辉映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闽西游击区开展的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同志曾赞扬道:“你们三年苦斗有很大的功绩”,“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最好的评价。
五、结语
在长征的无数次战斗中,闽西子弟兵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当时有占闽西总人口近2%的闽西子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这些人中的86%以上,永远倒在了长征路上。参加长征近3万优秀的闽西子弟兵,在红军部队的各个岗位上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中流砥柱,经过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到达陕北后幸存仅2000多人,他们中有的长眠在湘江两岸,有的长眠在雪山、草地,有的长眠在即将见到曙光的陕北……
可以说,在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华里就有一位闽西子弟兵献出生命,这是何等的代价、何等的壮烈!闽西的英雄儿女,在红军长征史和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而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也将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参考文献:
[1]杨成武.忆长征[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
[2]杨万青,齐春元.刘亚楼将军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3]钟兆云.百战将星刘亚楼[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
[4]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闽西人民革命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巫细珍.闽西儿女是红军长征的中流砥柱[Z].红色闽西网,2011-03-2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