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介批评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大的层面。宏观层面包括媒介体制层面和媒介文化层面。中观层面包括媒介行为层面和媒介现象层面,微观层面则侧重具体的细节问题。
关键词:媒介批评;层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272-01
一、对各种观点的述评
学者陈龙认为,媒介批评包含了批判和评价两个层次,媒介批评的对象十分丰富,从媒介内容、媒介风格到从业人员素质、采编原则等,对不同对象的批评都应包含批判和评价两个层次。而对于不同的对象来说,批评的内涵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该观点是从“批评”一词出发的,认为对所有的对象的批评都应分为批判和评价,即取舍和褒贬。这种分类对明确媒介批评应该从什么层面展开意义不大。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黄新生认为,媒介批评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即媒介批评理论和媒介批评方法。一定的批评理论总是通过一定的批评方法表现出来的,并依赖批评方法建立批评理论。黄新生的观点是从媒介批评的体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媒介批评应当包括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在说媒介批评研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学者王君超认为媒介批评是从属于传播学这个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包含了三个层次,而每个层次又自成系统。首先是宏观层次,包括对传播效果、传媒结构等的批评;其次是中观层次,包括对传媒个性、风格等的批评;最后是微观层次,包括对新闻作品、广告等的批评。这种观点是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媒介批评,从子系统的规模和深度出发来划分媒介批评的层次,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由浅入深,反映出媒介自身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董天策认为媒介批评可以分为媒介产品、媒介行为、媒介现象、媒介性质及其作用四个层面,后又将其发展为五个层面:文本层面、现象层面、行为层面、体制层面和文化层面。文本层面的媒介批评即对新闻或广告产品的批评,如新闻报道;现象层面的媒介批评即对某种带有普遍性的媒介现象的批评,如媒介集团化;行为层面的媒介批评即对媒介一切活动的批评,如从业人员采访中的伦理问题或职业素养;体制层面的媒介批评即对媒介体制、媒介背后的控制问题的批评,如媒介所有制;文化层面的媒介批评即对媒介文化问题的批评,如电视文化。这种分类以媒介批评的对象为标准,把媒介批评分为文本、现象、行为、体制和文化五个层面,比较清晰地阐明了媒介批评的内容。但是这五个层面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差异,学者并没有进行区分,如果结合王君超系统科学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更好。
二、媒介批评的分类标准
媒介批评的分类,如前文所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比如以是否具有学理性为标准,以深度和广度为标准,以学术路径为标准,以批评对象为标准。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分类会导致不同的切入角度和研究方向。而在上述标准中,以媒介批评的对象为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媒介批评对象的圈定,是媒介批评中的核心问题,有利于明确媒介批评的范畴。以批评对象为分类标准,对明晰媒介批评可以在哪些层面展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迪认为,“一切大众传播媒体——从书刊、报纸到广播、影视,从录音、录像到街头广告,上面的一切信息,都在媒介批评的视野之内。”对此,谭舒和董天策提出了异议:“报纸不光登新闻,还有小说等其他内容;电视既播新闻,也播出影视剧。这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小说、影视剧的批评是否算媒介批评呢?如果是,那么媒介批评是否就涵盖文艺批评、影视批评,其学科界限在哪里?如果不是,媒介产品又是指什么呢?”可见,并不是媒体上的一切信息以及与媒体有关的东西都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
曾娅妮把媒介批评的对象分为五类:新闻传媒、媒介行为、媒介现象、媒介从业者、媒介产品。李岩将媒介批评的对象分为七类:媒介所在、媒介产品、媒介表现、媒介效果、媒介组织、媒介制度、媒介环境。尽管学者们在划分和表述上有些许差异,但大致上可以将媒介批评的对象总结为:媒介产品、媒介行为、媒介现象、媒介体制和媒介文化。
三、结论
从媒介批评的对象出发来划分媒介批评的层面是比较合理的,有利于正确而清晰地把握媒介批评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思维,就能比较全面地勾勒出媒介批评的层面。我们不妨把学者王君超和学者董天策的观点加以融合,将媒介批评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大的层面,再以媒介批评的对象为切入点,分为五个小的层面。宏观层面的媒介批评侧重根源性、理论性、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媒介体制层面和媒介文化层面,比如媒介的所有制、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媒介与社会文化等。中观层面的媒介批评侧重与媒介相关的中观社会问题,包括媒介行为层面和媒介现象层面,比如媒介融合、媒介伦理、媒介集团化等。微观层面的媒介批评侧重具体的细节问题,包括媒介文本层面,比如媒介产品。
参考文献:
[1]陈龙.论我国媒介批评理论体系的本土建构[J].山西大学学报,2009(03).
[2]黃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M].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3]王君超.媒介批评——历史与走向[J].国际新闻界,1999(02).
[4]董天策,刘薇.关注媒介社会 弘扬批评精神——首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2008(01).
赞(0)
最新评论