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金锁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087
江苏杨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其中包含了各种形态的月亮,三十年前的月亮,“黄金”般扁扁的下弦月,模糊的缺月,犹如太阳的月亮,都暗示了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本文对小说《金锁记》中的月亮这一意象进行分析,来展现人物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金锁记;月亮;意向分析;人物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15-01

  一、前言

  自古以来,关于月亮的诗词歌句有很多。每每抬头,看见天上一轮明月,万种思绪都会涌上心头。月亮是人的心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诗词还是戏剧,作者都会通过写月亮来表达一些情感。而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月亮就贯穿了全文,对全文情节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锁记》在张爱玲所写的小说中,绝对是有很高的地位。夏志清曾言:“《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就从这个评价来看,夏志清先生对于张爱玲的这篇小说评价是很高的。而文中月亮的变化,不仅讲出了人物的命运,更是让《金锁记》变得精彩。

  在《金锁记》中,月亮共出现了好几处,各自侧重不同。可每一次月亮的出现,都有些不同的形态,而这些形态,便也直接与文中人物的命运挂钩。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小说以三十年前的月亮开场,分别描写了月亮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心中不同的印象。在年轻人的眼中,月亮是湿晕,是泪珠,陈旧而模糊;而对于看过三十年前月亮的老人来说,现在的月亮与三十年前的不一样的,以前的月亮是又大又圆又白的。世间只有一个月亮,却可以有很多个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月亮就像这世间的一双眼睛,经历了一切,也见证了一切。

  作者利用月亮开场,揭开了全文的帷幕,平淡直白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子凄凉的味道,也表明了全文凄凉的结局与人物悲剧的命运。

  二、“赤金”般扁扁的下弦月

  主人公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七巧,既是七夕又是乞巧,就从她的名字来看,这个人,便于月亮分不开了。

  《金锁记》这一著作,则是以曹七巧展开描写,当她出场的时候,是这样子写的,“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随着众人的忙碌,曹七巧出场了。曹七巧这个月亮一般的女子,本是普通女子,可以过着平凡的相夫教子的生活,却被兄长嫁入了姜家,这也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也许,刚进入了姜家刚开始的曹七巧幻想过,能过着奢侈的生活,有着别人不曾有过的光彩。可惜,那只是也许。嫁进姜家,格格不入的曹七巧被人歧视,而身患“软骨病”的丈夫,没有能力让她享受一个女人应该有的幸福,因而,她爱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姜季泽,可是,姜季泽确实一个花花公子,他懂得什么样的女人可以去撩拨,什么样的女人却是碰不得的。在扭曲的环境中,曹七巧渐渐的失去了人性,再欲望的沟壑中,她不在挣扎,这个没有一丝儿人气的姜家,让她变得更加疯狂。等到十年后,姜家终于分家了。此时的曹七巧,有了钱,觉得自己的底气了足了,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做主,不必低头。而姜季泽的算计,让她更加的确定,这个世界上,除了金钱,没有什么是可靠的。内心里积累无法发泄的自卑、孤独、欲望,压抑和扭曲了这个女人的人性,几重压力,让曹七巧对于金钱的欲望变得越加膨胀,三十年来,曹七巧一直戴着名为“金钱”的枷锁,不仅牢牢禁锢了自己,也让别人的一生得不到一丁点的自由。因此,这是曹七巧的悲剧的缘由,也是其他幾人的悲剧开始。

  三、那一轮模糊的缺月

  长安是深受曹七巧残害的一个可怜的姑娘。在那样的家庭长大,有那样的母亲,即使想要一个平淡有幸福的人生也是不可能的。作为封建家长,又是有着扭曲人性的曹七巧,她自己没有幸福的生活,也见不得别人有着快乐的日子,即使这个人是她的女儿也是不可以的。对于长安命运的描写,张爱玲同样是通过运用月亮来描写。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这时的月亮,则是长安心情与人生的写照。好不容易有了暂时的自由,脱离了像玩偶一样的生活,享受了片刻的轻松自在,可是,却由于一点小事,让人性严重扭曲的曹七巧有了机会去“报复”长安。曹七巧用各种手段,生生的掐断了长安心中那颗脆弱的幼苗。舆论的羞恼,强大的压力,终于让长安选择了屈服,回到那个阻隔她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曹七巧身边。因此,墨灰的天重新笼罩了月亮,变得一轮模糊的缺月。这个由天,星,月组成的图画,一点也不生动活泼,而是像石印的图画,生硬死板,没有一丝人气儿。由这一件事,曹七巧也从中获得了欢愉,她认为,自己的女儿就该有自己来主导。一次没有反抗的顺从,让长安再也兴不起挣扎的念头,这也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幸福就此断了,从此,长安始终活在曹七巧的掌控下,而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源于曹七巧扭曲的人性,也由于长安自身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

  四、犹如太阳的月亮

  如果说长安是曹七巧手中的玩偶,那芝寿则是曹七巧用来愉悦自己的小丑。因为曹七巧没有享受过正常女人应有的幸福,所以见不得自己儿子和儿媳妇过得好。曹七巧那种扭曲的性情让人觉得恐惧与惊悚,对于貌不出众,性格也不泼辣的芝寿,完全敌不过曹七巧那尖锐泼辣的性子。曹七巧盘问自己儿子和儿媳之间的闺房之事,这种事情,估计也只有曹七巧能做的出来了。而芝寿对于这种事情,却只能绝望的忍着,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芝寿的母亲知道这些,也只是羞恼的离开了,却并没有为她说些什么。这种感受不到一丁点活气,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惧之下,逼的芝寿差不多快疯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白太阳。”此时,明明是月亮,张爱玲却把它写成了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比喻也充分体现了芝寿心里的恐慌与绝望。太阳和月亮,一个是在白天出现,一个晚上出现,本是对立,却在这里合二为一。试想,黑漆漆的空中,只有一轮犹如太阳的月亮,这给予的并不是那种温暖舒坦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而这是芝寿眼中的月亮,是被曹七巧压迫的芝寿所看见的月亮,身处其中的芝寿是多么的孤单,害怕,绝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做不到摆脱长白,摆脱曹七巧,摆脱一切令她恐慌绝望的那个大宅子。在这种长期压抑的环境中,芝寿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享受不到一点婚姻的幸福,还沦为了自己婆婆用来取乐的小丑,这是何等的可悲。因此,她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无奈但是又带着解脱的死去。

  五、结语

  在全文的最后,张爱玲还是以月亮结尾,在保留了月亮本来就有的特性,添加了一些新的意向。张爱玲曾在外国生活,因此,她的写作风格多少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在其写作生涯中,月亮时常出现,因此,在夏志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中,曾写道:“张爱玲的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人仁慈而带着冷笑的月亮。”对于具体是事物,张爱玲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金锁记》中,月亮发挥的越用不可谓不大,拉开序幕的引子,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命运的象征,都离不开月亮。不论是三十年前的月亮,“赤金”般扁扁的下弦月,模糊的缺月,还是犹如太阳的月亮,都包含了张爱玲自己的情感,她用自己的一双手,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给人们呈现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杨莹.被锁者与锁人者——评《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